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人的说法(良户人的相)

总被一种细微的感知引诱,引诱我不断去探索,挖掘,捕捉。明明很近,却总也无法真正看透。

佛家里常说,众生相。此相所指,到底为何物?是人类的通识,众生的意识,还是本就是佛法不为常人所悟的精深佛理?

或许,这种以集体为单位的组织认识,本来就缺乏系统分析,而佛所谓的相是心识和物体本身组成,心又是个体的相,而对物相的认识离不开心识,就是所谓的相由心生。但是众生相就不单单指心,意识,思想等等。因为包括心、意识、思想等等在内的个人感知是独一无二的,不可能因为外力作用而使其形成一个具有统一意识的整体。

这样一来,所谓众生相更加扑朔迷离,只似存在于觉醒意识里期望的另一空间,也就是圣人思想里希冀的天下大同。

单以个人而论,众生相是自我意识里众生的存在,然而,这个众生千姿百态,何以在称谓之前加上一个“相”字?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若这只是众生的个相,这样的命名方式是否合理?借此泛指世间万物,是否太过随意?凡此种种,总也无解。

细究之下,却有一丝惊奇出现,人类意识里的信仰,原来是可以一样的。众生相虽不能人尽皆同,却有同一环境,同一地域,同一文化属性之下的同一信仰,可代指这种看似笼统的众生相。

良人的说法(良户人的相)(1)

良户,这个相传始建于唐朝的古老村庄,时至今日,仍然有一种独特的气质赋予这个村庄的人们。

待人以善,勤奋好学,崇尚诗书,视礼重义。

良户人,具有良户“相”。

这个相,是一种气质,一种精神,一种品格。一种让外人倍感崇高,倍感亲切,倍感伟岸的大家之风,书香之气。

良人的说法(良户人的相)(2)

良户的古建筑,自有一番味道。那是从历史深处走来的高贵儒雅,自身本就带有传奇瑰丽的故事。是高门大院内的浓情蜜意,是封建制度下的三六九等,是记忆里跌宕起伏的历史大剧。

也许,良户骨子里的那种高贵始于她的初建,始自郭、田两户的先祖。他们于何处迁来良户的,已无据可考,他们因何而迁来也无从知晓。单从良户的地理位置来说,这里是一处绝佳的安家立身之所。

三面环山,四河汇水,风水宝地无疑。可能,郭、田两户的先祖是为躲避战祸,举家迁徙,见良户山环水绕,这才就此打住,在此建屋起田,经商为业,耕读传家。

良人的说法(良户人的相)(3)

据村里老人说,郭、田两家的先祖,郭家是以经商为业的,现今留存于良户的大多店铺门面,都曾是郭家敛银起家的见证。也许是山西人骨子里与生俱来就有买卖交易的基因,晋商曾是中国最为有名的商人,晋商的大小商号开遍了大江南北,给中国贸易奠定了基础。郭家自落脚良户,就开始经营自己的商业帝国,当铺、盐号、钱庄、布庄,随着良户的不断发展,到明清时期,良户的繁盛达到顶峰,这点可以从良户遗存的很多明清古建当中看得出来,高大显赫的门楼,雕梁画栋,镶金砌银,无一不彰显着郭家的富贵。

田家呢,一开始就是以耕读传家的,这也是中国封建制度下的大部分读书人的常态。读为愉悦精神,增长见识,耕为养家糊口,传宗接代。有别于商人的雍容华贵,田家的宅院更为精美雅致,这是文人骨子里对诗意的追求。

田家出过很多进士,大多淹没于千年历史烟尘中,无从寻觅,我们也只能从那遗留的老宅里窥测他们曾经的荣耀。自隋朝开科取士,中国的读书人才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是封建王朝下所有读书人穷其一生,寒窗苦读的最高追求。

正是因为有了开科取士,中国读书人才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故事,也才让中国历史有了生动的一面,也才有了无数的经典诗句,让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得以诗意表现。

良户田家也在一次次的考试中,声名鹊起,占据了良户的半壁江山。

良人的说法(良户人的相)(4)

到明末清初,良户的文风更为鼎盛。良户人田逢吉于清顺治乙未(公元1655年)考中二甲进士,先后做过顺治、康熙两位皇帝的日讲官和经筵讲官,后出任浙江巡抚一职,为康熙平三藩做出了突出贡献。从浙江巡抚任上退居良户,开学讲经,著书立说,成为良户读书人的榜样。良户至今留有一副颂赞田逢吉历史功绩的对联门匾,曰:"名流翰院光留良户,德惠浙江史汇长平"。

而良户人的“相”。自唐始,而至明清才逐步形成。持家有道、诚信为本、读书济世,仁爱天下。这种众生相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历史的动荡起伏和家族的兴亡盛衰中总结归纳而来的。

正是因为这种“相”走过千年历史,才将所有的糟粕洗尽,留住精华。

良人的说法(良户人的相)(5)

村里那古朴凝重的阁楼老屋和朴实无华的男女老少,他们对所谓的传统不甚了解,却在无意间践行着古老的传统,他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正是很多人缺失的信仰。

“相”,这种东西说不清道不明,如果刻意它就会因为害怕而藏匿起来,它总是在不经意间影响和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决定着一个家族,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

良户人有商人的诚信忠义,有文人的家国情怀,有农民的质朴厚德,也有官员的高贵儒雅,有儒家的仁爱,佛家的悲悯,道家的豁达。正是这生活和生命的共融形成了良户人的“相”。

人有一种感觉,就是在某一瞬间会被某种场景触动,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感觉的共振点是由大脑还是心脏发出,不得而知。我想这是人类在传承过程中的基因记忆,会将人有可能遗失的部分以磁场记忆的方式录刻在血液里,而当你走进能触动这种记忆的磁场时,就会将其释放。

良人的说法(良户人的相)(6)

感动、和善、诚信、忠义等等,这是民族的记忆,也是民族的信仰。而良户就是那个录刻这些记忆的磁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每天都在释放,外来者走进这种磁场,也会自然释放。

所以,众生相就有了解释。

所谓众生,不是贵贱的区分,也不是男女有别。而是一种信仰,一种有我、无我、天下独我的唯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