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拍出最令人惊艳的微距(聊手机摄影33手机微距摄影)

微距摄影中,微小景物通常泛指10mm以内的毫米级被摄主体。如(手机)微距拍摄的微小:花卉花蕊,水滴露珠,昆虫动物等等。

如何用手机拍出最令人惊艳的微距(聊手机摄影33手机微距摄影)(1)

波斯婆婆纳(手机微距摄影)

如何用手机拍出最令人惊艳的微距(聊手机摄影33手机微距摄影)(2)

水珠(手机微距摄影)

如何用手机拍出最令人惊艳的微距(聊手机摄影33手机微距摄影)(3)

艳细蝇,约4mm(手机微距摄影)

相对一些中小型景物的微距摄影,微小被摄主体的微距拍摄,有着既容易又更难的双重性

微距拍摄微小被摄主体相对容易,是因为微小被摄主体,整体容易处在景深的清晰范围内,这对将微小被摄主体清晰的拍摄出来是有利的。

如何用手机拍出最令人惊艳的微距(聊手机摄影33手机微距摄影)(4)

紫花地丁(手机微距摄影)

如何用手机拍出最令人惊艳的微距(聊手机摄影33手机微距摄影)(5)

棘山蚁,约7mm(手机微距摄影)

微距摄影拍摄微小被摄主体的难,主要体现在对毫米级的微小被摄主体,在细节层次与质感的表现上,需要通过更加讲究的摄影用光、更加精准的对焦点的选取与焦平面的掌控等来实现(这是前提与保证)。

如何用手机拍出最令人惊艳的微距(聊手机摄影33手机微距摄影)(6)

日本女贞(手机微距摄影)

手机微距摄影,清晰体现微小被摄主体的细节层次与质感的拍摄技巧,主要有下面三个方面

1,手机微距拍摄微小被摄主体的摄影用光,以侧光,逆光等明亮的光照为宜

如何用手机拍出最令人惊艳的微距(聊手机摄影33手机微距摄影)(7)

酢浆草(手机微距摄影)

前些日子有师友(附了张片子)问到:同样是微距拍摄的花蕊,为什么我拍摄的总是感觉不清晰。我回复说:从师友附的图片上看,拍摄的对焦准确,没有问题。之所以感到拍摄的花蕊不够清晰,是因为锐度不够。这与拍摄时采用了室内自然光的(漫散光)原因有关,试试换成较强的逆光或是侧光,看看效果是不是有所改善。

如何用手机拍出最令人惊艳的微距(聊手机摄影33手机微距摄影)(8)

紫叶李花(手机微距摄影)

下面我们通过个图例(同一束花蕊),看看摄影用光对微小被摄主体的细节层次与质感的体现,有哪些直接的影响。

示意图001:阳光下的花蕊。此时的阳光为高位直射光,相对手机拍摄方向,是属于侧光拍摄的。

如何用手机拍出最令人惊艳的微距(聊手机摄影33手机微距摄影)(9)

示意图001,侧光下的花蕊(手机微距摄影)

示意图001观感:花蕊由众多“花粒”团簇而成,侧光拍摄的“花粒”,富有光泽,相互间有较强的间隔与独立感。花蕊整体的细节层次与质感得到较好的体现。

示意图002:漫射光下的花蕊。将(示意图001)花蕊移动到屋檐下,避开阳光,采用漫射光进行拍摄。

如何用手机拍出最令人惊艳的微距(聊手机摄影33手机微距摄影)(10)

示意图002,漫射光下的花蕊(手机微距摄影)

示意图002观感:漫射下的花蕊,“花粒”在光泽、相互间的间隔与独立感上,都有很大的弱化。在细节层次与质感的体现上也显得有些“混沌”,观感欠佳。这一点可以从下面的两图对比示意图中,直观明显的感受到。

如何用手机拍出最令人惊艳的微距(聊手机摄影33手机微距摄影)(11)

示意图003,相同的花蕊,不同的摄影用光,细节层次与质感的体现,在观感上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微距摄影展现的是被摄主体的细节层次与质感,这需要通过摄影用光来进行“刻画”呈现。逆光、侧光和较明亮的光照下,是比较容易将被摄主体的细节层次与质感体现出来的。越是微小的被摄主体,摄影用光就越要讲究与细腻些的

如何用手机拍出最令人惊艳的微距(聊手机摄影33手机微距摄影)(12)

三脊圆飞虫,约6mm(手机微距摄影)

如何用手机拍出最令人惊艳的微距(聊手机摄影33手机微距摄影)(13)

花儿(手机微距摄影)

小提示:手机微距摄影用光,对被摄主体的细节层次与质感体现的重要作用,详见已经分享的“聊手机摄影(18)文章)

如何用手机拍出最令人惊艳的微距(聊手机摄影33手机微距摄影)(14)

花蕊(手机微距摄影)

2,手机微距拍摄微小主体,对焦点的选取与焦平面的掌控

如何用手机拍出最令人惊艳的微距(聊手机摄影33手机微距摄影)(15)

螳螂(一龄)若虫,约10mm(手机微距摄影)

2-1,手机微距拍摄微小主体,需要实时主动介入进行“对焦 测光”。也就是说,在拍摄过程中,适时的以手指点击屏幕,进行“对焦 测光”的主动介入。如下面图例

如何用手机拍出最令人惊艳的微距(聊手机摄影33手机微距摄影)(16)

手指点击屏幕,主动介入“对焦 测光”(手机屏幕截图)

这是因为,手机的自动对焦系统在进行近距离拍摄微小主体时,容易造成对焦时滞和难以对焦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及时主动介入进行“对焦 测光”,以保持对焦的初步准确性

如何用手机拍出最令人惊艳的微距(聊手机摄影33手机微距摄影)(17)

七星莲(手机微距摄影)

同时,在主动介入“对焦 测光”后,还要进一步观察被摄主体的对焦是否精准到位,是否需要通过微移手机的拍摄距离,以达到更加精准的对焦。这是需要耐心与细心的。

如何用手机拍出最令人惊艳的微距(聊手机摄影33手机微距摄影)(18)

茄28星瓢虫,约6-7mm(手机微距摄影)

2-2,手机微距拍摄微小主体,需要留意手机镜头焦平面与被摄主体的对焦点(平面)尽可能的保持平行一致,这对体现微小被摄主体整体的细节层次与质感的清晰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何用手机拍出最令人惊艳的微距(聊手机摄影33手机微距摄影)(19)

水滴(手机微距摄影)

相对于寻求准确的对焦,往往在保持必要的焦平面上容易被拍摄人忽略。特别是在拍摄一些活体微小昆虫时,“仓促”之下,往往会造成“顾头不顾尾”的拍摄过程,影响微小被摄主体的细节层次与质感的体现,弱化的画面的观感效果。如下面的图例

如何用手机拍出最令人惊艳的微距(聊手机摄影33手机微距摄影)(20)

示意图005,焦平面使用的对比示意图

如何用手机拍出最令人惊艳的微距(聊手机摄影33手机微距摄影)(21)

摇蚊,约3mm(手机微距摄影)

小提示:手机微距摄影,对焦点,焦平面,简洁画面的选择,详见已经分享的“聊手机摄影20”文章)

如何用手机拍出最令人惊艳的微距(聊手机摄影33手机微距摄影)(22)

六月雪(手机微距摄影)

如何用手机拍出最令人惊艳的微距(聊手机摄影33手机微距摄影)(23)

长足虻,约7mm(手机微距摄影)

3,手机微距拍摄微小主体的拍摄距离。“贴近,贴近,再贴近”,最大化的贴近被摄主体拍摄。

如何用手机拍出最令人惊艳的微距(聊手机摄影33手机微距摄影)(24)

鸳鸯茉莉花蕊(手机微距摄影)

3-1,最大化的近距离拍摄,有利于让微小被摄主体在拍摄画面中占有最大的画幅占比。这对微小被摄主体的细节层次与质感的体现是重要的基础。

如何用手机拍出最令人惊艳的微距(聊手机摄影33手机微距摄影)(25)

缟蝇,约5mm(手机微距摄影)

如果想用手机拍摄出具有微距摄影特征的作品,享受手机微距摄影带来的乐趣。那么就不要过多的希望通过所谓的后期“二次构图”(大画幅)裁剪来实现。这种“伪微距”的画面观感,是无法与依据拍摄意图和被摄主体,通过“贴近,贴近,再贴近”的满框取景拍摄,所获得的画面观感相比的。

如何用手机拍出最令人惊艳的微距(聊手机摄影33手机微距摄影)(26)

日本女贞(手机微距摄影)

如何用手机拍出最令人惊艳的微距(聊手机摄影33手机微距摄影)(27)

跳蛛,约6mm(手机微距摄影)

3-2,最大化的近距离拍摄,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模糊虚化的散景效果。化繁为简的获取简洁明了画面,烘托主体细节层次与质感,提升画面观感。

如何用手机拍出最令人惊艳的微距(聊手机摄影33手机微距摄影)(28)

黄潜蝇。约2mm(手机微距摄影)

手机微距摄影中,常用的大多数(安卓)手机的光圈是不可调的。相同的镜头焦距下,拍摄距离越近,被摄主体景深外的场景物,模糊虚化的散景效果就越好,就越容易获得简洁明了的画面,将微小被摄主体的细节层次与质感烘托出来

如何用手机拍出最令人惊艳的微距(聊手机摄影33手机微距摄影)(29)

水珠(手机微距摄影)

如何用手机拍出最令人惊艳的微距(聊手机摄影33手机微距摄影)(30)

缟蝇,约5mm(手机微距摄影)

如何用手机拍出最令人惊艳的微距(聊手机摄影33手机微距摄影)(31)

波斯婆婆纳(手机微距摄影)

题外话:手机相机中的“人像模式和大光圈模式”产生的散景效果,是一种AI算法的结果。与常规的“拍照模式和微距模式”下产生的散景效果,在散景的表现形式与观感效果上是有所不同的。这里就不展开说明了)

如何用手机拍出最令人惊艳的微距(聊手机摄影33手机微距摄影)(32)

艳细蝇,约4mm(手机微距摄影)

小提示:手机微距摄影,模糊虚化的散景效果与被摄主体细节层次与质感的体现,详见已经分享的“聊手机摄影(19)”文章)

如何用手机拍出最令人惊艳的微距(聊手机摄影33手机微距摄影)(33)

水滴(手机微距摄影)

(原创摄影图文。分享文章中的摄影作品拍摄时间和手机品牌,图片下方的装饰边框上均有标注,没有添加任何外置镜头。更多的手机摄影技能、技法与实拍感受的分享,尽在主页合集菜单中的“聊手机摄影合集”里,请前往观看,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如有疑惑请留言。谢谢您的欣赏,支持,鼓励)尊重原创,请勿搬运抄袭,谢谢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