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为何建议刘伯承林彪主持攻台 粟裕为何建议刘伯承林彪主持攻台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49年12月,毛主席访问莫斯科,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争取苏联援助尽快解放对岸。

斯大林一方面希望保持在华既得利益,可又害怕得罪美方,对毛主席的提议并不积极,但愿意帮助中国尽快建立海军、空军。而美国对蒋氏的态度也比较消极,不愿直接出手干涉。

1950年1月,三野副司令员粟裕出:如果我军进攻对岸,美国没有理由进行干预,也大概率不会派军队保护对岸的蒋氏,即便出兵,也需要至少5年的军队动员。

毛主席基本同意粟裕的看法,1950年下半年开始,明显加快了解放对岸的准备工作。

粟裕为何建议刘伯承林彪主持攻台 粟裕为何建议刘伯承林彪主持攻台(1)

粟裕在淮海战役前线

(一)毛主席指定粟裕主持攻台作战

1950年夏,我军相继解放海南、舟山群岛,对岸和澎湖被孤立开来。

1950年5月17日,三野前敌委员会下达《保证攻台作战胜利的几个意见》,准备转入渡海登陆作战,海军和空军也积极配合,人员培训、部队组建和装备购置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我军拟参战50万人,但战斗部队不过30万人,与蒋军相比不占明显优势。5月28日,粟裕给张震(总参作战部部长)的电报中,首次提出“欢迎四野3~4个军参战”。1950年6月上旬,粟裕向北京汇报了攻台作战的设想,考虑到战役的重要性,粟裕谨慎地建议,请北京直接指挥攻台作战。

1950年6月23日,粟裕向毛主席汇报攻台准备情况、作战方案。他在电报里再次表示,鉴于“攻台作战关系太大”,也就是战役将对太平洋地区和东亚影响太大,粟裕再次请求由北京直接指挥,或者请刘伯承或林彪其中一人主持攻台战役,他本人作为华东地区军事主官,全力协助战役组织。

粟裕为何建议刘伯承林彪主持攻台 粟裕为何建议刘伯承林彪主持攻台(2)

刘伯承、粟裕与林彪

鉴于粟裕在解放战争中展现出来的卓越的大兵团作战才能,毛主席决定仍由粟裕负责攻台,空军、海军由北京准备,陆军以三野为主准备。攻台兵力,也从最初8个军30万人,增加到16个军60万人。

鉴于金门失利的教训,大兵团渡海攻台作战,除了海军的运输船只,陆军也要解决部队自身的渡海船只问题,解决“过得去”需要大量的船只,很显然,这都不是短期内能够完成的任务。

(二)朝军越过三八线,打破了南北平衡

解放对岸,似乎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是迟早的问题。

恰在这时,踌躇满志的朝方要对南朝开刀,并获得了斯大林的支持。

金秘密来到北京,征求毛主席解放南朝的意见,毛主席坦言,本来想让朝方在中国占领对岸以后再进攻南方,以便给予朝方更好的援助,但是既然莫斯科同意了平壤的意见,他也表示同意。

毛主席同时建议,朝方要速战速决,集中力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如果美国人参战,中国会派军队帮助朝方,现在开始就到东北边境集结。但金认为,美国在远东还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

1950年6月25日,金突然指挥军队越过三八线,向南朝进攻,朝战爆发。

粟裕为何建议刘伯承林彪主持攻台 粟裕为何建议刘伯承林彪主持攻台(3)

三八线

金的准备充分,出其不意,加上从东北带回来的3个久经多年抗日磨练的朝族师,一时间,韩军兵败如山倒,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一向把半岛视作美苏的缓冲区,自然不会坐视不管。

6月27日,毛主席担心的局面还是出现了,杜鲁门宣布我们对岸“未来地位还没有确定”,命令第七舰队开进海峡,以阻止任何进攻,确保“中立化”。

随着美军的加入,朝军渐渐不支,战火逐渐烧到了鸭绿江边。

毛主席认识到,抗美援朝势在必行。但是,中国还没有与美国海空军较量的实力,只好把解放对岸的时间往后推延。志愿军在半岛的军事行动挽救了蒋氏,解放对岸的战役方案只能束之高阁。

粟裕为何建议刘伯承林彪主持攻台 粟裕为何建议刘伯承林彪主持攻台(4)

林彪

(三)粟裕为什么建议请刘伯承或林彪主持攻台

粟裕请刘伯承或林彪主持攻台作战,并不是谦虚或者怯战,更不是不敢承担责任。实际上,除了此战关系重大,需要协调全军的力量,刘、林在军中威望更高之外,背后也有诸多实际的原因。

原因之一:粟裕的身体状况

1950年7月14日,粟裕病情加重,去了青岛养病,同年12月,由夫人楚青陪同去苏联治病,诊断结果是长期过度紧张,受伤过多,导致经常头疼,需要长时间疗养,1951年8月,才基本痊愈。

粟裕大将头疼的毛病,和林帅的“三怕”后遗症一样,长期困扰着这位天才战神。

粟裕为何建议刘伯承林彪主持攻台 粟裕为何建议刘伯承林彪主持攻台(5)

刘伯承

原因之二:刘伯承是南线主帅,林彪是四野掌门人

解放战争时期,南线主要是中原和华东解放军,刘伯承是南线名义上的主帅,无论是豫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尽管都是粟裕指挥,但毛的贺电,都把“刘”在第一位。

实际上,新中国之初的六大行政区,就是由刘林坐镇一方,刘主持西南,林主持中南。

原因之三:刘伯承、林彪与粟裕惺惺相惜

在开国元帅中,刘、林是最了解粟裕的人。1949年9月召开的重要会议,二野首席代表刘伯承向记者推荐三野首席代表粟裕:“粟裕将军百战百胜,是解放军最优秀的将领。”

至于四野“狗皮帽子”部队掌门人林彪,对粟裕的大兵团作战赞赏不已,也和粟裕英雄相惜。

粟裕为何建议刘伯承林彪主持攻台 粟裕为何建议刘伯承林彪主持攻台(6)

粟裕大将

原因之四:粟裕将军做大事不计名分得失

与刘伯承、徐向前、陈赓等人类似,粟裕不是一个计较名分的人。无论是抗日时期的黄桥决战,还是解放战争的七战七捷、万马军中取张灵甫首级,乃至淮海战役,无不是在陈毅的光环下打仗。至于粟裕将军逝世后,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粟裕热”,这不是粟裕将军生前的处世风格,更不是其初衷。

对一位战将来说,能统领大军主持历史性的大战役,这无疑是增添历史功绩、奠定历史地位的重大砝码。正如彭老总之于抗美援朝一样,粟裕一旦领兵攻台成功,其功绩当然会更加辉煌,光芒甚至要超过很多元帅。然而当他面临这种历史机遇时,多次向毛主席建议,请刘伯承、林彪出面主持攻台,正说明了粟裕大将的光明磊落,为了事业不计个人得失。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