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年羹尧为什么一直不决战(详解雍正与年羹尧的那次饭局)

前言:从楚汉争雄时的“鸿门宴”,到宋太祖取得江山后的“杯酒释兵权”,再到近代那些著名的“共商和平晚宴”。“饭局”似乎是古往今来,永过时的一种政治形式。

想来也是,所谓的战争不过是政治的延续——在双方还没有彻底撕破脸之前,一场“唇枪舌剑”的饭局,绝对意义深远:谈妥了,便相安无事;谈崩了,便兵戎相见!故而,应变能力与语言艺术,就成了衡量一个人,政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标杆!

雍正王朝年羹尧为什么一直不决战(详解雍正与年羹尧的那次饭局)(1)

在《雍正王朝》里,政治饭局也屡见不鲜。最为有名的一次,莫属“康熙与佟国维的那场晚宴”——风轻云淡间,两个政治高手就完成了交易;几乎没有激起任何大的风波,一场由立储而即将引爆的朝局动荡,就散于无形。每每想来,真是令人佩服不已。

其实,在《雍正王朝》里,还有一次著名的饭局,只不过这次的“参宴者”水平参差不齐,最终谈崩了。

雍正王朝年羹尧为什么一直不决战(详解雍正与年羹尧的那次饭局)(2)

今天,我们就以雍正皇帝与年羹尧的那场“火锅盛宴”为契机,看一看什么是真正的权谋算计;比一比年羹尧的政治水平到底比雍正差多少个段位。

首先,我们先来简单概述一下,此次饭局的背景:

在经过艰苦卓绝的“九子夺嫡”之战后,雍正皇帝终于上位。虽然,刷新吏治(顺带收拾八爷党)是雍正皇帝最想做的一件事;但是,他当时却不能这样做。因为,彼时的他正面临这样一个内忧(吏治腐败、八爷党虎视眈眈)外患(强敌入侵)的局面。如果贸然整顿吏治,势必会引起党争内乱,到时候内忧外患一起爆发,就有“崩盘”的风险。而一致对外,不仅可以转嫁矛盾、团结人心,更可以通过胜利来树立自己权威。

雍正王朝年羹尧为什么一直不决战(详解雍正与年羹尧的那次饭局)(3)

所以,当时的雍正首先选择解决西北的外部矛盾,绝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当然,如果西北战败,雍正也会面临“崩盘”;不过相比于整顿吏治,西北之战阻力更小一些罢了。

可以说,西北之战的成败直接关系到雍正皇帝能否坐稳皇位,是其登基后的最为关键一步说到这里,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雍正会把得胜归来的年羹尧为“恩人”了。

雍正王朝年羹尧为什么一直不决战(详解雍正与年羹尧的那次饭局)(4)

可是,这句“恩人”只是政治家一时的感慨,而年羹尧却当了真——他不仅安然接受百官跪迎(皇帝才有的待遇),更是飞扬跋扈染指君权(插手官员的任命问题,即大名鼎鼎的“年选”),甚至说出了“军中只知军令,不知皇帝”的狂悖之语。

一向独裁腹黑的雍正怎么能容忍这样一个奴才?只是,当时大战初定,西北还需年羹尧“镇场子”,外加雍正也不想落下一个“卸磨杀驴”的骂名。于是,一场意义深远的“洪门宴”应运而生。

雍正王朝年羹尧为什么一直不决战(详解雍正与年羹尧的那次饭局)(5)

饭局的菜肴还是那么简单,一个火锅外加几碟豆腐、青菜。虽然我们知道,雍正确实是一个简朴无比的皇帝,但是小编强烈认为,雍正摆出这样的菜肴是有意为之。

首先,曾经的四阿哥现在已经贵为皇帝,请一个“心腹之臣”吃饭,这样的菜肴未免寒酸,也显得不够重视。再者,雍正也曾“大方”过,在“火烧百官行述”时,同样是政治饭局,同样是火锅,那菜肴就要好上许多。最后,关于年羹尧在西北的“腐败”生活,雍正是十分了解的。故而,小编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此时雍正的“简朴”之举,绝对是有意为之。

雍正王朝年羹尧为什么一直不决战(详解雍正与年羹尧的那次饭局)(6)

果然,年羹尧上钩了。吃惯了山珍海味的年大将军,看到堂堂一国之君竟然如此简朴,也动容了,不由得问了说了一句:“皇上的膳食还是这么素俭?”

胤禛微微一笑:“你知道,朕在这些上面历来就没有什么要求。何况大战下来,国库空虚……”

雍正王朝年羹尧为什么一直不决战(详解雍正与年羹尧的那次饭局)(7)

很明显,雍正皇帝就等着年羹尧这句话呢。我一个皇帝吃饭都这么简朴,你一个大将军每天两万两的伙食标准,是不是有点不合适?你自己领悟去吧!

并且最为关键的就是,引出了“大战下来,国库空虚”这几个字,“裁军减费”这样一个饭局主题,就这样被提了出来。不得不说,雍正真是一个高手。

接下来,就是雍正的夺命三问了:是否可以裁军?军费是否可以核减?西北是否可以自己解决军费?

雍正王朝年羹尧为什么一直不决战(详解雍正与年羹尧的那次饭局)(8)

我们都知道,“牛逼”的年羹尧对着皇帝,连着说了三个“不能”。看似是年羹尧不识抬举,但是,如果我们细细分析这三问题,就会发现:雍正提出这几个问题,就是让年羹尧拒绝的。

因为,以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西北大局初定,十万军马分布在几千里的防线上,确实捉襟见肘,裁减军队绝对不是明智之举。既然不能裁减军队,那么,削减军费也就没有多大的操作空间了。至于让贫穷的西北地区,自己去解决军费,这就更无从谈起了(除非有“新政策”)。

雍正王朝年羹尧为什么一直不决战(详解雍正与年羹尧的那次饭局)(9)

那么,雍正为什么明知故问呢?答:这是雍正在为其真正的目的在做铺垫。

其实,在后来雍正曾经明确对李卫说过,他派孙嘉诚去西北,除了制约年羹尧之外, 还有另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实施“新政”——火耗归公。

但是,雍正也知道实施新政(火耗归公),无疑于从官员嘴里“掏食”,势必阻很大。所以,直接向年羹尧提出这个措施,必然会遭到拒绝。那样一来,这次“饭局”(谈判)就没有回旋余地了。

于是,雍正故意问了几个早就知道答案(年羹尧必然拒绝)的问题;他那样做,就是为了让年羹尧不好意思再拒绝他真正的目的。

雍正王朝年羹尧为什么一直不决战(详解雍正与年羹尧的那次饭局)(10)

果然,当年羹尧说,“西北四省太穷。无法承担十万大军的军费开支”时。雍正终于图穷匕首现——办法已经替你想好了:在西北推行“火耗归公”,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此时年羹尧没有非分之想,他肯定不会再次拒绝皇帝了。可惜,年羹尧想做“西北王”,他说西北官员太苦,不好再从他们的嘴里掏食。

这简直是在赤裸裸地挑衅啊!西北官员苦不苦,你一个做臣子的管得着吗?除非你已经把西北当成了自己的“地盘”。小编在想,此时雍正杀心已起,只不过迫于形势,引而不发罢了。

雍正王朝年羹尧为什么一直不决战(详解雍正与年羹尧的那次饭局)(11)

没关系,雍正还有底牌。当雍正不再发问之时,年羹尧终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想要西北的人事权:

年羹尧:更重要的是缺乏能干的人手,因此臣还准备物色一些人到西北去帮我…

这是要搞“独立”啊!没关系,好在朕早有准备。雍正哈哈一笑,说道:“这一点,咱们君臣算是想到一起去了。朕已经给你物色到了一个理财的能手……”。

这下,年羹尧再也没有理由拒绝了(毕竟要人的建议,是他自己提出来的)。于是,年羹尧的克星孙嘉诚出场!

雍正王朝年羹尧为什么一直不决战(详解雍正与年羹尧的那次饭局)(12)

孙嘉诚这个人有很特点,在这里我们只需要明白两点就够了:第一,孙嘉诚认死理,见谁都敢怼!第二、孙嘉诚非常看不惯年羹尧的“不臣之举”,曾经为此上书弹劾过年羹尧;也就是说孙嘉诚与年羹尧是“政敌”。

把这样一个人,派到西北去管理年羹尧大军的命脉(粮草军需),雍正安得是什么心思,已经很明显了——要么,你年羹尧乖乖听话,按照朝廷(朕)的旨意行使,军需粮草自然源源不断;要么,你抗旨不尊,杀了孙嘉诚,给朝廷(朕)一个可以杀你的理由。

雍正王朝年羹尧为什么一直不决战(详解雍正与年羹尧的那次饭局)(13)

结语:从饭局开始的小菜,到正式开局的夺命三问,直至最后顺势祭出“杀手锏”孙嘉诚。可以说,这次饭局的每一步,都在雍正的算计之内。他不仅拿住了年羹尧的命脉(孙嘉诚管理军需);更弄清楚了年羹尧的心思(想做西北王)。

从头到尾,看似年羹尧一直在拒绝,在占据着优势;可是不知不觉中,他早已陷入了雍正的“蛊”中。看来,论政治智慧,年羹尧和雍正差的真不是一星半点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