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历史上有名的地名(有趣的地名9豫北为何多)

河南历史上有名的地名(有趣的地名9豫北为何多)(1)

新乡水系图

这是一张新乡水系图。武陟县以前属于新乡,1986年才划归焦作。

人民胜利渠是新乡引黄河水灌溉,渠首与渠尾我都去过,毛主席也都去过。

豫北的河流大都是向北流的,卫河属于海河流域,从河师大东西校区穿过,它其实也是隋炀帝开凿的永济渠。

146公交经过马村,马村靠近东孟姜女河,马村以前是个渡口,又叫马村渡,是通往武陟沁河的故道。

而东孟姜女河是中国最古老的黄河大堤“古阳堤”的背坡形成的一条河流,古阳堤留在我校以西十数公里处,穿过小店镇,小店镇曾留有古阳堤的踪影。

小店本属延津,后划归红旗区。

河南历史上有名的地名(有趣的地名9豫北为何多)(2)

古阳堤起自焦作武陟县城,一直到山东,春秋时期已开始,它是黄河左岸的左堤。

黄河右堤,古称“金堤”,取“固若金汤”之意,是秦汉时期修建,起自新乡县,过延津胙城,胙城在河师大平原湖校区以东十数公里处。

河师大平原湖校区,处于古代黄河左右大堤之内,纬七路向东几里地就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沙门城址”。

考古发掘有力的证明了它是黄河南岸的渡口,与它相对的汲津铺村,是《左传》中记载的黄河渡口“棘津”。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在此渡过黄河,北上与楚国爆发了城濮之战,一胜而使晋国称霸。

公元前525年,晋国大将荀吴在此渡过黄河,率军灭了洛阳的陆浑戎,陆浑戎就是秦国的义渠,从甘肃迁来的。

洛阳伊川县鸣皋镇徐阳村的陆浑戎墓地发掘,有力的证明了《左传》记载的正确。鸣皋镇,取名于“鹤鸣于九皋,出自《诗经》。

另外提一点,荀吴的儿子叫荀寅,荀寅的后代荀子是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荀子的后代到了许昌,荀氏八龙,自古颖川多谋士,荀彧最有名。

荀彧的儿子荀奉倩有一个故事,清代纳兰容若有句词很出名“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典故取自荀奉倩。

荀氏和智氏本是一族,晋国六卿,最终范氏、荀氏先亡,智氏想一家独大,却被韩赵魏联手消灭,三家分晋,中国历史进入战国。

河南历史上有名的地名(有趣的地名9豫北为何多)(3)

回到正题,东大河沙就是从河师大平原湖校区流经西北角流经,之所以叫大沙河。

它是黄河在延津绝迹后,在河道的低洼处形成的一条天然河流。

起自古固寨镇,流经延津,到滑县改名叫柳青河,到濮阳叫金堤河,在濮阳台前县张村入黄河,它属于黄河流域,学校后面的平原湖是它的遗珠。

新乡的地名很有意思,以“堤”为名的村庄很多,这与黄河大堤有关,学校以东不远处就有个“贾堤村”。

新乡至今流传着一个顺口溜:一溜十八堤,主要是沿黄河古堤有许多叫“堤”的村庄,黄河古堤称汉堤,也叫金堤。

在新乡市区西南、南、东南部。西起武陟县西余原村,蜿蜒向东,经获嘉县南,在李道堤入新乡县小冀镇杏庄,经大阳堤、刘堤、张堤向东经延津入卫辉市境。

河南历史上有名的地名(有趣的地名9豫北为何多)(4)

豫北黄河故道仍残存两道故堤。

左堤起武陟马曲,经商村、冯堤入获嘉境,东北接新乡大阳堤,复经新乡东北之秦堤,汲县之大张庄、柳卫,过滑县城(道口)西,再经浚县杨堤至前嘴头,嘴头以下经内黄之堤上村、赵庄至清丰县苏堤,入河北大名。残堤时断时续,豫境堤长230余公里。

右堤起自原阳磁固堤,经福宁集,东北由秦堤入延津县,又经石堤、夹堤至小庄,以下堤断,至胙城复见堤形,过滑县沙店,迤逦东北经谢道口、旧滑县城、渔池、濮阳白道口、李林平、刘堤口至濮阳县城。

自濮阳城至疙瘩庙间堤毁,疙瘩庙以下北经清丰城西、南乐之近德固、运古宁甫入大名县境,豫境堤长240余公里。

河南历史上有名的地名(有趣的地名9豫北为何多)(5)

说了这么多,一言以蔽之,河师大平原湖校区在古代就是黄河,一直到北宋就是。

有意思的是,这片土地属于晋国,属于黄河流域。文

史不分家,结合起来研究更有意思,历史也离不开地图,左图右史更加清晰明了。

别问我的学问从哪来来的,都是努力研究来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