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惊人的细节(将清明上河图放大100倍)

自古以来天道酬勤,当一个人对一件事,能够做到数十年如一日,那么在这件事情上,他必然是成功的。

北宋时期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同,他为了将竹子画的传神,不管春夏秋冬,刮风下雨,每一天都坚持去竹林观察竹子,将竹子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竹子的形状、颜色、姿势又有何不同牢记于心。

清明上河图惊人的细节(将清明上河图放大100倍)(1)

仿佛他的心里就种着一片竹林,他只要想画竹子,就能在心里找到竹子的样子,然后画下来,有人称赞他:“文同画竹,早就已经胸有成竹了。”

现在的人心就是太浮躁了,不能做到完完全全沉下心来去干一件事,总想着走捷径,而不愿意真真正正去努力,或者说是得到一点蝇头小利就戛然而止,不再努力,觉得这就是苦尽甘来了,孰不知真正的“甘”还在后面,自己的努力还远远不够。

没错,一直坚持一件事,真的是太难了,能做到的只有极少数人,但在坚持之后得到的大快乐,也是旁人所体会不到的,只属于那个一直坚持的人的真正的快乐,那才是真正的“甘来”。

接下来我们说道的,将是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以及藏在这幅画背后的故事。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的风俗画,也是张择端遗留在世的唯一一幅作品,它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属于国宝级的文物,现在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清明上河图惊人的细节(将清明上河图放大100倍)(2)

清明上河图长528.7cm,宽24.8cm。作者张择端完成这幅作品,据记载耗时一年左右。

作品以长卷的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描绘出了北宋时期京城汴梁的繁荣景象,画中出现了成百上千的人物,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的服饰,不同的动作,不同的神态,作品将每个人物的形象刻画的十分真实,充分还原了当时的历史情景,将那个时期不同阶层的人的生活,展示的淋漓尽致。

这幅画不仅有巨大的文化价值,更有巨大的历史价值,通过这幅画,可以更好的折射出北宋时期的国家样貌,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它为后世人们研究北宋时期的人们的生活水平和风土人情,提供了巨大的参考价值与历史依据。

它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清明上河图惊人的细节(将清明上河图放大100倍)(3)

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中国馆隆重展示了一幅会动的清明上河图,它也是中国馆的镇馆之宝,在当时引起了一片轰动。

那幅图采用了高科技的手法,让画卷中的人物动物全部都动了起来,还有白天和夜晚两种不同的景色,生动而真实的展示了北宋年间国泰民安,都城汴梁繁荣昌盛的景象。

这幅画长达百米,每一个细节都被处理得很完美,它被赋予了生命,站在这幅画卷之下,仿佛真的回到了北宋年间,在每一个区域性的细节里,都讲述了一个个市井小民的普通故事,细节真的是十分的到位。

白天,城里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是往来行走的商队,是城郊小桥下潺潺的流水;夜晚,是在夜市,忙碌的小商小贩,是忙碌一天之后准备进屋休息的夫妻,是在小酒馆里传出的喝酒划拳声。

清明上河图惊人的细节(将清明上河图放大100倍)(4)

在画卷之下,在背景音乐之下,我们走到了真正的北宋年间的都城汴梁,感受到了这里的繁华。

这幅会动的清明上河图,显示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

放大百倍的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作为传世佳画,对人物的描绘可谓是十分的细心,画中的人物都比较小,后世在研究时,都要通过科技手段放大,才能更好的观察到画中的一些细节。

张择端在画这幅画的时候,一定在汴梁城内观察了许久,每一寸地方他都走过无数次,每一寸土地都印在了他的心里,也将此地的风土人情牢记于心,最后耗时一年之久,才完成了这幅《清明上河图》。

在他的心中一定存在着一座汴梁城,才能画出如此传神逼真的汴梁城。

清明上河图惊人的细节(将清明上河图放大100倍)(5)

将清明上河图放大百倍之后,所有的人物都变得具体了起来,所有的形象都开始清晰了起来,画中的所有人好像都有自己的故事,都能从他们的动作与表情中推断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

其中最有趣的便是树下这个人,没放大的时候还看不出来,但一放大之后便让人不禁笑出了声,树下这个人,光着屁股在睡觉,他可能是昨晚喝多了,从小酒馆出来便一路模糊,最后醉倒在了树下,作者在观察汴梁城时,正好看到了这个有趣的人,就将他记录在了自己的画中。

清明上河图惊人的细节(将清明上河图放大100倍)(6)

在整幅画中,这样的细节比比皆是,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姿势,服饰和形象,可见作者的用心良苦,他定是观察了许久,才能将这些人物,如此仔细的刻画在自己的作品之中,通过这些人物,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活生生的汴梁城,一个繁华的汴梁城。

结语

《清明上河图》这幅传世名画的成功,背后隐藏的是它的作者张择端的努力。有了机会没有能力,只能空谈,对画的坚守与耐心,迎来了他的成功,铸造了他的辉煌。

电视节目《大国工匠》中讲述了8名工匠的故事,宣传着他们的工匠精神。

它们数十年如一日,追求着自己职业道路上的极致,将自己的工作做到了极致,靠着传承与契而不舍的钻研,凭着专注与持之以恒的坚守,助力着“中国制造”的崛起。

要用劳动创造价值,用坚守铸造辉煌。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工匠精神,中国的崛起需要这样的工匠精神,需要它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他们会被发展中的我们所铭记,会被历史记住。

清明上河图惊人的细节(将清明上河图放大100倍)(7)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想闻到沁人心脾的梅花香,一定要经历苦寒的磨砺,一定要有一颗在苦难中也能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