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故乡的夜(怀念故乡的冬天)

回忆故乡的夜(怀念故乡的冬天)(1)

走在十二月沈城的街头,感觉现在的冬天越来越没有冬天的样子了。曾经北风如刀白雪飘飘的冬月昨天竟然下起了雨。绿化树也不再是光秃秃,好多色彩残存的枯叶固守在枝头,假装秋天还没有结束。路边草坪甚至还有一片一绺深墨的绿色。

走在这十二月的东北公园里,风是温柔的,泥土是柔软的,它们并没有冻得硬邦邦。河面虽然有一层薄薄的冰,可那厚度连一只大鸟都承受不住。唉,冬天变得越来越不伦不类了。

“哇,今天好暖和啊,现在的冬天真是越来越暖和了。”几个年轻人嘻嘻哈哈从我身边跑过。看着他们青春活力的背影,我一边感慨年轻真好,一边竟下意识地怀念起小时候故乡的冬天来。

回忆故乡的夜(怀念故乡的冬天)(2)

故乡的冬天是真冷啊,冷到什么程度呢?北风一吹像刀子在割脸,大人小孩的手脚甚至脸被冻伤是司空见惯的事。

出门大棉袄大棉裤大棉鞋帽子围脖手闷子一样不能少。手闷子就是用棉花做的不分手指头的手套,就是现在的微波炉手套。那种一个指头一个指头的手套根本没用。

地面被冻得起大包,裂开一道道的缝隙。河面也被冻得凸凸凹凹,冰层厚得可以随便跑拉着满车砖的拖拉机。

回忆故乡的夜(怀念故乡的冬天)(3)

小时候的冬天也是忙的。从十月秋收结束开始,家家户户就开始忙过冬的准备了。最先开始的就是糊窗缝。

这个活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糊早了如果下雨就前功尽弃,糊晚了浆糊打上去就被冻住,那这一个冬天就都要忍受窗边的寒气逼人了。

所以糊窗缝一个村子或者一个平房区差不多都是同时进行的。糊窗缝的场面也挺壮观的。几乎都是全家老少齐上阵,打浆糊的打浆糊,裁报纸的裁报纸,有负责往纸条上刷浆糊的,有负责把纸条糊窗框上的,有负责运送刷好浆糊的纸条的。一般运送这个活都是我们孩子的专属。

回忆故乡的夜(怀念故乡的冬天)(4)

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当年运送纸条时的心酸和指尖的疼痛。我妈在屋里把报纸刷好,在小心翼翼地把纸条放我双手上捧着,被浆糊打湿的报纸脆弱的不行,稍不注意就会断。

刷好的纸条要立刻送到外面给爸爸,慢了不是折了就是浆糊冻住了粘不上。那样会被骂,浆糊可是白面打的啊,平常做碗疙瘩汤都舍不得的。我一次一次捧着纸条飞奔,手被冻得没了知觉,腿上胳膊上被墙壁或者门框刮的青一块紫一块的。

那几天整个村子的大人小孩都在飞奔,送纸条的,去邻居家拿他们没用完的报纸浆糊的,帮没糊完或者家里人少的亲戚朋友的,村东跑到村西,村南跑到村北。整个村子都是在动的。

糊完窗缝就得准备过冬的柴火了。买煤,劈木头,捡树枝...煤要分出大小块,煤沫要打成煤砖。木头最好要劈够一个冬天的引柴,不然寒冬腊月再去劈那叫一个遭罪啊。

回忆故乡的夜(怀念故乡的冬天)(5)

这些都做完就开始打场了。打场就是把地里运回来的苞米大豆谷子高粱从秧棵上弄下来,装到麻袋里,等着收粮的人上门。这时候整个村子又是一片喧嚣。打稻机,扬长机,脱粒机一片轰鸣。这些活儿都要在十二月之前做完,不然进了腊月大雪铺面而至,那可能就要等来年开春在高价雇这些机器了。

一般进了十二月,几乎就是大雪封山了。那时候的雪是真多啊。常常一场雪刚下完,人们还没把需要的地方清理出来,第二场雪就又来了。我记得小时候一到下雪,村里就要组织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开拖拉机往村外运雪,家家户户仅院子里扫出来的雪就能把大街堆得满满的。记忆里故乡的冬天总是白茫茫的。

回忆故乡的夜(怀念故乡的冬天)(6)

小时候的冬天冷,忙,累,但是却是我们孩子最喜欢的季节。因为冬天大人们是有空和我们玩的。前面说到的那些事一做完,大人们也就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猫冬了。这时候女人们不是织毛衣就是纳鞋底,男的有的去打牌有的凑一起喝酒,更多的是陪自己的孩子玩。冬天爸爸妈妈们好像脾气都特别好。

寒冬腊月,外面天寒地冻,家里炉火通红。小孩子要么粘着大人讲故事,要么缠着大人做好吃的。我就喜欢跟着爸爸去山上打猎,穿的像个皮球,妹妹喜欢听爸爸讲他小时候的事情。还喜欢拉着爸爸去水库滑冰,虽然每次都被爸爸妈妈警告不许去,但还是每年都要拉着爸爸去一次。哈哈,小时候的冬天真好。

回忆故乡的夜(怀念故乡的冬天)(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