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剿匪记的真实事件(东北胡匪往事砸窑)

土匪简单说就是占据一方土地的匪徒,事实上,就是专门干打家劫舍、绑票撕票的一伙不法分子。

而最有名的土匪还要属东北,在《东北剿匪记》《英雄》《关东往事》等许多的电视剧电影中都描写了东北的土匪。

一开始,东北的土匪并不叫土匪,因为他们几乎都是满脸的络腮胡子,长相凶狠,因此被当地的人称为“胡匪”或“胡子”。

东北剿匪记的真实事件(东北胡匪往事砸窑)(1)

最初是因明末的抗清名将袁崇焕杀害了毛文龙,而毛文龙的属下逃到了辽宁、沈阳一带当了海盗,就有了胡匪的诞生。

后来明朝覆灭,有一些官员不愿降清,就也学着毛文龙的部下跑去了东北地区。

渐渐地,就和梁山起义一般,越来越多的逃兵之类的人开始投奔胡匪,于是胡匪就开始不断壮大起来,成为了东北一片的“山大王”。

但事实上,“山大王”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在抢劫、搜刮民脂民膏时,不仅危险重重,而且常常损失不少人员。

作为土匪头子不仅要照顾跟随自己的小弟、对抗其他山头的土匪,还要躲避官兵、自卫团的搜查,因此常年要东奔西跑,没有一个稳定的居所。

东北剿匪记的真实事件(东北胡匪往事砸窑)(2)

01、砸窑

作为土匪,那最常做的事情肯定就是抢劫。东北的土匪抢劫多是在夏秋之交,因为北方地区春冬时节外面天气寒冷,常常冰雪覆盖,不利于活动。

而在夏秋之交的植被茂盛,有利于躲藏和掩护,因此,夏天和秋天就成了土匪打家劫舍最频繁的时期。

抢劫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在路上打劫。

打劫的对象不定,见着啥就抢啥,如果遇到的是富贵人家或是商人,那就抢得多一点;也有的遇上了贫困人家的,那就油水少一点。

据记载,在吉林长春的车站附近,有一伙胡匪十分猖獗,早上抢劫了一家李姓的商铺,下午又去了一家日本商铺,抢劫了名叫藤长、冲田的两个日本商人,不仅将财物搜刮一空,还将两人刺死了。

东北剿匪记的真实事件(东北胡匪往事砸窑)(3)

另一种抢劫方式叫砸窑。

什么是砸窑呢?窑就是设有围卡的乡、镇、县池或大户人家的宅院,“砸窑”就是武力攻入这些地方并进行抢劫的活动。

窑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硬窑”、“软窑”、“响窑”。这是按照富有的程度分的,最有钱的便是“响窑”。

这些多是有钱有势的官宦人家、地方豪绅,或是乡镇的烧锅、油坊、粉房等作坊,这些人家中多是砖砌的高墙大院,围墙四周安设炮台、枪眼,雇佣职业炮手自卫。

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在屋顶上或院子里升一面小红旗,耀武扬威,来表明自身有钱、有武装,有本事你就来抢,因此,这些地方也被称作是“红窑”。

东北剿匪记的真实事件(东北胡匪往事砸窑)(4)

这一类的人家,土匪一般是不敢轻易尝试的,不仅会损失惨重不说,而且未必抢得到。

当然,如果真的成功抢到了一家,那就够他们胡吃海喝好久,因此也会有势力较大的土匪群体会铤而走险。

其次,便是“硬窑”,这也是一块比较富庶的地儿。他们的宅院四周多是用夯土砌成,墙的四角也会设有炮台,有专门护院的家丁,对土匪来说有一定抵抗力。

这些人一般多是乡里的地主或有钱人,但他们胆子相对较小,一般不敢插红旗招惹土匪,实力相对会比较差一些,毕竟家中都是土房土楼,经不起入侵。

最后就是“软窑”,这一类就是寻常人家,他们会相对于穷人富裕一点,但却也是比不上“硬窑”和“响窑”的人家,这些人家中通常会有一些积蓄,但也不多。

东北剿匪记的真实事件(东北胡匪往事砸窑)(5)

他们的院子多是篱笆墙或用柳条、木板等软物围起来的,墙角也没有炮台,也不会请一些人来看家护院,于是这变成了土匪最喜欢的地方。

因为这些人家积蓄不会太多,于是土匪就以量取胜。

有一次,土匪闯入一条北街,北街多是一些中下等的商户,他们一次性用纵火烧掠的法子烧了70余家草房板院。

除了抢劫“软窑”、“硬窑”、“响窑”外,土匪还会砸“框子”“圈子”一类的。

“框子”就是指小一些的集市、城镇;“圈子”顾名思义就是大一点的县城。不过这多是团伙作案,因为抢得范围大,所以会伙同其他土匪一起进行抢掠。

东北剿匪记的真实事件(东北胡匪往事砸窑)(6)

因此,对于大多数土匪来说,这是一个相当高危的职业,平时的生活环境差不说,吃的喝得也比平时的农民好不了太多。

只有一旦破院成功,那才能叫窑“砸响了”,那么他们才会有酒有肉吃,不过砸窑进去也不敢停留太久,怕有官兵围追,且抢来的东西也只不过够他们逍遥一阵子而已。

但也是有不成功的时候,举个例子:1923年在吉林长春的一个叫善人屯的地方就发生了一起土匪砸“硬窑”失败的事情。

领头的土匪大当家的叫大龙,还有他的妻子驼龙。

土匪一般是在夜里活动的,这天夜里子时左右,大龙带着一帮子兄弟准备夜袭善人屯的大地主纪家,但因为赶路慢了一点,到的时候已经凌晨四点多了。

东北剿匪记的真实事件(东北胡匪往事砸窑)(7)

驼龙

但好在因为正值秋天农忙之际,忙了一天的农民此时都睡得正香。然而,好巧不巧的是正好有一辆大车路过,大龙这才意识到这次砸窑的时机不对。

原来呀,一般土匪干票子的时候,都会让搬舵先生先算上一卦,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砸才是最合适的。

现在来说,是比较迷信的,但在当时,这对土匪来说是一个传统。

其实赶到善人屯的时间已经超过了搬舵先生说的最佳时机,但是大龙不甘心这白来一趟,于是还是带着兄弟们准备砸窑。好巧不巧碰上赶车人,这就成了一个大麻烦。

赶车的人看见前面咋咋呼呼一群人,可把他瞌睡都吓醒了。看清楚是土匪来砸窑了,于是立刻调转车头往回跑,于是大龙就带着人追。

东北剿匪记的真实事件(东北胡匪往事砸窑)(8)

这一动静可不就惊醒了纪家的护院嘛!于是,当他们看清是土匪时,立刻就下手为强,开了火。

大龙气急败坏道:“干啥呀?借道走走开什么火呀?既然动手了,那就别怪兄弟们不客气了!”

于是两方人就这么干起来了。大龙先让人把纪家周围的院子都占领了,然后开始围攻纪家。

但是纪家有钱呀,装备又齐全,完全不在怕的,于是双方一直僵持不下。一直到晌午,土匪连纪家的大院都没进去,于是底下的人开始有意见了,想撤。

大龙也是个倔性子,看情况不对,就想自己出去重振一下士气,结果刚出去就中了枪,不得不被人扶了回来。

东北剿匪记的真实事件(东北胡匪往事砸窑)(9)

这边的炮火动静引来了保卫队,于是大龙的妻子驼龙见形势不妙,立马带着兄弟们和已经重伤的大龙打马离开。

但是保卫队一直穷追不舍,而大龙又在此时因伤势过重在路上咽了气,驼龙迫不得已只好扔下大龙的遗体,赶紧逃命。

保卫队追了好久见实在追不上,也就随便朝天放了两声火,就离开了。最终土匪这边不仅什么也没捞到,还损失了一个大当家和十几个兄弟。

真可谓是富贵险中求呀!

02、绑票

当然,除了抢劫外,绑架勒索也是土匪的一大经济来源。

东北剿匪记的真实事件(东北胡匪往事砸窑)(10)

绑票可比抢劫好处来得多。首先,就危险性而言就没有抢劫来得高,一般只要绑走人质,那就可以直接回到自己的大本营。

其次,就算有官兵或是保卫团一类的来找,他们也可以立马带着“肉票”(人质)走人。

最后,抢劫所得赃物很难出手,但是绑票所得却是实实在在的可利用之物。

通常土匪会将人绑走,然后威胁其写信或是直接通知其家人,让家人拿钱来赎,一般交了钱后,他们就会把人给放回去。

但如果家里人不按时交钱,那绑匪也是可能直接撕票的。而绑票的高低有时也是按照家庭情况来的,如果家里较为富裕,那就多一些。

东北剿匪记的真实事件(东北胡匪往事砸窑)(11)

因此,对于有钱人一般都不会轻易一个人出门,除非有护卫,有钱人家的小孩上学,都是跟着一支护卫队的,生怕半道儿被土匪截了去当人质。

赎金也不一定就是钱,有时候也可能是用粮食、马匹、武器等作为交换。

如有记载:“月之十六日,七区界柴家屯粮户侯广,被匪首报字东边绑去。案价十万吊、枪一杆。”

意思就是说啊,柴家屯的一家粮户叫侯广,被土匪绑架,要求用十万吊钱和一支武器交换。

不过一般土匪虽然狮子大开口,但也不会漫天要价,他们会先问那些“肉票”:“家里有多少钱,有几亩地,有多少烟土……然后再派人去调查他们家的实际情况。”

东北剿匪记的真实事件(东北胡匪往事砸窑)(12)

毕竟土匪们只是要钱,如果真的开出天价,万一他们不来赎人,那就得不偿失了。当然,有时候给了钱赎不回人的情况也是有的,毕竟土匪对“肉票”不会太好。

就比如说,九一八事变后,在吉林三岔河一带有一家姓刘的地主,一家兄弟俩,哥哥叫刘廷举,弟弟叫刘廷洲,家里也是有钱,然后被土匪盯上了。

土匪头子姓李,我们姑且叫他李大当家。那天本来李大当家是派了兄弟去绑刘家大哥的儿子,但是在挖洞进刘家的时候被刘廷洲发现了。

刘家是地主,本身院子里就设有炮台,武力也是不小的。

两方就这么开了火,刘廷洲在围墙上被打中了,倒了下去,于是土匪也不恋战,绑了刘廷洲就回去交差。

东北剿匪记的真实事件(东北胡匪往事砸窑)(13)

刘廷举得知弟弟被绑票了也是很着急,但是绑匪却是迟迟没有动静,直到过了有半个月,才有人来送信。

那个人说:“我是外乡来的,路过土匪窝的时候,他们让我来送信,说是让你们拿钱去赎人。”

刘家人因此还好吃好喝地招待了他,对他表示感谢,殊不知他其实是土匪的花舌子。

看过电影《智取威虎山》的肯定都知道,“花舌子”其实就是土匪派来给“肉票”家里人传信的,说白了就是联络官,负责要赎金。

刘廷举很犹豫,毕竟没看到弟弟人怎么样了,不知道该不该去赎人!这一犹豫又是半个月过去了。

东北剿匪记的真实事件(东北胡匪往事砸窑)(14)

于是,那个外乡人又来了,这下刘家人可以肯定他就是土匪的“花舌子”。

而要能做“花舌子”那嘴皮子肯定是一流的,不能说是巧舌如簧吧,那也得给你说得天花乱坠。

一般他们要赎金肯定是往高了说,能多拿一点是一点,但要是实在拿不出,也是可以讨价还价一番。

那花舌子对刘家人说:“其实吧,摊上这事我也挺同情你们的。但是人总是要赎回来的,钱没了可以再赚,不是?况且你们那刘廷洲可是中了弹的,你们再慢点,人可就要没了。”

毕竟土匪能帮你养着“肉票”就不错了,可不会给“肉票”治病看医。

东北剿匪记的真实事件(东北胡匪往事砸窑)(15)

刘廷举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刻就给了不少“小项”,还派来最信任的心腹前去,想要看看弟弟怎么样了。

所谓小项就是先给土匪一些烟酒之类的小礼,希望土匪不会虐待人质。

于是,刘廷举的心腹就跟着那“花舌子”去了土匪窝的“秧子房”。这秧子房就是土匪关人质的地方,他们管人质叫秧子,那关人质的地方自然就叫“秧子房”。

那心腹靠着墙根往里望,只看到有人躺在地上,盖着被子,于是问道:“二老爷,你怎么样?”

只听见对方声音沙哑,有气无力地说:“你快叫我哥拿钱来赎我,我的伤不是很好,再不来我就熬不住了。快一点啊!”

东北剿匪记的真实事件(东北胡匪往事砸窑)(16)

心腹一听,立马安慰了几句说道:“二老爷,你别担心,很快就来赎你了,家里都好,你挺住。”于是,就匆匆地跑回家禀告了刘廷举。

刘廷举听了弟弟情况不好,就立刻派了心腹送钱去,可左等右等都等不来心腹和弟弟,于是立刻派人去打探消息。

直到后来心腹那老娘来闹,说他儿子咋还没回来,非要刘廷举还他儿子!

刘廷举焦头烂额,只能先用粮食和钱打发了那老娘,又赶紧再派人去打听,只盼着心腹与弟弟赶紧回来。

后来才得知,弟弟刘廷洲中了弹,被土匪带回去被多久就咽了气,土匪为了拿到钱就找人假扮了刘廷洲,糊弄过心腹,拿到钱后又拿不出人,干脆就把那心腹也灭了口。

这可真的人钱两空!

东北剿匪记的真实事件(东北胡匪往事砸窑)(17)

03、猫冬时的“拉帮套”

当然,土匪也不是全年都在做打劫、绑票等坏事的,他们也要“放假”的。

每当深秋之际,东北地区的又冷得早,于是,土匪们就需要像猫一样蜷缩起来找一个温暖的地方过冬,这就是“猫冬”。

在猫冬之前,土匪头子会先把大家伙儿的年收入结算一下。

带头的大当家会集合所有人马,前来训话:“来来来,今年也差不多了,天冷了,咱们把‘红柜’(指钱)分一分,好回家过年了!明年4月18日咱们老地方集合。”

不过,这土匪的收入高低也是按照投入多少算的,并不是每个人都一样。

“红柜”是按每一次干活时出的力的多少,或是按照贡献多少军火来算的。当然,每个匪帮都会有自己的划分规定,不过大多是这两个方面而已。

东北剿匪记的真实事件(东北胡匪往事砸窑)(18)

一般在分完后,大家伙儿把武器藏一藏,再随身带一些,然后各自回家。

是的,土匪也是有家的,这里所说的“家”可以分两种,一种是他们本身在山下有老婆孩子和老娘,就是普通人家,回了家就对外称在外面做生意或做工,到了年底才会回家过年。

另一种叫做“拉帮套”,简单来说,就是三个人一起生活。

下山的土匪会找一个相好的女人,一般这个相好的会有自己的丈夫,但是由于丈夫身患重病或残疾行动不便,没有能力制止这种行为。

但也有的是默认这种行为,毕竟自己帮不上忙,就需要另一个男人来帮忙干些活、赚些钱,因此,这也可以说是一些土匪的第二个家。

等到来年春天,女人也会像送自己出远门的丈夫一样,给土匪收拾好行李,送他出门,嘱咐“明年早点回来”之类的话。

东北剿匪记的真实事件(东北胡匪往事砸窑)(19)

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可是土匪们最舒服的日子了。

平时在外做的都是“掉脑袋”的买卖,砸窑、打劫、绑票这些需要冒着生命危险,东躲西藏的日子有了得以喘息的机会。

因此,可以说“猫冬”是土匪们最享受的一段时光。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成家了,没有家的土匪就去投靠亲戚、朋友,或者进租界、到大车店去猫冬,也有的就直接和两三个关系好的土匪一起找一个地方凑活过日子。

等到了来年春天,所有的土匪才会在一个老地方集合,再继续过着刀尖舔血的日子。

东北剿匪记的真实事件(东北胡匪往事砸窑)(20)

小结

这样的土匪生活是不是和大家在电视剧、电影中看到的不是那么一样呢?

事实上,在当时那个战火纷飞、未来迷茫的年代,这样的生活算得上富足安逸的。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享受当下也是一种幸福。

当然,我们如今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幸福的年代,祖国强大、人民安全,这是那个时代的人们所穷尽一生而无法实现的。

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的生活,承担起新时代的责任,为自己、也为过去生活在艰难时代的人们看看如今的世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魏连栋.清末至民国中期东北土匪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2]《东北土匪的日常生活资料》.学习资料分享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