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晚年时期的故事(李白轶事四)

李白轶事(四),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李白晚年时期的故事?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李白晚年时期的故事(李白轶事四)

李白晚年时期的故事

李白轶事

(四)

贺知章是唐玄宗特看重的大臣,官做到八十六岁,可玄宗仍不许他致仕。后在贺知章强烈的请求下,玄宗才允许这个八十六岁的老人退休。贺知章临行前,玄宗偕百官相送,并作《送贺知章归四明》诗赠贺知章:“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独有青门饯,群僚怅别深。”这中间所说的“四明”是宁波贺知章的故;“遗荣”即隐退;“抽簪”就是辞官。李白和贺知章的友谊是极其牢固的。李白在诗坛上是贺知章的晚辈,而贺知章又是朝廷中的重臣。因为诗文使两人结缘,并成了忘年之交。李白听到贺知章致仕返乡,急忙赶来送行,一直送至阴盘驿。在阴盘驿,李白写《送贺宾客归越》诗送给贺知章:“镜湖流水荡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 《黄庭》换白鹅。”诗中之“狂客”是因为贺之章自号曰:“四明狂客”。诗之后两句典故:山阴道士养鹅一群,王羲之特喜欢,道士要王羲之为他写《黄庭经》来换取白鹅。此喻贺知章的字写得特别好。在贺知章逝世三年后,李白又为他写下了《对酒忆贺监》:“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化泪沾巾。”

李白生性豪放,行则放荡不羁。故不少诗如黄河奔流之水,有一泻千里之气势。然大丈夫亦有不堪回首之情。早年李白为了功名,曾找过当时的大书法家、文学家李邕。李邕是当时有名的大儒,并刚正不阿而闻名当下,二人又同姓李,于是李白找到当时为渝州太守的李邕。李邕倒是接见了李白,但见到李白自比管仲与诸葛亮时,心中便存有不快,故对李白的态度十分冷淡。受到冷落的李白,愤慨地写下《上李邕》诗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时人谓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不可轻年少。”诗送到李邕手中,李邕见诗,大为感叹。据说后来李邕到处搜集李白诗文,竟和李白成了朋友。

在唐代是以诗赋取士的。一是通过诗文考试;另一种是有权人的举荐。当时的荆州长史韩朝宗是朝中一位炙手可热的人物,据说他特别愿意为朝中推荐人才。李白为求得为官的途径,曾向不少官员求过举荐,但唐朝是一个看重门第的朝代,李白门第不高,故希望屡屡落空。开元22年(734年),李白路过荆州,绞尽脑汁地写下了一封十分谀媚的推销自己的信《与韩荆州书》。可韩朝宗见信后,当着李白的面把信放在案的左边。在古代,凡别人呈进的东西,如果主人将所进呈的东西置于案左,这便在告诉进呈者,自己不感兴趣。李白的信中虽有“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极为谀媚的字句,也没有打动韩朝宗,不过此文章倒成了一篇名篇。后来李白还是凭借玉真公主的关系,被唐玄宗招入翰林。可在长安,生性狂妄的李白过得并不舒服,所谓“翰林待诏”,只不过是陪皇帝吟诗作对,李白也只是唐玄宗豢养的一个御用文人,皇上叫你做什么你就只能做什么。关于李白传说中,那些什么“李翰林写书退蛮夷,高力士脱靴,杨贵妃捧砚”的风光故事,只不过是文人们杜撰而已。李白当官仅三年,他再也不想过这种任人驱使的生活了,故辞官离开。 后写的 《梦游天姥留别》中明白地写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离开朝廷后,过着游历名山大川放荡不羁的生活,这种生活,也为他写出好的作品奠定了基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