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提供司炉工劳务排行(聚焦张北司炉工)

张北县有这样一群人,夏季农忙时节,他们是奔波在田间地头的农民,冬季农闲时,他们摇身一变,成为专业的司炉工他们有一个统一的称谓——张北司炉工,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北京提供司炉工劳务排行?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北京提供司炉工劳务排行(聚焦张北司炉工)

北京提供司炉工劳务排行

张北县有这样一群人,夏季农忙时节,他们是奔波在田间地头的农民,冬季农闲时,他们摇身一变,成为专业的司炉工。他们有一个统一的称谓——张北司炉工。

每年一到供暖季,张北司炉工们就在当地就业服务局的安排下,离开家乡,前往首都北京,到各个供暖企业上岗就业,为北京千家万户送去温暖的同时,实现打工种地双丰收。2021年9月,张北司炉工被人社部授予“带动就业类劳务品牌”称号;同年10月13日,代表河北参加了第三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

打工种地两不误,一年四季有收入

10月25日7时许,天刚亮,外界温度接近0摄氏度。在张北县就业服务局门口,3辆大巴车一字排开,第一批共计130名司炉工拿着24小时核酸检测报告,整装待发。

“今年天儿冷得比较早,北京那边发了通知提前供暖,我们也比往年提早出发了。”51岁的徐玉和45岁的刘素清,是张北县馒头营乡新地湾村的一对夫妻,也是此次司炉工队伍的成员。他们告诉记者,每年这个时候,忙完了家里的农活,二人就到北京做起司炉工,一待就是4个半月,中间包括春节也不回家。

“今年是我们要在外地过春节的第6个年头了。”刘素清说,过去夫妻二人以务农为主,由于当地土壤贫瘠,庄稼收成并不稳定,并且一到冬季就没有了收入来源。

“眼瞅着两个孩子慢慢长大,父母年迈,家庭生活开支也越来越多。”2016年,徐玉和刘素清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名参加了张北县就业服务局开设的燃油燃气司炉工培训班。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他们成为了正式的司炉工。

“县里为我们安排了北京的司炉工作,一个冬季,我们夫妻二人可以拿到3万多元的工资,虽然回不了家过年,但依然感觉很幸福,很满足。”刘素清笑道。

作为最年轻的司炉工,90后王进宝这次出发前特意买了一些家乡特产。

王进宝是张北县两面井乡小贲红村人,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外打零工,月均工资2000多元。

2017年,他来到张北县就业服务局学习燃油司炉技能,并顺利拿到司炉工上岗证书。同年10月,他由就业服务局组织到北京烧锅炉,月收入达到8000元。“现在当司炉工一个采暖季的收入比过去一年收入都多,往后的日子更有盼头了。”王进宝信心满满。

“打工种地两不误,一年四季有收入”“张北司炉工,寒冬暖京城”“夏天当村民,冬天当市民”……据张北县就业服务局局长赵红松介绍,张北籍司炉工供暖季到京就业,供暖季结束后返回张北县务农务工,已成为张北县解决当地失业人员再就业、巩固脱贫成果、帮助增收致富的重要方式之一。

如今,张北县每年向北京输送司炉工达1000余人,人均增收近1.8万元。张北司炉工也成为当地重点打造的就业服务品牌。

掌握一技之长,促进劳务经济发展

“当初选择司炉工作为张北县劳务技能培训重点,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经过多次市场考察后慎重决定的。”赵红松表示,张北距离北京较近,有着地理位置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

在选择合适的工种上,张北县就业服务局通过对北京劳务市场用工情况多次调研发现,供暖季的北京缺乏大量司炉工,且司炉工对学历要求不高,非常适合冬季没事干在家的大量劳动力学习操作。

为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输出难、稳定难、增收难等问题,张北县最终探索出一条“错季打工”新模式,即村民夏天在村发展种植、旅游业,冬季到北京从事司炉工作,该模式也得到了北京市西城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张北县首先把培养技能型人才作为带领群众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从1995年起,该县面对全县适龄人员正式开启司炉工技能培训工作,北京市西城区人社局每年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对张北司炉工进行操作技能培训,大幅提高了外出司炉工的职业技能水平。

历经30年的发展,张北司炉工从最初的燃煤司炉工已发展到现在的燃油燃气司炉工,从卖苦力转变为掌握劳动技能、考取司炉操作证书的技能人才。培训人员范围也从最初的张北县郝家营乡拓展到全县12个乡镇,培训总人数达到2000余人。

2010年,为进一步打造司炉品牌,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张北县就业服务局组建了自己的师资团队,近年来每年新增培训人数300余人。该局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先后与北京市40余家供热企业签订了长期劳务合作协议,占北京市供热市场司炉工的10%。张北县劳务输出呈现出“培训能输出,输出能就业,就业能增收”的良性局面。

跟踪服务有保障,安心工作无顾虑

张北司炉工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支稳定的劳务输出队伍,除了赢得供暖企业的信任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张北县就业服务局坚实的后续跟踪保障服务,让他们少了后顾之忧,可以安心工作。

“之前我们在输送过程中,发现许多劳务人员仅工作了几天就折返家乡。通过沟通了解到,他们大多数人担心工资待遇、安全健康等方面没有保障,导致人心不稳定。”赵红松说。

为使农村劳动力输得出、待得住、能致富,张北县就业服务局在搞好培训、输出的同时,主动为劳务人员提供更多周到的保障服务。

“我们在北京设立了自己的‘驻京办’,并安排专人负责为在京司炉工提供与供暖企业协调对接和维权等服务,处理双方出现的各种问题。”赵红松告诉记者,“驻京办”一方面建立了回访机制,通过对本县在京司炉工定期进行回访,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需求,协调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事宜;另一方面建立了维权机制,为司炉工提供政策咨询、争议调节、权益保障、应急救助等跟踪服务,解决在工作中发生的工伤、工亡事故。

赵红松向记者讲述了两件事。

2017年,张北县张北镇西树湾村脱贫劳动力刘进桃的丈夫因一场大病致使半身瘫痪,丧失了劳动能力。为了生计,刘进桃参加了燃油燃气司炉工培训班,并顺利到北京首华建设经营有限公司供暖一处烧锅炉。“驻京办”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积极与北京首华建设经营有限公司协调沟通,刘进桃得以带着丈夫在京安心工作。

今年年初,张北县三号乡兴盛茂村村民霍永金在卸安全阀时不慎扭了腰。在“驻京办”工作人员帮助下,事件得到了及时处理,霍永金也得到了工伤赔款。

“这一系列的保障措施,让张北司炉工们在外务工期间留得住、干得好、叫得响。”赵红松表示。(河北日报记者 解楚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