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话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苏州话狭义和传统吴县话的地域分布研究)

苏州话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苏州话狭义和传统吴县话的地域分布研究)(1)

作者:嘉兴散人

文章末尾有投票,欢迎参与↓

前言

苏州话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苏州话狭义和传统吴县话的地域分布研究)(2)

苏州话”是什么?

它是吴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代表性的北部吴语。

有人说苏州市区(传统意义上的,不含吴江区)的方言就是苏州话。可是明明吴县不少方言和我们常听到的“苏州话”有所差异。苏州人还有个调侃的方言,叫“黄天荡话”,黄天荡毗邻苏州城,仅在苏州城东门外,就已经被认为是一种具有独特性的乡村话,是真的吗?(可见下文)

苏州话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苏州话狭义和传统吴县话的地域分布研究)(3)

还有一些不明就里的人,说比较纯粹的苏州话要往南,在吴江能找到,这个也是真的吗?要知道吴江北部的松陵方言类似吴县南部,而原吴县市驻地(南门附近)的方言就和一般意义上的苏州话有区别。

网上经常有人说苏州话还分广义的苏州话和狭义的苏州话,这个应该如何解读?

苏州话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苏州话狭义和传统吴县话的地域分布研究)(4)

又如科大讯飞出的AI苏州话视频《姑苏琐记》系列,就拍摄于西山岛雕花楼,而这个地方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苏州话区域。连《苏州方言志》也坦言,东山话、西山话已经不太能称为是苏州话了。东、西山当地人及苏州城里人也认为彼此说的不是同一种方言,也算是当地人的朴素感知。

苏州话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苏州话狭义和传统吴县话的地域分布研究)(5)

点击播放视频→「链接」

那么到底狭义“苏州话”是哪些区域?

吴县(苏州府附郭县)方言是否都和苏州城内方言不同?

吴县方言的地域差异是怎么样的?

带着这些疑问,目前关于苏州话地域差异描述比较详细的就是《苏州方言志》和《吴县方言志》,可以借鉴一下。

苏州话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苏州话狭义和传统吴县话的地域分布研究)(6)

文章末尾有投票,欢迎参与↓

方言志纰漏

1987年吴县地方志通讯的《吴县方言志》将吴县方言分成了西片、北片、东片、南片、西南片共5个片区。

苏州话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苏州话狭义和传统吴县话的地域分布研究)(7)

1988年叶祥苓的《苏州方言志》对苏州方言(苏州市 老吴县)进行了调查,整理出50张地域分布分图。

苏州话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苏州话狭义和传统吴县话的地域分布研究)(8)

但这些调查因时代、人力的原因,有其局限性。

首先是调查未必精细,音值记录未必准确,有些分图还是前后矛盾的,此处不展开。

其次就是部分调查结果不符合事实,当然这是在所难免。

苏州话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苏州话狭义和传统吴县话的地域分布研究)(9)

还有受调查者本身的方言习惯影响,音位归类错误,这是即便现在的方言调查也很容易犯的问题。比如某农村方言爱好者将“横对”记为“横斗”(这个词在《苏州市方言志》记为“横对”,是对的)。《苏州市方言志》将“甩(huae)”记为“灰”。《南上海方言》将“嫌㖢(读“资”)”记为“嫌至”,实际上后字是平舌音;将“鲜洁”记为“细洁”。《上海西南方言词典》将“眯脱一歇”记为“眠脱一歇”。又如《苏州方言志》“玉米”的调查结果,对某些方言属于错误归类。

最后就是调查方向未必深入,调查项目未必有代表性。《苏州方言志》有足足50张分图,有些图似乎并没有特别价值,比如最后一图。又如第25图“起床”的说法,调查结果看似分布很有规律性,实际上不少地方几种说法都用。

苏州话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苏州话狭义和传统吴县话的地域分布研究)(10)

更何况苏州市区方言的地域差异并不是平稳渐变的,被《吴县方言志》归入同一西南片的西山话和东山话互相的差异甚至大于各自和苏州话的差异,不应为了分片的美观整齐,就简单的将吴县方言分为5个面积相当的片。

这就告诫我们需要对现有资料进行甄别、挑选,运用语言学知识,结合对苏州话实际情况的了解,将方言地图重新梳理一下。

苏州话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苏州话狭义和传统吴县话的地域分布研究)(11)

文章末尾有投票,欢迎参与↓

▶一、第2图“虹”的读音

意味:流摄侯韵的读音

苏州话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苏州话狭义和传统吴县话的地域分布研究)(12)

流摄侯韵的读法在苏州市区(除吴江)范围内是一个比较复杂又典型的分布。

几乎所有的方言志和方言研究专著都会说苏州话“楼”读/lʏ/,但实际上苏州并不这么读,方言志此记载都是有问题的。现在苏州整体更多的是读/lei/,苏州城区大致是/løʏ/,恰恰是不属苏州话的西山话才读单元音的/lʏ/。个别地方读/lø/,如东桥、望亭。

苏州地区的/løʏ//lei/其实是对应的圆唇与展唇的读法。

流摄侯韵读法的典型性,体现在只有苏州城区、横浦渡方言、苏州西北一带才读/øʏ/,而吴县其他地方全都变成/ei/,在地域分布上一清二楚,具有深刻内涵。后者裂化 展唇读法的演变方向恰好和常、锡的音值接近,不过应该只是巧合。

(东山、西山方言不属于苏州话,不在此讨论之列。关于为什么东山话、西山话不属于苏州话,此处不展开讨论。)

这个方言调查也是有纰漏的,比如漫山岛的流摄也应为/øʏ/,此图误将其记为/əi/,东山半岛的也是不对的。本文亦不多做讨论。

▶二、第10图“早-草、对-退、谷哭”三对字是否同一调值

意味:是否有送气分调

苏州话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苏州话狭义和传统吴县话的地域分布研究)(13)

送气分调现象主要分布于东南太湖,苏州一马当先。根据材料,吴县的大部分区域都具有送气分调。而苏州城区是没有送气分调的,吴县北部、东北部也没有送气分调。苏州话随吴县北面一侧。不过据我实际体验,似乎现在吴县基本已无具有明显送气分调的方言,此条或可作为参考。

吴县最西南有个地方是空心圆,桥头(东山镇三山村),比较特别,是因为被调查的方言属于湖州方言区。

▶三、第28图“月亮”

意味: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说法

苏州话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苏州话狭义和传统吴县话的地域分布研究)(14)

月亮”说成“亮月”现在变成苏州人调侃无锡人的段子。实际上根据资料,民国时期苏州话也这么说。

而吴县南部的朋友可能确实没听说过“亮月”,“传统吴县话”也进而影响了苏州话,现在苏州市区(传统意义上的,不含吴江区)已经不通行“亮月”这个说法了。

“月亮”或是“亮月”,在苏州以观前街为中轴线,南北有别。虽然按照80年代的调查,苏州城内已基本不说“亮月”,但是如上文所说,民国时期苏州城内也说“亮月”,苏州话还是随吴县北面这一侧。不过词汇可能是接触的,并不一定确实泾渭分明,此条可作为参考。

苏州话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苏州话狭义和传统吴县话的地域分布研究)(15)

▶四、第1图“赛”与“说”的声母是否相同

意味:是否分平翘舌

苏州话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苏州话狭义和传统吴县话的地域分布研究)(16)

分平翘舌在苏州也是个比较复杂的情况,小方言互相之间有渗透,新派老派之间也有影响。只能根据分布的连续性,大致划分。

可以看到,吴县的北郊分布参差不齐,小部分还是分平翘舌的,但是西面的镇湖、最北面的北桥又是不分平翘舌的。

不过吴县的东部是明显几乎全境分平翘舌,和吴县北郊显然存在突变。

而吴县近郊(长桥、郭巷一带)、横浦渡又存在不少分平翘舌的村镇。

大致来说,不分平翘舌的主要分布于苏州城内、吴县北郊的大部分地区。分平翘舌的主要分布于吴县北郊部分地区、吴县东郊、枫桥、木渎(金山乡)、横浦渡。大致还是能分出一二的,苏州话随吴县北面一侧

(东山话、西山话不属于苏州话,不参与划分。关于为什么东山话、西山话不属于苏州话,此处不展开讨论。)

▶五、第12图“你”

意味:第二人称“你”的发音类型

苏州话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苏州话狭义和传统吴县话的地域分布研究)(17)

苏州方言的第二人称“你”看似十分复杂,其实只有3种:①流摄读法、②齐韵读法、③阳声韵读法。

/nəi/和/nø/属于流摄读法,/nᴇ/、/nəʔ/、/niʑ/属于齐韵读法,/nən/属于阳声韵读法。

叶老师的这本《苏州方言志》的记录还是比较粗糙,实际上西山话、横浦渡的“你”读/nʏ/,东山话(前山)的“你”的/nɐi/,不过不影响结果的判断。

▶六、第4图“雷”与“来”的韵母是否相同

意味:是否区分咍韵、灰韵

苏州话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苏州话狭义和传统吴县话的地域分布研究)(18)

由图可以看出,老吴县方言几乎都是来≠雷,并且这些地方又是蓝=来的,可推测传统吴县话比较早的形态便是蓝≈来≠雷

苏州城里话来=雷,与传统吴县话不同,苏州城里话蓝=来=雷。吴县北郊也是来=雷,同样,他们也是蓝=来=雷

结合上面几张图可以发现,苏州城里话在不少语音特色上,相比于府城周边的近郊方言,更类似吴县北郊

▶汇总同言线

根据以上6张分图,画了1.紫色(流摄侯韵读法)、2.橘黄色(是否有送气分调)、3.红色(月亮的说法)、4.绿色(是否分平翘舌)、5.天蓝色(“你”的发音类型)、6.金黄色(是否分咍、灰韵)6条同言线。

苏州话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苏州话狭义和传统吴县话的地域分布研究)(19)

发现属于今苏州高新区的通安浒关塘坊里是重要节点。4条线都经过枫桥吴巷里以南。4条线都经过典桥东面的今西环路地铁站,而西环路以东便是苏州城内,这也印证了如果硬要将苏州城内划分,它只能属于北面一侧。再往东便到了苏州城东门,然后其中2条往东划分,2条往东北划分,可见和苏州城里话具有更高一致性的在吴县北郊。再结合金黄色(是否分咍、灰韵),取空间地理的中间位置,来划分苏州话(狭义)、传统吴县话。

苏州话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苏州话狭义和传统吴县话的地域分布研究)(20)

文章末尾有投票,欢迎参与↓

▶结论

经过详细分析发现,苏州城内方言基本和吴县北郊的方言高度一致。

苏州话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苏州话狭义和传统吴县话的地域分布研究)(21)

狭义的苏州话南界应该起自通安镇吴家弄,经过通安镇到浒关塘坊里,再到枫桥吴巷里,经过典桥西环路再往南包含整个苏州老城区,到苏州城东门往北,经过陆墓(陆慕),切过黄泥浜,往东北包含整个蠡口镇和渭塘镇。

苏州话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苏州话狭义和传统吴县话的地域分布研究)(22)

这个结论也与现实情况符合:

1.陆墓(陆慕)虽在苏州城外,但在民间心目中已然也是老苏州。

2.苏州城内三个老区(金阊、沧浪、平江区)形状往西北拓展,实际上即是七里山塘对苏州老城区的延续,苏州城是向西北延展的。苏州到无锡交通非常方便快捷,在老苏州眼中,无锡是个邻县。也难怪民间一直认为,无锡东部说苏州话。

3.苏州城东门外便是乡下,遭人调侃的“黄天荡话”便是出于此。我亲身体会,以前一个苏州同事说的话我一听就是农村话,一问是葑门的。

文章末尾有投票,欢迎参与↓

注:

  • 本文所说的“传统吴县话”是“清末以来传统吴县驻地周边方言”的省称。即与苏州城内话具有一定差异的,以原吴县市近郊(长桥、郭巷一带)为中心的系列方言。本文研究不代表北郊方言不属于“吴县的方言”。
  • 本文的“苏州话(狭义)”指苏州城内方言,以及具有高度类似特征的原吴县市的方言。
  • 不属于苏州话的原吴县市境内方言不参与划分,如西山岛、东山半岛、三山岛、吴县东北的十善村。
  • 本文并不旨在对吴县方言内部进行具体的分片研究。
  • 无锡东部一些乡镇一般也被认为属苏州话区,另文讨论。

苏州话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苏州话狭义和传统吴县话的地域分布研究)(23)

END

文:嘉兴散人

校对:莫干山山神、Just、蔡佞、寒寒豆、Linga

苏州话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苏州话狭义和传统吴县话的地域分布研究)(24)

/吴语新媒体

强势增粉?吴语新媒体矩阵中期汇报

苏州话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苏州话狭义和传统吴县话的地域分布研究)(25)

/乡愁

湖人湖事:立夏喫乌菱

苏州话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苏州话狭义和传统吴县话的地域分布研究)(26)

/趣味科普

一种消亡的神秘古语,竟然还残存于江浙话里——吴语里的古越语遗留

苏州话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苏州话狭义和传统吴县话的地域分布研究)(2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