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用语棺材钉(这些已进入故纸堆)

近日,知乎平台一则关于网络用语生命力的话题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有哪些已进入‘故纸堆’的网络用语?”问题一上线,各路网友纷纷留言回复。

网络用语棺材钉(这些已进入故纸堆)(1)

(图片来源于知乎截图)

综合网友的舆论分析,被其纳入“故纸堆”的网络用语大多是产生于2001—2009年的流行词,并对当时人们的语言习惯和语境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2001年:翠花!上酸菜。

2002年:金山、反恐精英、魔力宝贝、F4、恐龙、灌水、造砖、拍砖、GG、JJ、DD、MM、PLMM、BB、菜鸟、大虾、斑竹、菌男、霉女、伊妹儿、东东。

2003年:晕、VIP、顶、衰、光棍、FB。

2004年:泡泡堂、刀郎、BT、老鼠爱大米、沙发、汗、弓虽、偶稀饭。

2005年:芙蓉姐姐、童话、大长今、诛仙。

2006年: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俄的神啊、顶你个肺。

2007年:干物女、晒客、河蟹、基民、散粉、乐活族、微笑圈、白奴、亚婚姻、7时代。

(图片来源于知乎截图)

当这些充满年代感的词语以这样集中的方式再度进入大众视野时,看过的网友怀旧之感尚未生发,便纷纷表示“太尴尬”、“感觉被扒光”,从情感上对这些曾经的“流行用语”产生了隔阂。

网络语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网络动化和图片,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从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喜爱,发展得很神速。

从兴起之时的“漫天飞舞”到没落后的“故纸堆中寻”,这些一度火热的网络用语到底经历了什么?

对此,许多网友表示,这些热词的兴起往往与某一个或一些成为一时焦点的社会现象与事件密切相关,但这种相关是即时性的。

“洪荒之力”就是一个典型例子。2016年热播电视剧《花千骨》让“洪荒之力”开始流行,里约奥运会游泳冠军傅园慧的采访视频则将“洪荒之力”开始病毒式地出现在各个角落。微博上关于#洪荒之力#的话题阅读量短短几天之内更是达到了6000w 。

网络用语棺材钉(这些已进入故纸堆)(2)

(图片来源于新浪微博截图)

对流行语“洪荒之力”爆炸式的过度使用,从传统媒体到自媒体到社交媒体,无一幸免,呈现出一种无比拥挤甚至乏味的景观。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热词的审美疲劳的周期越来越短,一旦社会语境发生变迁,便被“打入冷宫”。

网络用语棺材钉(这些已进入故纸堆)(3)

(图片来源于新浪微博截图)

知乎用户@Kitty不是猫认为,不管怎么说,这些词汇的迅速变迁意味着越来越快的语言迭代趋势。与此对应的是,流行语的保鲜期已经越来越短,我们只能以越来越狭窄的时间尺度来打量它们,对网络文化的回望和梳理,只能更接近于从语言故纸堆里重新寻找它们的意义。

知乎用户@令狐公子 也表示,一旦某个所谓的“流行用语”被某些互联网热点新闻曝出,成为了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大白话时,这些网络流行语便很快失去了它们的魅力,甚至会让人们尴尬症爆发。在今天谁要是还把“蓝瘦,香菇”挂嘴边,一定会被指责无趣。

2017年已迈入年尾,一年一度的“网络十大流行语”又将被公之于众,而又将会有哪些“流行网络用语”将进入故纸堆?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