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物暖帽(走近徐博头盔文物)

清代文物暖帽(走近徐博头盔文物)(1)

清代文物暖帽(走近徐博头盔文物)(2)

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汉代跽坐甲胄陶俑(风帽俑)。

清代文物暖帽(走近徐博头盔文物)(3)

徐博馆藏的元代头盔。

清代文物暖帽(走近徐博头盔文物)(4)

徐博修复的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汉代铁胄。

◎文/图 徐报融媒记者 张瑾

今年4月,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部署在全国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从6月1日起,徐州市开始实行电动车配牌照上路,骑乘电动车人员均需要佩戴安全头盔,骑行无牌照电动车或者不佩戴头盔上路将面临一定的处罚。

头盔是保护头部的装具,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徐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在这里曾出土过不同年代、不同样式的头盔或戴头盔的陶俑。

邳州梁王城遗址自1957年发现至2009年间进行了多次发掘,以大汶口文化遗存为主,距今约5200—4500年之间。在徐州博物馆一楼通史厅展示的梁王城复原遗址中,墓葬坑中的遗骸头部覆盖着陶盆。这,与头盔有关联吗?

每当讲解员或导游走到这里,都会对游人作特别解释。原来,这是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一种特殊葬俗,在全国发现的同时期墓葬坑中,都发现有用陶钵或陶盆戴在头上或盖在面部的现象,或是出于人们对保护头部的重视。

徐州历史上经历了数百场战争,徐州博物馆斑驳锈蚀的兵器、甲胄,记录了冷兵器时代残酷的战争史。“金戈铁马”厅陈列着从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汉代铁胄。徐博文保科技中心主任赵晓伟介绍,这是徐博修复的我国为数不多的西汉实战铁胄。

在修复好的由120片各式铁甲片联结编缀而成的铁甲旁边,有一顶重达近5公斤的铁制头盔,上半部分以长条锥形铁片弯曲成弧构成半球体,中下部以钜形铁片相连,整个头盔可以护到颈部,只在面部留一“窗口”,看起来相当有安全感。

狮子山楚王陵为中国“1995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在此出土了一支由6条兵马俑坑组成的庞大地下军阵,有步兵、车兵、骑兵、战马等各类陶俑数千件,其中的跽坐甲胄俑(风帽俑),重铠重甲,威风凛凛。

“头盔”从重到轻,由繁变简,在经年的实战中不断演变。徐博的“金戈铁马”展示的馆藏甲胄,向参观者展示了不同时代的头盔变化,其中馆藏的一顶元代笠形铁盔,圆顶,大帽檐,由于腐蚀严重,顶部缺了大半。

2005年2月,徐州天成国贸中心工地发现了完整的明代石碑,证明此前发现的遗址为明代天启年间在黄河水灾中消失的徐州军事要所徐州卫。考古人员在厚约两米的淤泥层出土了大量的士兵头盔,每个头盔高30厘米,宽26厘米,盔顶有1厘米高的突起,朝上的一面有凹凸不平的纹理。

无论出于何种用途,头盔体现的是自古以来不变的安全意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