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苍翠忽成岚 瀑布杉松常带雨

王维《送方尊师归嵩山》

仙宫欲往九龙潭,旄节朱幡倚石龛。

山压天空半天上,洞穿江底出江南。

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彩翠忽成岚。

借问迎来双白鹤,已曾衡岳送苏耽。

注:

方尊师,姓方的道士,详情无可考。尊师是对道士的尊称。嵩山,中岳嵩山,包括太室山和少室山,在河南登封。仙官,有职位的神仙,指方尊师。九龙潭,在嵩山下。旄节,朱幡,均为道家的法器。石龛,供奉神像的小石室。龛,读刊。洞,指九龙潭。岚,山中的雾气。借问二句,《神仙传》载,苏耽,湖南人,有白鹤数十只来迎,他就辞家而去,后成仙。这两句是说方尊师定会象苏耽那样得道成仙。衡岳,中岳衡山,在湖南。

译:

方尊师要前往嵩山九龙潭,

那里有节旄朱幡靠着石龛。

嵩山耸入云,如从半空压下来,

龙潭似巨穴,穿透江底通江南。

瀑布飞泻水珠溅,松杉淋湿遭雨般,

山中雾气常弥漫,夕阳返照色斑斓。

白鹤翩翩前来迎接方尊师,请问你们,

是不是曾在衡山接过苏耽那位活神仙?

评:

此诗描写嵩山的清虚境界,推许将前往嵩山的方道士必能得道成仙。

首联点明方道士要去的目的地“九龙潭”,并想象他回嵩山后的修道情景。九龙潭是嵩山的一处著名景点。方道士潜心修炼的修道室内有石龛供奉着神像,道家的法器节旄朱幅就挂在石龛旁边。这一描写,不仅切合道士的身份,而且也为下文说他成仙埋下了伏笔。

颔联是描写嵩山的景色。中岳嵩山,古有“嵩高峻极”和“峻极于天”的说法,因此诗人先写嵩山之高,高耸于半天之上,从天上压下来如同泰山压顶,极言其高,极言其危峻。接着再写潭水,深穿江底,远通江南,极言九龙潭之深邃奇诡。诗人的想象力丰富,可谓“上天入地”!

颈联又从另一角度描写嵩山奇观。瀑布飞泻,喷珠溅玉,如落雨般,打湿了松树杉树,这是“常”景。山中雾气濛濛,夕阳返照,忽呈五彩斑斓之状,这是“偶”景。王维笔下的嵩山景色,雄伟高峻中带着奇异诡谲,葱郁美丽中又含有迷蒙缥缈,这种幽僻清虚的境界,实在是道家修炼的一处好地方。

尾联用典故来推许方道士必定能得道成仙,而且来迎接他的白鹤就是当年在湖南中岳衡山迎接过苏耽的那几只。与首联的“仙官”及修炼遥相呼应,从而极为自然而又得体地结束了全诗。

附图八幅,王维诗意图:

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彩翠忽成岚。

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苍翠忽成岚 瀑布杉松常带雨(1)

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苍翠忽成岚 瀑布杉松常带雨(2)

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苍翠忽成岚 瀑布杉松常带雨(3)

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苍翠忽成岚 瀑布杉松常带雨(4)

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苍翠忽成岚 瀑布杉松常带雨(5)

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苍翠忽成岚 瀑布杉松常带雨(6)

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苍翠忽成岚 瀑布杉松常带雨(7)

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苍翠忽成岚 瀑布杉松常带雨(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