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300首感遇二首张九龄(老文读杜诗四十三)

《前出塞九首》

这组诗与《兵车行》写于同一时期。兵车行采用了一种“问答”的形式,这首诗采用了“自白”的形式。

这组诗可以叫做“一个戍边士兵的日记”。

其一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非常悲伤的离开故乡,到那遥远的交河城去戍守。

唐诗300首感遇二首张九龄(老文读杜诗四十三)(1)

交河城遗址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官家为我们的行程规定了期限,如果逃跑会连累家人。

婴,通“撄”,触犯。

祸罗,灾祸的罗网。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皇帝啊,你已经有了这么广阔的土地,为什么还要用战争开拓边界呢?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不能够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了。我拿着武器离开,努力不哭出声音。

唐诗300首感遇二首张九龄(老文读杜诗四十三)(2)

其二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离开家已经很久了,已经不会有伙伴欺负我了。可见,一开始是有同伴欺负我的,现在没有了,肯定是因为我的回击。

一方面反映出当时戍卒中的实际情况,一方面体现出“我”的性格。

徒旅,伙伴。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父母妻儿,骨肉亲情,难道是能够轻易割舍的吗?可是,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视死如归。

死无时,无时无刻不可以死。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骑着只有缰绳,没有辔头的马。

没有勒进马嘴巴的辔头,控制马更有难度,比较危险。

唐诗300首感遇二首张九龄(老文读杜诗四十三)(3)

辔头

唐诗300首感遇二首张九龄(老文读杜诗四十三)(4)

青丝:马缰绳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从很高的山上飞驰而下,从马上俯身去练习拔旗。

其三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在陇头水里磨刀,水声呜咽,令人断肠。我本来想假装不在意,可是,心早就已经乱了,刀刃不小心割破了手指都没有发觉,直到水被鲜血染红。

唐诗300首感遇二首张九龄(老文读杜诗四十三)(5)

陇头水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大丈夫立志以身许国,还有什么悲愤惋惜的呢?

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荣立战功之后,麒麟阁中,一定会有自己的画像。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后来的李贺都有这样的豪情,何况杜甫。

忘记战死者的枯骨吧,它们很快就会腐朽,不留痕迹。

麒麟阁,汉宣帝画功臣像的地方。麒麟阁十一功臣:霍光、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

凌烟阁,唐太宗画功臣像的地方。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尉迟恭)、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绩(徐茂公)、秦琼。

其四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你虽然是押送我们的领导,可是,我们也是人,也有自己的人格。

既然按照制度,该我们去戍边,那么,无论生死,我们都会去的。不需要你吹胡子瞪眼、骂骂咧咧。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路上碰到认识的人,给亲人捎了一封书信。

永别了,不能与你们一同承受苦难了。这太令人悲伤了。

六亲:父、母、兄、弟、妻、子。

其五

迢迢万里余,领我赴三军。

太远了,我们终于到了部队所在的交河城。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我们士兵是“战士军前半死生”,那些将军是“美人帐下犹歌舞”。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隔着交河经常能看到吐蕃的骑兵,他们速度很快,数量很多。

唐诗300首感遇二首张九龄(老文读杜诗四十三)(6)

吐蕃骑兵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我们一开始被像奴仆一样使唤,什么时候才能建立功勋呢?

一些将领把士兵当奴隶一样对待,当他们死去之后,就侵吞他们的军饷。

其六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只要能够阻止侵略就可以了,何必杀那么多人呢?

其七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天下着大雪,我们骑着马来到一座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

山路很危险,我们抱着冰冷的石头筑城,很多人的指头被冻掉了,落到了厚厚的冰雪里。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这里离故乡很远,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傍晚,云彩向南方飘去,我恨不得爬到云彩上面,回到故乡去。

唐诗300首感遇二首张九龄(老文读杜诗四十三)(7)

浮云南征

其八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敌人来袭击我们,战斗很激烈。我军很能打,敌人很快就逃走了。

雄剑,干将铸了两柄剑,雄的叫干将,雌的叫莫邪。

四五动,三下五除二,很容易就搞定了的意思。

掳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我们乘胜追击,捉住了一个敌人的首领,将他五花大绑,带回了营地。

唐诗300首感遇二首张九龄(老文读杜诗四十三)(8)

辕门:军营的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我悄悄的回到了队伍中,打一次胜仗有什么可讲的呢?

其九

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我从军十多年,怎么会没有一些小小的功劳。

分寸功,自谦。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有些人把杀人当做功劳,根本不在乎边疆的安定。

甚至有人冒功邀赏,把败仗说成胜仗,把小胜说成大胜,把别人的功劳说成自己的功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我想向朝廷申述自己的功劳,可是,我的行为就和那些邀功的人一样了,谁能辨别两者之间的不同呢?算了,不说也罢!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中原地区也有勾心斗角,何况在边疆。

东夷、西戎、北狄、南蛮,古代对周边少数民族的称呼。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大丈夫应该以报国戍边为志向,怎么能够因为没有得到奖赏而改变初衷呢?

其一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其二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其三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其四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其五

迢迢万里余,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其六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其七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其八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掳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其九

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