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志(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

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志(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1)

《礼记·儒行》里有这么一句话:“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行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志(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2)

“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对于现代人来说,这种笃行的能力尤其重要。在这个普遍浮躁、急功近利的社会里,如果能克服急躁的情绪,就意味着你比别人占得了先机,在人生的道路上才有可能获得较大的成就。

斯之谓笃行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志(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3)

孔子当年向音乐大师师襄子学琴,师襄子看他天天弹一首曲子,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对他说,你弹得不错了,可以试试新曲子了。

孔子说,我虽然熟悉了曲子,但是弹奏的技法并没有完全掌握。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了技法了,可以学习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虽然掌握了技法,但是还没有领悟作者在曲中蕴含的情感。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提醒孔子说,你已经领悟了其中的情感了,是不是可以学习新曲子了呢?孔子说,我还没从曲中领悟到作者的为人。

过了一段时间,孔子弹奏曲子的气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副庄重肃穆的样子。孔子高兴的对师襄子说,我终于知道作曲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了。他志向高远,应该是个统治四方的诸侯,只有周文王有这样的气度。

就这样,孔子用了超出常人数倍的时间和精力,精益求精,把这首曲子弹奏得炉火纯青。同时举一反三,孔子在弹奏其他曲子的时候,也变得得心应手。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志(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4)

———————————————在社会浮躁风气渐盛的今天,笃行恰恰是我们最应该学习的。一件事,不是说表面学会了就行,只有通过“笃行”来不断学习,反复咀嚼,才能把事物本身的规律内化于心,做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使得自己进入更高的境界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