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汇款变革突破点(国际汇款变革潮)

​ 国际汇款系统掀起了改革浪潮。目前“一家独大”的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2025年将采用新标准,以防止非法行为和提高便利性。信息处理量将增至原来的60倍以上。民间金融机构纷纷构建能以低成本瞬间结算的自主网络。中国等也在推进建立汇款网,数字金融正从根本上改变汇款方式。

SWIFT是由全球的银行出资,于1973年建立的国际资金结算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1000多家金融机构加以利用,逐渐成了国际汇款的通用平台。

此次SWIFT将变更标准。外资金融机构称“这将是自SWIFT建立以来最大的改革”。日本将从2022年11月开始引进新标准(ISO20022),到2025年全面转向新标准。大银行被认为需要投入100亿日元规模的费用。

SWIFT是将汇款时的收款方姓名及住址等有限信息以电子信息的方式进行跨境传输的系统。由于要经由多家银行,手续费高,有时要用几天才能收到款项。由于没有国际统一的汇款规则,也一直被视作低效结算的象征。

如果采用新标准,信息处理量将显著增加,还可以在电子信息中添加详细的付款通知等信息。以前,汇款方和收款方需要事后通过邮件等确认,采用新标准后可省去这一手续。企业直接将到款记录数据反馈给自己公司的会计系统等,便利性将提高。

国际汇款变革突破点(国际汇款变革潮)(1)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最大好处是“防止洗钱等非法行为”(德意志银行)。通过掌握详细的汇款信息,容易察觉异常的非法汇款等。

汇款的快捷化方面,2017年引入了“SWIFT gpi”。在汇款中起到中转作用的银行提高了作业速度等,“在使用gpi的汇款中,有4成可以在5分钟内到账”(日本丽泽大学教授中岛真志)。引入新标准后,还可省去人工确认作业的麻烦,有望产生降低汇款成本的效果。

不过,从国际汇款的长远前景来看,SWIFT“一家独大”的局面很难说稳如磐石。原因是已经有人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发出了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汇款方式。2021年自身已加入SWIFT的美国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与新加坡大型金融企业星展集团控股(DBS Group Holdings)等共同出资成立了“Partior”公司。Partior使用数字货币,在两分钟内完成了美元和新加坡元的银行间交易。

伴随国家发行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的兴起,民间企业也瞄准这一点,正在建立在区块链上进行多种货币交换的平台。美国大型信用卡结算企业VISA与2021年发布了可使CBDC和加密资产(虚拟货币)实现互换的机制“通用支付渠道(UPC)”。

将技术的崛起视为东风的国家的想法也是对SWIFT的挑战。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以人民币实现国际化为目的,引进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截至2022年4月,全球加入该系统的银行已经扩大到1288家,其中包括日本的三大银行。在因进攻乌克兰受到金融制裁而无法使用SWIFT的俄罗斯,作为替代手段,可能会有更多的银行考虑加入CIPS。

SWIFT的新标准虽可提高企业和个人汇款的方便性,但快捷性方面比不上使用区块链的汇款。在金融机构和国家的想法错综复杂地交织其中的情况下,在国际汇款的方便性和速度上展开比拼的动向或将加快。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北川开、关口庆太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日经中文网 https://cn.nikkei.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