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解析(34种豆南山下)

大诗人陶渊明,因看不惯官场上的恶劣作风,毅然辞官回乡,便留下典故“不为五斗米折腰”。回乡后为了生计,他不得不辛勤劳 作,读书人的劳动能力可想而知了,在他的《归园田居·其三》这首诗里写道: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解析(34种豆南山下)(1)

描述陶渊明从清晨就下地干活,为在南山下种的一片豆子松地除草,夜幕降临月亮出来了才回家。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解析(34种豆南山下)(2)

可是呢,地很荒,杂草茂盛,种的豆苗却长得稀稀疏疏。诗人叙家常的诗句朴素自然,陶渊明毕竟不是长期耕种之人,而是饱读诗书,满腹五金的士人。陶渊明 虽不善于农业劳作,但是他这种不惧辛苦,披星戴月、辛勤耕耘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后四句写到: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解析(34种豆南山下)(3)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这句细节的描述了对劳作过程中艰苦;“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却表明在诗人心中,即使躬耕生 活再艰苦,也好得过在黑暗的官场中违心地生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陶渊明任性存真坚持操守,宁可肉体受苦,也要保持心灵纯 洁。在我们如今的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有这种勇气为自己的理想放弃那几两碎银,高额的经济压力迫使我们不得不起早贪黑,穿梭 在喧闹的城市中!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解析(34种豆南山下)(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