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千古明君(柴荣英雄莫问出处)

推荐:以“诚”为本,曾国藩光芒万丈的风雨人生

文/陈二虎

柴荣千古明君(柴荣英雄莫问出处)(1)

(《倾世皇妃》中的 柴荣)

【作者简介】陈二虎,笔名红叶,蒙古族中的契丹人。翁牛特旗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有人类就会有历史,有历史就会有传奇。登场与谢幕,英雄恰在风云中。

唐朝末年,朝朱暮李,大王旗随时变幻,权力的更替走马灯似的让人眼花撩乱。短短的几十年间成就了皇帝的流水线,阴谋与权变,血腥与厮杀,权力就系在刀柄之上,乱世成就了英雄也上演了闹剧,各色人等都想成为主角。然而,在五代风云的金戈铁马中,有一个人壮志雄心、气宇昂扬,在战乱中脱颖而出,这个人是谁?

知道这些,或许认为这柴荣十分了得了。其实呢?

这讲血缘,柴荣与郭威没有任性相同的,柴荣是刑州龙冈人(今天的河北刑台西南),出身卑微,由于自己的姑姑是郭威的元配夫人,所以他十五岁就投到郭威帐下,据说柴荣很小的时候由于家道中衰,就来投奔姑父家求得生存,郭威发现这孩子厚道又乖巧,办事认真谨慎,又能够吃苦,渐渐喜欢上他,收为养子。(五代那些统军大佬似乎都有收养子的痴好)先是帮郭威经营买卖,后来到郭威帐下效力。

当初郭威应该没有野心当皇帝,也是被逼出来的,而且自己的全家(包括两个儿子)都让后汉皇帝刘承佑杀了,还有柴荣的妻儿。

郭威是五代少有的明君,看人还是比较准的,但对于郭威手下那些将领们而言,谁都没把柴荣看在眼里,因为当时柴荣的姑姑早就去世,这“假子”水份也就大了,说到血缘,后周朝里还有一个郭威的亲外甥叫李重进,不仅年龄比柴荣大了几岁,其资历声名也比柴荣厚重多了,战功卓越,手握重兵,拥有自己的班底和显赫的威望,是郭威皇位有力的继承者,并且心高气傲,不是一个屈居人下的主。

柴荣千古明君(柴荣英雄莫问出处)(2)

当郭威深感自己不久人世,特意在临终前在正规的场可,当着文武大臣的面确立了柴荣的继承人的身份,并让李重进向柴荣下跪朝拜,这时的柴荣已经是晋王了。

于是,郭威死了,似乎后周的天也塌了,文武大臣似乎又在看一场“换皇帝”的闹剧,因为柴荣所面对的比当年后汉末帝刘承佑的情况更糟。

柴荣,许多人觉得不是“合法”的接班人,最大的危机是没有威望,导致军心不稳。军队不能听命于他,在这个乱世,他的火就玩大了。没有威望,他这皇帝就是案板上的肉,谁都想动上几刀。奇妙的资历与威望,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呀!

于是,柴荣要立威了!

世仇,北汉的刘崇带三万如狼似虎的兵马杀来,并且有一万契丹兵马助阵,来收拾柴荣。一时间后周满朝文武一片慌乱,你看着我我望着你,像一群无头的苍蝇,看柴荣的笑话。

柴荣抛地有声地说了一句话:朕御驾亲征,亲自去攻破北汉!诸君,听好,是攻破,而不是抵抗。

柴荣千古明君(柴荣英雄莫问出处)(3)

历史证明:柴荣,横空出世的利刃!攻击,才是他的雄心,只是人们还没有发现他的锋利。

柴荣的话音未落,朝堂之上一片哗然。

没有人相信柴荣,那几朝元老冯道眯着眼微笑着说:陛下,那刘崇不屑一顾,是先帝手下败将,可是先帝不在了,他就没什么可怕的了。这样吧,你刚即位,派一员大将统兵,抵挡一下也就很好了,何必兴师动众呢!

这话弦外之音悠长,引来一片附合之声,看看那些人的脸色,柴荣明白了……

他拍案而起,一字一板地说:昔日唐太宗创建大业,哪一次不是亲自出马,我怎么能苟且偷安呢!

一语石破惊天,这后生真天真,竟然与唐太宗相比,感觉也太良好了。冯道坏笑着说:陛下未必能学得唐太宗。

这意思是你不行的。一时间气氛有点“瞹昧”了,柴荣冷静地吐出一句话:刘崇,不过是乌合之众,我要像泰山压卵一样压死他!

柴荣千古明君(柴荣英雄莫问出处)(4)

却不料这冯道更绝,根本没有理会柴荣的愤怒,四两拨千斤地问:不知陛下做得泰山否?

柴荣已经没有工夫理他与那些文武大臣,起身退朝,统领禁军出发。

这时刘崇已经击败后周昭义军节度使李筠,李筠退守潞州城,刘崇率部雄纠纠直扑东京(今河南开封,后周的京城),于是,两军在泽州高平县(今山西省高平)相遇。

柴荣立马山岗之上,扫视着敌人,这北汉兵马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柴荣有点激昂了,他万丈豪情与烈焰,一定让普天下的人给他一个全新的定位。这时他身边仅有前锋人马,大部队还没有到达。他果断命令:出击!!!

此时此刻北汉皇帝刘崇的心情好极了,这小子来送礼了。他还有点后悔请了契丹兵马助阵,于是就告诉统兵的契丹将领杨衮:你千万千万不要出手,就在那看好戏就行。

高平巴公原上,凛冽的北风像一把把尖刀,预示着一场惊心动魄的厮杀。

柴荣千古明君(柴荣英雄莫问出处)(5)

两军一接战,北汉第一猛将张元徽率精骑真捣柴荣的右军,柴荣的右军将领樊爱能与何徽根本就没有想为柴荣卖命,很快就率部败下阵来……

战局突变,柴荣有点措手不及,也就在他做出反应的时候,只听见后周阵中一阵高过一阵的有人喊“万岁”!

柴荣意识到这是自己的手下捣乱,已经投降了刘崇……这欢呼的口号,似乎预谋已久,都在向刘崇致敬!

后周的军马彻底动摇了,军心向背,立马可见。

生死存亡就在一瞬间,柴荣绝处求生,他纵马直扑刘崇。

壮举一下生效,什么是破釜沉舟?什么是孤注一掷?柴荣杀开层层人浪,斩开道道人墙,直取等待胜利的刘崇。

战场一下逆转,谁都没见过这么玩命的皇帝,柴荣的手下张永德与赵匡胤(这又是一个厉害的主,是他拯救了柴荣也为他后来取代后周打下基础),组织不多的兵马反击,据史料记载:当时柴荣身边仅有几十骑,如虎入羊群,让北汉的猛将张元徽死于阵中。

这回轮到刘崇在惊讶中绝望了,这小子跑的真快,丢下军队,狼狈而逃,一溜烟跑回了老家晋阳……

柴荣千古明君(柴荣英雄莫问出处)(6)

资历与威望多么重要呀!事后柴荣反思了许久:出身也许对于一个人太重要了,都说英雄莫问出身,那你首先是英雄呀!

现在,首要的是立威,他针对这次战斗做出明确的抉择:将右营将领樊爱能,何徽等七十余名临阵倒戈的将校全部斩首,以肃军纪,并且传旨全军,这就是临阵脱逃的下场,今后凡有违纪,依此处置。从此以后,柴荣用自己的行动与铁腕证明了自己的威望。

柴荣开始大刀阔斧对部队整编,建立直属的禁军,使军队战斗力大大增加,为后来的南征北战打下基础。

柴荣,不愧为五代明君,为实现统一大业,励精图治,在内政各方面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并且从自身做起,他一生廉洁朴素,为文武做出表率,虚心纳谏,打破常规,发现人才使用人才,还让手下写了一篇《平边策》制定了统一大业。出兵打败南唐,收复西蜀,然后开始有目标的北伐,从契丹人手中夺回瓦桥关(今河北青县)益津关(今河北文安)淤口关(河北霸州)以及瀛州(今河北河间)等关南之地。然而,在攻取契丹人占据的幽州(今日的北京)时,柴荣突然染病,被迫还师。

回到大梁(开封)不久,英年早逝,年仅三十九岁……

回眸柴荣的一生,笔者心生敬佩,柴荣,带着无尽的遗憾,带着未完的壮志,永远长眠在郑州市后周皇陵,陵前没有石人石兽,一个碑共着长天一色……

柴荣千古明君(柴荣英雄莫问出处)(7)

提辖:独具特色的宋代基层干部

西夏美男:开国皇帝元昊

历史上的美男子韩子高:从男宠到将军,一段华丽而苍凉的传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