怀孕了发现子宫内膜息肉怎么办(免疫相关不良妊娠答疑解惑44)

作者:

崔彦辉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

李连芳 (北京妇产医院附属怀柔妇幼保健院)

鲁 桦 (北京清华大学华信医院)

刘湘源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于新艳 (山东泰安中心医院)

朱凤丽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妇幼保健院)

常玉青 (山东聊城水城妇产医院)

1.子宫内膜息肉是怎么回事?

答:子宫内膜息肉是由子宫内膜腺体及含厚壁血管的纤维化子宫内膜间质构成的突出于子宫内膜表面的良性结节。是子宫局部内膜过度生长所致(增殖),数量可单个或多个,直径从数毫米到数厘米,可分无蒂或有蒂。子宫内膜息肉是常见的子宫内膜病变之一,发病率较高,多为良性,有一定的恶变率。

怀孕了发现子宫内膜息肉怎么办(免疫相关不良妊娠答疑解惑44)(1)

2.子宫内膜息肉是如何发生的?

答:子宫内膜息肉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大多数研究显示,子宫内膜息肉的病因与炎症、激素环境紊乱、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失调、细胞增殖凋亡失衡等有关。据国内外研究报道,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多与年龄、绝经、代谢异常、免疫反应、炎症因素及遗传因素有关,近年来有学者提出,控制性超促排卵亦会增加新发子宫内膜息肉的风险,而口服避孕药的使用可降低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的危险性。

3.子宫内膜息肉常见吗?哪个年龄段女性易发生?

答:子宫内膜息肉可发生于青春期以后任何年龄,但常发生在35岁以上的妇女。根据人口调查研究发现,子宫内膜息肉患病率为7.8%~34.9%,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35岁以下和35岁以上的女性分别为3%和23%,绝经后妇女的发病率最高约为31%,发病高峰年龄为50岁,70岁以后很少发生。育龄期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常伴随生育力低下。其在无症状的女性发病率为10%,在伴有不明原因生育力低下的女性中发病率为26%,在伴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生育力低下的女性中发病率则达到了 47%。

4.子宫内膜息肉会引起不孕吗?

答: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常见的良性子宫内膜病变,被认为是导致女性不孕的重要因素。子宫内膜息肉不仅仅是机械性地阻止精子或胚胎在宫腔的活动,而且通过改变子宫内膜容受性来影响着床。子宫内膜息肉大部分都是无明显症状的,因此大部分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都是行常规的妇科检查如宫腔镜或经阴道超声时偶然诊断的,因此不孕的患者行辅助生殖治疗之前,做常规宫腔镜检查是有必要的。

5.子宫内膜息肉会对子宫产生哪些影响?

答:子宫内膜息肉会引起子宫内的结构异常、功能异常及受精异常。

(1)结构异常:息肉占位会影响精子运送及胚胎着床;

(2)功能异常,息肉引起异常出血导致内膜水肿、炎症、受体异常、内膜容受性降低;

(3)受精异常:息肉可刺激Glycodelin(内源性糖蛋白)升高,可阻断受精过程;

(4)息肉合并妊娠,会引起胎儿蜕膜发育不良,引起胚胎发育异常和流产,从而导致不良妊娠结局或不孕症。

(5)输卵管开口息肉,阻塞输卵管开口,导致输卵管阻塞,造成不孕。

6.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患者在绝经前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规律,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流产或刮宫后持续阴道流血,一些患者会出现白带异常。在绝经后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出血量时多时少,淋漓不尽。有些患者没有症状,常规体检或其他疾病就诊而意外发现。与不孕有关,不孕患者就诊时B超发现子宫内团块状回声。

7.如何诊断子宫内膜息肉?

答:检查手段主要包括阴道超声和多普勒超声、子宫声学造影、诊断性刮宫、宫腔镜、其他如磁共振成像系统、病理学检查等,其中,宫腔镜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

(1)阴道超声:是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首选手段,快速、无创、更方便,可随时检查,临床最常用,准确率80%。子宫内膜息肉的超声图像一般呈高回声结节,舌形或椭圆形,无被膜,蒂部与子宫内膜连续。阴道超声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检测提供可靠的信息。

(2)彩色多普勒超声:较大息肉有由息肉根部延伸进入息肉内短棒状、或星点状的单一血管的血流信号。可提高阴道超声的诊断能力。据报道功能多普勒有无症状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敏感性分别为91%和97%。

(3)子宫声学造影:盐水灌注超声或凝胶超声是在阴道超声基础上通过宫腔灌注液膨胀宫腔,增加组织间的声阻抗差异,使子宫腔内对比性更好。明显改善超声对子宫内膜性与肌源性病变的鉴别力。盐水灌注超声的优点包括评估宫腔、子宫及盆腔其他结构和潜在评估不孕症患者输卵管通畅情况。盐水灌注超声的缺点包括无法最终确定子宫内膜疾病性质,较于非对比阴道超声掌握较慢及检查期间可能有液体侧漏或造成患者疼痛等不适。

(4)诊断性刮宫:刮取宫腔内容物作病理检查,是既往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主要方式。其对弥漫性病变可确定诊断,对于局灶性病变易漏诊,且诊刮可使息肉呈碎片化状影响病理诊断。国外曾报道传统性诊断性刮宫漏诊率为10%-35%。故不宜用于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

(5)宫腔镜引导下活检:最常见使用的诊断方法,因为它是具有最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保守措施。是唯一可以在直视下全面检查宫腔内膜生理和病理改变的方法,明确息肉位置、大小和数目,目前应用广泛。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3%和95.4%。优点是可直视,定位准确,有放大作用,尤其能诊治兼顾。

(6)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在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方面具有自身优势,可以发现并反映息肉的影像学特征。常规MRI可发现部分息肉病灶。对于超声诊断不清、无宫腔镜手术意愿或阴道及宫颈狭窄的患者,MRI是评估子宫内膜息肉的重要影像学手段,结合超声检查,MRI能够为子宫内膜息肉评估提供更全面的参考信息。其在区分息肉与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的存在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能是未来的研究热点。

怀孕了发现子宫内膜息肉怎么办(免疫相关不良妊娠答疑解惑44)(2)

8.怀疑自己得了子宫内膜息肉选用超声检查时机应如何选择?

答:选择合适的检查时机对超声诊断内膜息肉十分重要,在这里提醒广大的女性同胞:超声诊断内膜息肉的最佳检查时间为月经干净后3-5天,对于月经淋漓不尽的女性也可以理解为月经周期的第10天之前(从月经开始的第一天开始计算)。此时子宫内膜较薄,结构较为清晰,息肉与内膜容易区分,能更好地在宫腔中显示轮廓,更有利于超声判断。而月经周期的第十天以后由于子宫内膜增厚、回声增强与子宫内膜没有明显的分界,因而会影响超声的判断。

怀孕了发现子宫内膜息肉怎么办(免疫相关不良妊娠答疑解惑44)(3)

9.得了子宫内膜息肉就需要将所有检查全部完善

答:子宫内膜息肉症状有轻有重,有的患者症状轻,不是很痛苦,只需知道病因即可,并不是为了治疗,不需要行宫腔镜等侵袭性操作;有的患者症状重,生活质量下降,不能耐受痛苦,需要完善检查,并行相关治疗,所以检查就相对较多;还有的患者因为不孕症就医,明确不孕症的原因可能是子宫内膜息肉,那就需要完善检查,并行彻底治疗才行。有时候因为相同症状的疾病较多,且有些患者可能患有不止一种妇科疾病,医生觉得检查结果不能解释患者的症状的时候,就会建议患者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这时候做的检查相对就会较多。

10.子宫内膜息肉的组织病理学类型有哪些?

答:子宫内膜息肉按照来源及特点可分为4种类型:

(1)功能性息肉:来源于成熟子宫内膜,可随月经呈周期性变化,部分或全部自行脱落,不需要治疗。即:经前期彩超下发现子宫内膜息肉,而月经后息肉会脱落,以后彩超检查内膜上就没有息肉了,约占27%。

(2)非功能性息肉:来自未成熟子宫内膜,仅少部分保持基底内膜形态,大部分在雌激素的影响下持续增生,此类息肉对孕激素无反应,息肉内的腺体和间质无周期性改变,约占65%。

(3)腺肌瘤样息肉:是一种特殊的少见类型,组织学上含有大量的内膜腺体,同时混杂有平滑肌成分和厚壁血管。

(4)绝经后息肉:又称萎缩性息肉,即内膜腺体及间质呈萎缩性改变。

11.子宫内膜息肉常见的位置有哪些?

答:单发性子宫内膜息肉多位于宫底部,其次为宫角;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位于宫腔多个部位,呈弥漫性生长。

12.子宫内膜息肉对身体主要影响有哪些?

答:(1)异常子宫出血:子宫内膜息肉多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及不规则阴道出血、痛经、除宫颈疾病外的接触性出血,一般出血量较少,患者多不合并贫血症状;如息肉较大或合并其他子宫内膜病变者,则可出现阴道大量出血可出现贫血、伴血块,患者出现头晕、乏力,体位性低血压症状等贫血症状等。

(2)不孕:子宫内膜息肉导致不孕和妊娠丢失可能是如下因素导致:机械性干扰胚胎着床;子宫内膜的微环境发生改变;多发性息肉在宫腔内形成占位,机械性阻碍胚胎的植入;发生于输卵管与子宫结合部的息肉,更是阻塞了输卵管的开口部位,阻碍了精子的正常运行;阻塞宫颈口,使子宫颈口狭窄或子宫颈管变形,从而妨碍精子正常上行;还可通过改变子宫内膜的微环境,有研究因为患者体内一些细胞因子、基因改变等影响受精和胚胎植入,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影响使妊娠率降低;子宫内膜息肉的炎症反应也可以改变宫腔内环境,使宫腔容受性发生变化,不利于精子的转运和存活。

(3)息肉虽然罕有恶变,但恶变率亦在,对于年龄超过45岁,尤其是更年期前后患有子宫内膜息肉的,手术切除后应将息肉送作病理检查,如有恶变征象,就要尽早采取治疗措施。

13.子宫内膜息肉越大,越不容易怀孕吗?

答:是否不易怀孕与子宫内膜息肉的大小关系不大。有研究表明,35岁以下不孕症伴有异常子宫出血的息肉患者经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术后,子宫内膜息肉≤1cm患者术后妊娠率与>1cm或多发的患者术后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的累计妊娠率达42.3%,而且在息肉直径≤2.5cm与>2.5cm的患者中,其生殖结局没有差异。故美国妇科腔镜学会指南推荐不孕患者行息肉切除能提高生育能力。

14.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期待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包括刮宫术、宫腔镜下手术、子宫内膜去除术、子宫切除术等)。

(1)期待治疗:研究发现,经过1年的随访约25%的患者,息肉有可能会自然消退,尤其是小息肉(<10mm)。适用于成熟子宫内膜的功能性息肉,其可随月经来潮而脱落,可在几个月经周期后复查时发现息肉消失;鉴于大多数息肉是良性的,对于无症状的绝经前女性,可选择期待疗法。选择此疗法需充分医患沟通并严格随访。

(2)药物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药物治疗的作用有限。可以选用的药物主要有孕激素、雄激素、米非司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等。孕激素能促使子宫内膜转化,使子宫内膜息肉自行脱落,孕酮还可降低雌激素受体的表达,从而降低子宫内膜组织对雌激素的反应。雄激素治疗,可拮抗过多的雌激素影响。米非司酮可非竞争性抑制雌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可作为宫腔镜切除术前辅助治疗。关于药物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研究较少,其治疗效果目前暂时无法确定,目前不推荐药物治疗。

(3)刮宫术:其误诊及漏诊率很高,即使经验丰富的医生也只能刮到宫腔的70%~80%;有研究显示,通过盲刮子宫内膜息肉的成功率低于50%。刮宫一般难以刮除位于子宫内膜基底层的息肉根部,刮匙也不易刮及宫角部,较大的息肉难以刮出,刮宫去除子宫内膜息肉残留率和复发率高,已不主张。但也有人认为,宫腔镜定位刮宫疗效较好,刮宫后宫腔镜检查确诊是否摘除干净。

(4)宫腔镜下手术:包括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及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作为诊断和治疗性干预是有效和安全的,为治疗的首选。电切切除位于子宫内膜基底层的息肉根部2~3mm的浅基层,复发率<10%。无生育要求者:彻底切除(息肉切除的同时行子宫内膜电切术,切除内膜功能层、基底层和肌层的2~3mm);有生育要求者:适当切除(可单纯息肉切除,如果合并有内膜息肉样增生,应同时行浅层内膜切除,即切除内膜功能层)。绝经后:可行单纯息肉切除术,如合并内膜息肉样增生,应同时行子宫内膜切除术。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可能仅切除息肉及部分基底层内膜。

(5)子宫内膜去除术:子宫内膜去除术是目前保守性手术中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手术方法,通常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在宫腔镜引导下破坏子宫内膜,从而达到根治目的。该手术属于微创手术,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相比子宫切除术更易被患者接受,部分情况下可替代子宫切除术。

(6)子宫切除术:属于根治性手术。适用于无生育要求且有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典型增生、恶变的患者。

15.什么情况下子宫内膜息肉需手术?

答:(1)对于有异常阴道出血的生育期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他莫昔芬服用者、绝经后患者以及息肉较大时应切除。

(2)如果B超提示宫腔内息肉>1.5~2cm,建议在计划妊娠前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

(3)B超检查示内膜回声不均,形态学异常,不能排除内膜恶变。

怀孕了发现子宫内膜息肉怎么办(免疫相关不良妊娠答疑解惑44)(4)

16.做宫腔镜检查时发现子宫内膜息肉,可以直接手术切除么?

答:(1)医生在做宫腔镜检查时所用的宫腔镜的镜子只有3~4mm,非常细,操作起来不顺畅,很难将子宫内膜息肉切除干净,通常情况不建议直接切除。但也有人认为,可先进行定位刮宫,刮宫后宫腔镜检查确诊息肉已刮出,或者以后用治疗镜摘除或行宫腔镜电切;

(2)若只有单个息肉,体积不大,且离宫口较近,可以直接切除,否则,建议在手术室麻醉状态下行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才是最安全的。

怀孕了发现子宫内膜息肉怎么办(免疫相关不良妊娠答疑解惑44)(5)

17.子宫内膜息肉切除后多久可怀孕?

答:据研究发现,86%的息肉切除术后1个月内膜创面完全愈合,可以考虑妊娠。也有人认为,刮宫或冷刀摘除者,术后一个月可备孕;而宫腔镜电切后,术后3个月可备孕。

18.子宫内膜息肉治疗后还会复发吗?为什么?

答:有可能复发,息肉的数量越多、随访时间越长,术后复发率越高。不同处理方法后的复发率也不相同,如在刮宫术后为30%~50%,在宫腔镜定位后摘除息肉后为7%~15%,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为2%~8%。有一些术后1个月甚至几天内复发,也有术后几个月甚至几年复发。复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未达基底层,息肉切除未根除,术后原位生长。

(2)手术时该部位尚无息肉,术后新生。

19.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有哪些高危因素?

答:高危因素:他莫昔芬服用者、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宫颈息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晚绝经。

20.如何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

答:(1)消除或减少引起复发的因素;

(2)尽量不用刮宫治疗息肉;

(3)注意息肉电切深度:无生育要求者切除深度达基底层至浅肌层2~3mm,刮除周围内膜;有生育要求者保留基底层。

(4)术后口服3~6月孕激素或避孕药。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建议孕激素后半周期治疗。口服避孕药可避免子宫局部雌激素处于过高水平,实现对子宫内膜异常生长的有效抑制,适用于<40岁、肝肾功能正常、无血栓形成风险、有避孕需求的女性。口服避孕药适合作为短期预防复发的措施,长期服用注意副左右。

(5)术后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LNG-IUS局部微量释放左炔诺孕酮,使子宫内膜腺体萎缩、内膜变薄,同时对雌激素敏感性降低,预防息肉术后复发。同时有避孕、显著减少月经血量、缓解月经相关疼痛等不适的作用。适用于近期无生育需求者。

(6)做子宫内膜去除术后可避免复发。适用于有息肉复发相关高危因素、无生育需求、曾有息肉复发或月经过多、有孕激素禁忌证者,可在摘除息肉同时行子宫内膜去除术。

21.子宫内膜息肉会恶变么?何种情况易恶变?

答: 子宫内膜息有95.2%为良性病变;1.3%为癌前病变,3.5%发生恶变,其恶变主要表现为不典型增生或子宫内膜癌,病灶大多数局限于宫腔息肉腺体。年龄大、绝经晚、有临床症状的患者恶变率较高。最新研究显示,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率随年龄升高呈上升趋势,绝经后恶变率可高达10%。

22.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异常子宫出血: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息肉最常见的症状,常表现为月经淋漓不尽、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以及绝经后出血。文献报道,伴有异常子宫出血症状的绝经前妇女合并内膜息肉的发生率为10%~40%,异常子宫出血与息肉大小之间有显著的关系。 因此,现多数学者认为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围绝经期女性,其恶变率是无此类症状的3.71倍。

(2)发病年龄:子宫内膜息肉的恶变率与年龄呈正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息肉的恶变几率会不断升高。有一项研究发现,>60岁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恶变率较40~49岁患者高5.31倍。因此,多数国内外学者认为年龄是子宫内膜息肉恶化的危险因素。

(3)他莫昔芬长期服用史:长期服用他莫昔芬可以使子宫内膜异常增殖,诱发子宫内膜息肉形成,发病率为30%~60%,且恶变率高达3.0%~10.7%,且随着服药疗程延长或累计剂量增多,息肉的发生率及恶变率明显升高。

(4)息肉的大小与数量:有研究发现子宫内膜息肉最大径线与其恶变率相关,即息肉越大,恶变率越高。有研究者通过对766例患者分析发现,息肉最大径线>1 cm会增加其恶变或潜在恶变的风险。另一项研究在多变量分析中发现,息肉≥1.5cm的绝经后妇女发生恶变的可能性更高,是较小息肉的3.6倍。此外,多发性息肉显著增加其恶变转化或癌前病变的几率,宫腔内有3个或以上息肉的患者形成癌前病变或恶性息肉的几率较单发息肉的女性高约31.3倍。但亦有研究报道认为,息肉大小与恶变风险无明显相关性,因此尚不能明确子宫内膜息肉的大小与恶变的相关性。

(5)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是高雄激素性无排卵或不孕的最常见原因,以不孕、慢性无排卵、闭经或月经稀发、肥胖、多毛、卵巢多囊性增大、高雄激素血症、高泌乳素血症、胰岛素抵抗为主要表现。

(6)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肥胖(BMI>25kg/m2)也是息肉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息肉大小存在正相关。肥胖容易导致内分泌紊乱,雌激素增多,从而使子宫内膜受到高水平的雌激素持续作用,容易导致息肉产生与恶变。

23.子宫内膜息肉恶变应该如何处理?

答:(1)有生育要求的保守治疗:宫腔镜下分别切除息肉、基底部、周围可疑内膜;术后高效孕激素,每隔3个月进行1次宫腔镜检查以评估子宫内膜对治疗的反应,获得完全缓解后再予巩固治疗2~3个月;定期随访B超、宫腔镜

(2)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按照子宫内膜癌手术范围治疗。

24.对于孕期的女性,子宫内膜息肉对胎儿的影响是什么呢? 孕期发现自己患了子宫内膜息肉怎么办?

答:一般有子宫内膜息肉,如果比较大,会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和宫腔占位,导致不孕或生化妊娠结局,但如果有息肉,同时怀孕的话,多是息肉较小的,或是接近子宫下段的,不影响胚胎着床,一旦妊娠,若没有特殊不适,可以不行处理,理论上来说,因为妊娠后孕激素水平增高,息肉不会明显增大甚至缩小或消失,但若息肉较大影响胚胎发育或息肉感染、出血、恶变,就可能出现胚胎发育不良或反复出血、宫腔感染等,就需要终止妊娠,同时在宫腔镜下行息肉摘除术或电切术,术后组织送病检,进一步明确诊断,指导下一步治疗。

25.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如何进行随访观察?

答: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查主要是看手术治疗的效果,有没有复发,症状有没有好转等。所以建议患者术后第一次月经后及第三次月经后复查。在术后的这3个月内建议患者自行观察症状有无好转,月经周期是否正常,异常出血是否好转,有没有异常分泌物或排液,并在复查时告诉医生。对有怀孕要求的患者,建议检测基础体温变化,看看有没有正常排卵。因为多发息肉常跟内分泌相关,所以要观察排卵情况,并在1~3个月后复查时告诉医生,并听从医生的建议,是否开始备孕。

26.子宫内膜息肉会遗传么?

答:目前研究发现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与基因有关,也就是说有遗传的可能。但没有研究证明母亲患子宫内膜息肉,女儿就一定患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率非常高,有时候母女两人都患有子宫内膜息肉也非常常见。而且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发病的机制并不明确,所以目前不能证明子宫内膜息肉一定会遗传。建议患者注意观察自身症状,若出现阴道的异常流血等不适,就需要看医生,不需要关注是否会遗传给下一代。

27.子宫内膜息肉能预防么?

答:通常子宫内膜息肉是没有办法预防的,临床上都是因症治疗,也就是说有了不适,出现了临床症状才去治疗。但是,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患者长期口服对子宫内膜有刺激的药物,比如乳腺癌术后长期口服预防复发的药物他莫昔芬,这种药物对子宫内膜有影响,有可能出现子宫内膜息肉,这样的病人就是重点监控病人,这些人就需要在定期复查乳腺疾病的同时,注意监测子宫内膜有没有病变。若出现病变,则需要提前应用药物预防。还有一些患者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这种疾病是终身性的疾病,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长子宫内膜息肉的几率也是非常高的,约50%~60%的病人会合并子宫内膜息肉,对这一类病人就需要在积极控制原发病的同时,经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积极治疗,预防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

28.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在饮食和生活上应注意什么?

答:做了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的女性要注意生活的习惯。首先心态是最重要的,要放松心情。注意遵从医嘱,规律应用药物,术后做好护理,按时休息,饮食要全面均衡,健康饮食就可以,没有绝对的禁忌证。并注意适量休息,适度锻炼,不要过度劳累就可以,并注意保持外阴的清洁。

29.有无什么食物会引起子宫内膜息肉?

答:没有绝对性的食物是不能进食的,但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建议患者避免口服能引起血压、血糖及血脂升高的食物,尽量健康饮食,尤其准备怀孕的女性,更应该注意饮食健康,建议适量多喝水,适量运动,多进食蔬菜和水果,少食油脂大的甜食及咸食。

30.子宫内膜息肉在病理上是如何描述的?与肿瘤怎么鉴别?

答:子宫内膜息肉是发源于子宫内膜基底层的局限性增生。组织构成主要为少量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组成的间质,管壁较厚的血管及子宫内膜腺体。病理报告主要描述为单纯性或复杂性增生,伴或不伴有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在肉眼上肿瘤若发生于子宫黏膜下,肿瘤直径为2.4~5.0cm,位于子宫肌壁间,直径为5.0~8.0cm,位于子宫体,直径为3~18cm;镜检结果表现为低度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子宫内膜间质结节,伴较为丰富螺旋小动脉;或未分化的子宫内膜瘤,该类缺乏螺旋动脉,具有明显的细胞异型性;免疫组化显示CD10和Vim的阳性率均为100.00%,子宫内膜息肉的阳性率为31.43% 。

怀孕了发现子宫内膜息肉怎么办(免疫相关不良妊娠答疑解惑44)(6)

31.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原因与应用保胎药物有关么?

答:没有关系,相反,患有子宫内膜息肉在治疗时联合应用孕激素等保胎药,可促进患者月经紊乱得到更好改善,且可降低复发率。

32.子宫内膜息肉与其他脏器息肉有没有关系?

答:如果身体好多部位容易长息肉,还是有体质原因的,为了避免长息肉的关键就是要调理体质。建议坚持体育锻炼,并低盐低脂健康饮食,减轻体重及体脂。目前的研究没有发现他们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33.得了子宫内膜息肉能同房么?

答: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可以有性生活。但是如果伴有阴道不规则出血或宫腔手术切除子宫内膜息肉后1个月内,应该禁止性生活,否则容易发生逆行感染,导致宫腔内感染甚至盆腔感染。

34.平时易感冒与子宫内膜息肉有没有关系?

答:经常容易感冒,说明自身免疫力低,而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原因主要是雌激素水平升高,之间无明显联系。建议经常感冒的人应该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并健康饮食,补充维生素,预防感染。

35.得了子宫内膜息肉,能吃海鲜吗?

答:子宫内膜息肉主要是跟内分泌紊乱相关。雌激素水平过高或雌激素/孕激素比例失调均易导致子宫内膜息肉。海鲜如虾、海参等是属于高蛋白食品,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我们国家中医上认为虾可能会促进疾病的发展,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发物”。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医学上宫颈息肉的发生原因跟吃海鲜是沾不上关系的。所以,海鲜,尤其是优质海鲜,不会对子宫内膜息肉产生坏处,是可以吃的。

怀孕了发现子宫内膜息肉怎么办(免疫相关不良妊娠答疑解惑44)(7)

致 谢

2020年春节后,我们陆续推出了《免疫性不良妊娠答疑解惑》系列专题,受到了广大患者和同行的好评,在此,对已参与该专题撰写、编辑、修改和补充的医生、专家和教授(见如下名单)表示深深的感谢!

众所周知,复发性不良妊娠的诊疗涉及面很广,不是哪一个医学专业所能完全覆盖的,每个医学专业的大夫观点和意见不尽相同,甚至完全相反,而广大的患友们更是非常迷惑、焦虑、痛苦甚至绝望,无所适从。为此,我们收集了数十场患者教育会过程中,患友们常提到或较关注的问题,组织全国相应专业的博士、高年资医生、专家和教授,以提问关键词相关内容的方式,进行了详细客观的回答,希望能对每一位有不良妊娠史孕妈妈的顺利怀孕和分娩有所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免疫性不良妊娠答疑解惑》系列专题内容是每一位医学工作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不一定适合于所有的患者,每一位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来综合分析和判断,这些资料仅供参考!

当然,在撰写、编辑、修改和补充过程中,肯定仍有不少的遗漏和错误,希望广大的读者们批评指正,我们将在出版书籍时予以纠正,谢谢!

刘湘源及其团队 2020-4-29

医学博士、医生、专家和教授名单

(已网络发布,按姓氏拼音排序)

怀孕了发现子宫内膜息肉怎么办(免疫相关不良妊娠答疑解惑44)(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