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谚俗语一般是按照农历还是阳历(农谚雨打冬月头)

#创作挑战赛#

导语

农谚:“雨打冬月头,来年必定愁”,以前人们愁什么?老话还准吗?

今天是农历十一月初五,已经进入寒冬时节,尤其是这几天,天气阴沉,北风呼啸,而且预报今天还有中雨到来,并伴随着大风降温天气,降温不少于10℃,看来严寒天气就在眼前!老话说:“雨打冬月头,来年必定愁”,到底愁什么?老话还准不准?看看谚语有什么预兆?我是畅谈民俗点滴,畅谈农谚俗语。

农谚俗语一般是按照农历还是阳历(农谚雨打冬月头)(1)

1、农谚:“雨打冬月头,来年必定愁”,怎么理解。

我们来分析一下谚语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到底怎么理解比较合理,来年又是愁什么呢?

老话说:“雨打冬月头”,什么是冬月头?先看看冬月是什么意思?冬月,顾名思义是冬天的月份,那是哪个月呢?实际上就是指的当前月份:农历十一月,也称为仲冬,下个月就是腊月了,过去祭祀祖先的月份,也是迎接新年的到来。冬月头:也就是指的农历十一月初这几天,这个月的最前面,日期大致包含初一到初十,你们说对不对?

结论:“来年必定愁”,愁什么?我们知道,在农耕时代,人们靠天吃饭,靠地为生,不像现在已经达到小康生活,过去为了生存奔波,为了养家糊口在忙碌,希望粮食大丰收,能吃上饱饭。假如当年旱涝不均,五谷难丰登,人们担心吃饭问题,这正是愁的地方。

农谚俗语一般是按照农历还是阳历(农谚雨打冬月头)(2)

2、谚语:“雨打冬月头,来年必定愁”,为什么呢?有什么预兆。

我们知道了雨打冬月头,来年人们愁的内容了,就要看看为什么愁?到底什么原因?谚语里面找答案。

常听到老话这样说:“冬月头降雨,雨雪到年底”。前提条件是一样的,结果是什么呢?怎么理解。常常听到不同的争论,有的说农历十一月初下雨,那么雨雪会持续到春节,看来雨水多发,雨雪霏霏。但另一种理解,正好相反。意思是说当前有雨,那么整个冬天雨雪偏少,要想出现雨雪天气要等到春节前后,也就是到年底了。

到底哪一种合理呢?欢迎朋友们交流畅谈,分享你的意见和经验,有兴趣的朋友,还可以保存验证。我个人倾向于第二种解释,要不看看下面谚语所说

农谚俗语一般是按照农历还是阳历(农谚雨打冬月头)(3)

3、谚语还说:“雨落冬月头,干旱到清明”。

谚语是前人劳动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农耕时代的知识,往往凝结了智慧和结晶,对农耕年代生产生活,有很大帮助,现在仍然具有参考价值。

正如谚语所说:“雨落冬月头,干旱到清明”。谚语之中,明显有夸张的成分和语气,其目的很明确,就是警告人们,通过冬月初期的天气变化,观察来年雨水多少,旱涝情况,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保证来年粮食大丰收。

谚语预兆,当前天气多雨,往往预示着冬春天气干旱少雨,不利于越冬作物来年成长和丰收。要天气做好抗旱保丰收的工作,有的放矢,确保来年粮食作物实现丰收。

农谚俗语一般是按照农历还是阳历(农谚雨打冬月头)(4)

小结

谚语:“雨打冬月头,来年必定愁”。在农耕年代劳动经验的积累,指导农业生产和生活,在靠天吃饭的年代,意义重大。

现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人们抗旱保丰收措施先进,不用过于担心天气干旱问题,但谚语的参考价值仍在,重在参考,贵在学习,大家说是不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