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的一封信毕业(一封谁见了都会怀念我的长信读后)

王宪章多年来,我看书一直有个习惯,那就是不管书的厚薄,一般先看封面、封底、出版信息,然后看序跋、后记和目录,最后才读正文这看似有点“欲扬先抑”,实则是总觉跋记类往往情真意切、精巧有味,能让人概览全书相貌,甚至一探作者、译者、编者和著作本身及其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当然,如果没有序跋后记这些,也就只能单刀直入了,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给自己的一封信毕业?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给自己的一封信毕业(一封谁见了都会怀念我的长信读后)

给自己的一封信毕业

王宪章

多年来,我看书一直有个习惯,那就是不管书的厚薄,一般先看封面、封底、出版信息,然后看序跋、后记和目录,最后才读正文。这看似有点“欲扬先抑”,实则是总觉跋记类往往情真意切、精巧有味,能让人概览全书相貌,甚至一探作者、译者、编者和著作本身及其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当然,如果没有序跋后记这些,也就只能单刀直入了。

《一封谁见了都会怀念我的长信——石川啄木诗歌集》——这个意味深长的书名和译者周作人的大名,让我在2020年7月23日的早晨,把它收进了我的书单;又在2021年春节还没走远的2月22日的午后,把它摊放在我的桌上,一口气读完了。

这部书是硬封32开,不到376页,定价不菲,近60元。不过,我在中图网是以18.7元的价格购得的。其封面十分独特,在下半部分开了一个长方形的不透明信窗,如同作者那不甚透明的心事;封底的下半部分同样浅浅压痕如同小小信札般,从右向左竖向写着几句“心里”话:

在灯光底下,

把冻了的墨水瓶用火烘着,

眼泪流下来了。

交换了很长的接吻后分别了,

深夜的街上

远远的失火了。

版权页前,依次简略介绍了作者、译者和绘者。作者啄木原名一,生于1886年。出身贫苦的他当过小学代课教师、新闻记者、报社校对。他“用现代语言写传统的短歌,并且在音律、短句方面亦有创新,开创了日本短歌的新时代”。译者周作人生于1885年,大啄木一岁,曾留学日本,是最早译介啄木诗歌到中国的翻译家,他“让啄木的作品在汉语世界里得以重生”。绘者马君生于1987年,科班出身,自由绘画人。

印象中,浙江文艺出版社出过较多小众书籍。而这部书的编排、印制,一定花了不少心思。表皮硬装有压痕,用的纸是可以直见造纸纤维的纸张。扉页是褶皱纸;内页是略微泛黄不反光利于阅读的厚纸。书中隔三差五就有一幅手绘的通页黑底白画,纸张泛黄。看到书中竟有这些插画,让我感到意外惊喜。内页锁线;字号较小,稀疏的版面看起来倒格外畅快;每句都非常简短,注释也非常精简。例如:

一Ο六

想要一个

很大的水晶球,

好对着它想心事。

二五二

对着故乡的山,

没有什么话说,

故乡的山是可感谢的。

正文后附有啄木诗论《可以吃的诗》(原题《寄自弓町——可以吃的诗)》)、周作人《啄木的短歌》和出版后记。

啄木在诗论开篇说:“关于诗这东西,我有一个很长的时期曾经迷惑过”。接着写道:

“我从早到晚都渴望着某种东西,只有通过诗,我这种心情才多少得到发泄的机会。而且除了这种心情以外,我就什么都没有了。”

“必须经过许多烦琐的手续,才能知道要在诗里唱出真实的感情。譬如在什么空地上立着一丈来高的树木,太阳晒着它。要感到这件事,非得把空地当作旷野,把树当作大树,把太阳当作朝阳或是夕阳,不但如此,而且看见它的自己也许是诗人,或是旅客,或是年轻的有忧愁的人才行,不然的话,自己的感情和当时的诗的调子不相合,就连自己也不能满足的。”

“诗在内容上形式上,都必须摆脱长时间的因袭,求得自由,从现代的日常的言词中选取用语……”

“真的诗人在改善自己、实行自己的哲学方面,需要有政治家那样的勇气,在统一自己的生活方面,需要有实业家那样的热心,而且经常要以科学者的敏锐的判断和野蛮人般的率直的态度,将自己心里所起的时时刻刻的变化,既不粉饰也不歪曲,极其坦白正直的记录下来,加以报导。”

周作人的后记短短三页,除生世和创作背景、特点外,他并没有过多介绍啄木,反而引用了啄木近两页的大段文字。

啄木的身世让我不禁猛然想到了海子。啄木因肺病死时仅27岁,海子带着四本书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时才25岁。“我不大相信自己是能够自杀的人,可是又这么想:万一死得成……于是在森川町公寓的一间房里,把友人的剃刀拿了来,夜里偷偷对着胸脯试过好几次……我过了两三个月这样的日子。”啄木终究因病离世。

啄木的诗歌让我似乎又读到了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周作人说“用了简练含蓄的字句暗示一种情景,确是日本诗歌的特色,为别国所不能及的”。啄木也曾说:“我们有所谓歌的这一种诗形,实在是日本人所有的绝少的幸福之一”。我回想起了曾经细读过的诗集《新月》《飞鸟》《园丁》《吉檀迦利》等。

啄木的风格让我好像再次找到了创作灵感。上大学时,我觉得自己是热爱诗歌的,看了不少诗刊诗作,冒冒失失地学写了两三百则“诗歌”,很少发表,打印出来的稿件至今存放在家里的文件夹中。大学毕业后也写了一些,后来渐渐少了。直到偶然读到啄木的短歌,我才恍然,距离上次写诗已经过去几年了。又似乎大悟,没有更早知晓啄木。那些曾经的向往,应该继续生长。于是,我大胆设想逐一去模仿啄木,信手写下只言片语:

在你的日记

慢悠悠地写上我的心事,

心安理得。

离乡的时候

快散场的酒,

让我感到哀伤甚至愤怒。

春天的斜阳

在一枚站立的生锈的铜钱上,

醉倒而不知所踪。

如果对诗歌感兴趣的话,一定不要漏读石川啄木。

来源:巴中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