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中有意境(诗中有画绘声绘色)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的这首七绝,诗人捕捉到西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生动地再现了西湖的自然美。

诗画中有意境(诗中有画绘声绘色)(1)

这场忽然而来又忽然而去的骤雨,被诗人写得非常鲜明,富于情趣,颇见功夫。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

诗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六月二十七日”,交代时间;“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今浙江杭州西湖边上;“醉书”,饮酒醉时书写的作品。

诗画中有意境(诗中有画绘声绘色)(2)

北宋熙宁五年(1072),苏轼任杭州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组诗五首,本诗为第一首,也是最为著名的一首。

诗画中有意境(诗中有画绘声绘色)(3)

首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翻墨”,比喻像打翻的墨水一样。意思是: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

这里把乌云比作“翻墨”,将乌云密布滚滚而来的态势比作打翻的墨水,一场大雨蓄势待发,形象逼真。这一句写云,描画了一幅“黑云翻墨图”,描绘了暴雨来临前乌云密布的景象。

诗画中有意境(诗中有画绘声绘色)(4)

第二句“白雨跳珠乱入船”,意思是:白亮亮的雨点像跳跃的珍珠般,乱纷纷地跳进船舱。

诗画中有意境(诗中有画绘声绘色)(5)

这里用“跳珠”形容雨点,将密集的雨点比作跳跃的珍珠,展现了暴雨的迷乱与壮观,有声有色;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这一句写雨,描画了一幅“白雨跳珠图”,描绘了暴雨忽至、雨点密集的情形。

诗画中有意境(诗中有画绘声绘色)(6)

这两句前句写雨前,后句写雨中:“黑云翻墨”与“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

诗画中有意境(诗中有画绘声绘色)(7)

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翻”“跳”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黑云尚“未遮山”,白雨就已“乱入船”,说明暴雨是骤至,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

第三句“卷地风来忽吹散”,意思是: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

诗画中有意境(诗中有画绘声绘色)(8)

“卷地风”说明雨过得快的原因;“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诗画中有意境(诗中有画绘声绘色)(9)

这一句写风,描画了一幅“狂风吹散图”,描绘了风吹雨去的情形。

第四句“望湖楼下水如天”,意思是: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水天相映,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

诗画中有意境(诗中有画绘声绘色)(10)

用“水如天”写一场骤雨的结束,有悠然不尽的情致。这一句写天和水,描画了一幅“雨过天晴图”,描绘了雨过天晴,诗人凭栏而望,只见水天一色,一片蔚蓝的景象。

诗画中有意境(诗中有画绘声绘色)(11)

这两句写雨后,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乌云,日出云开,水天相接,万物焕然一新,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的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全诗四句,一句一景: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第三句写风吹雨去,第四句写雨过天晴。

诗画中有意境(诗中有画绘声绘色)(12)

短短二十八个字,诗人抓住西湖天气变化迅速的特征,将夏天西湖的景色骤变用四句诗就勾勒出来了,写出了夏天雷雨的骤起骤止、忽来忽去,给人以形象的画面感,可谓“诗中有画”;而且比喻新颖贴切,把时阴、时雨、时晴的变幻莫测刻画得淋漓尽致,展现了诗人极强的语言驾驭能力,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诗画中有意境(诗中有画绘声绘色)(13)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

诗中黑云、白雨、青山、蓝天各自登场,交相辉映,色彩对比强烈,同时动静结合,在无声与有声之间转换,令人眼花缭乱,称奇不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