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甜地瓜(甜甜面面大地瓜)

甜甜面面大地瓜

◎孙英山

在桂山北麓,沟莱路南,有一个不显山不露水,非常隐蔽的村庄。这是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400多户的偏僻小山村。村庄处在桂山和荆山之间,山村山清水秀,绿树掩映,环境特别优美,打外面进来的人都夸赞这里真是一个好地方。

白色甜地瓜(甜甜面面大地瓜)(1)

山村有史以来以盛产洋梨,杏子,柿子,软枣,小樱桃等水果而闻名遐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在当地也是独树一帜。像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大豆等五谷杂粮在本地产量高,成色好,收成非常可观。单说地瓜,在我们这里,这种经济作物,由于得天独厚的优越地理条件,所以产量特别高,质量特别好,颜色鲜艳,皮儿薄,瓤儿既甜又面,是我们北方人们冬季特别喜欢食用的一种主要的食粮,也是餐桌上不可多得的一道美味。

白色甜地瓜(甜甜面面大地瓜)(2)

地瓜,绕草质藤本,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地瓜的称谓很多,本地叫地瓜,我区已故著名画家邹大曾题词曰:“白薯吾乡名地瓜,小民家家皆种它。”地瓜,也有称其为白薯,红薯,番薯,甘薯,山芋等。它原产于南美洲,因其适应性广,繁殖力强,栽培简便,高产稳收,营养丰富,用途广泛,明朝万历年间引入我国,栽培已有多年的历史。地瓜在我们这儿,除了小麦,玉米之外,是第三大农作物,也是农民冬天的主要口粮。我们山村,石灰质土,沙质土正适宜地瓜的生长。春天,春暖花开,风和日丽,好种地瓜了,每家每户都留出一定的地块,老农把自家育苗的地瓜芽,选择根粗茎壮的栽在起好的垅上,施足肥,浇足水,封好窝,这步工序就行了,栽种地瓜最简单不过了。地瓜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雨露甘霖茁壮地生长。地瓜管理很简单,不用翻蔓,不用打叉,不用打药,只要拔拔草,任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生长,等着霜降过后收获就行了。地瓜是一种纯天然的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

1950年,当时的牟平县从青岛崂山引进“胜利百号”地瓜育苗栽植,逐渐淘汰了本地的老品种(穷根地瓜),1971年到1973年,引进“烟薯1号(696),济薯1号(1619),丰收白”等。全县普及696和1619。1975年,姜格庄林北大队科技队,一亩696地瓜,产量4556公斤。1973年牧猪夼村科技队做甘薯稀植实验,半分地栽地瓜8棵,平均每株产甘薯25公斤,最大的一个甘薯36.5公斤。六十年代早期,三年自然灾害,度荒的年月,我们村里的地瓜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只要是个地方,栽上一棵芽苗,就能结出一堆大地瓜。真可谓“春天捅一棍,秋天吃一顿”。社员们用小推车往家推,小毛驴往家驮,小扁担往家挑,有了大地瓜,老百姓没有挨饿。那时地里遗漏的地瓜也不少,外乡有很多人到我们村揽地瓜,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地瓜也确实也救助了不少人。

白色甜地瓜(甜甜面面大地瓜)(3)

临近霜降,地里的玉米,花生,都收获到家了,地里的农作物就剩下地瓜了。这时的地瓜就开始为积攒淀粉而生长。只要看到叶子萎蔫枯萎,发黑发黄了,该刨地瓜了。以前讲“八月十五开沟”,也就是说中秋节这一天,先刨一点看看长的怎么样,就可预计今年地瓜的收成。收获回家的地瓜,老农们及时地收藏起来。建国前用炕垛的办法,都搁在炕头上(火炕),用麻袋皮,蒲包,被子盖好,以免冬天冻坏,互助合作时期,窖藏趋盛,各村建有永久窖子。公社化时期分散到户,都放在炕下的地瓜窖子里,用玉米秸,松枝,被草铺好,一个一个地摆齐罗好,以利越冬。现在,每家每户的口粮地栽上了大樱桃,不过还都留出一部分栽种地瓜,留着冬天吃个稀罕,尝个新鲜。我们村的地瓜,不是那些什么专家培育的转基因的紫地瓜,黑地瓜等新品种,还是原来那些适合民众口味的696红皮红瓤,黄瓤,白瓤的地瓜,它口味好,色泽好,个头适中,式样美观,又甜又面,饱含糖汁淀粉,营养相当丰富。

白色甜地瓜(甜甜面面大地瓜)(4)

生产队期间,除了分给社员的口粮外,剩余的妇女们戴着胶皮手套,用菜鏦在山上地里打地瓜干,满山满地晒得白花花,一片雪白,煞是好看。晒干以后,一库一库,一仓一仓,一囤一囤地储藏起来,除了给上级粮管所送公粮,给生产队的牲畜添加饲料外,老农们用地瓜干换散装白酒喝,解除困乏与疲劳。在那个年代,村里有粉坊,生产队分完地瓜后,把一些小一点的地瓜集中起来推粉,漏粉条,粉皮,粉溜,打凉粉,分给百姓,外出销售。现在的厨房,灶团,擀面条,包饺子都使用淀粉,做出来的面食滑而不腻,就是好吃。民以食为天,说到地瓜,舌尖上的味蕾立马有了反应,激起了很多人的食欲,就想着吃个香甜可口的大地瓜。地瓜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庄稼人可作出许许多多的花样,蒸,烤,炸,煮。地瓜片晒干,上磨磨出粉,可上锅打地瓜面吃,着上点腥气,用九道箍鱼,红咸鱼,扒皮狼鱼开卤,那是特别的好吃,吃了你还想再吃。往往街上一听说谁家打地瓜面,都不客气地争着去吃一碗,现在地瓜面成了餐桌上的稀罕食品。地瓜可做地瓜丝饭,选择好的,去皮,用菜愡打成丝,放在锅中的水里,添加上花生豆,豇豆等调料,烧煮,特别芬芳,爽口,开胃,是本地一道特色的稀有的饭食。地瓜上锅烀煮,稀疏流汁,香甜可口,一家人围坐在炕上小炕桌旁,吃着冒着热气的红瓤大地瓜,畅谈着丰收的喜悦,那个情景是非常的温馨惬意。地瓜烀出来,凉了以后,去皮,晒熟地瓜干,一片一片插在柘棘针上,挂在院子屋檐下晾晒,过了几天就晒干了,搁在坛子里,盆子里,蒙好,住一段时间长了一层白霜,又好看又好吃,寄给出外的亲戚朋友,让他们尝尝家乡的特产,地瓜干那是人人都喜欢的最佳食品。地瓜抽丝也是饭店宾馆一道亮丽的菜肴,甜丝丝,黏糊糊,艮啾啾,非常好吃,人们都喜欢来上一盘。地瓜烀是烀的味,烧是烧的味,烙是烙的味。以前妇女做饭在锅底柴草火上烧着吃,后来在炉子上烤地瓜片吃,如今,什么地方都有支着炉子烤地瓜的流动小摊,过往的人们都买几个捎回家吃,每年秋冬慕名到我们村来收地瓜的人还真不少呢,因为闻名,有些都提前预定。在集贸市场,超市,人们不管价格贵贱,都买上一大袋,拎回家慢慢地享用。

白色甜地瓜(甜甜面面大地瓜)(5)

现在,正是地瓜大量上市的时候,可要抓紧时间哦。地瓜的作用非常大,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地瓜含有丰富的淀粉,可溶性糖,氨基酸,纤维素及钙,磷,铁等矿物质。特别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E,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具有和中,利水,健脾的作用。中医认为地瓜是一种利水,健脾的减肥食品,营养丰富还可以防癌。地瓜有清肠作用,可减少脂肪的吸收,而且吃地瓜可增加饱腹感,减少进食欲望,从而达到减肥轻身的目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农村人打小都是吃地瓜长大的,家乡的地瓜有着特有的性格,坚韧,刚强,有骨气,地瓜与我们有着水乳交融的特殊情感。桂山夼里的大地瓜是我们家乡的一张名片,我们要把几百年传承下来的地瓜,世世代代继续栽培下去,让甜甜面面的大地瓜永远扎根生长于家乡这片广袤的沃土上。

白色甜地瓜(甜甜面面大地瓜)(6)

【作者简介】

孙英山,莱山区解甲庄街道,1948年7月生,解甲庄中心小学退休教师,小学高级教师,曾荣获牟平县优秀教师,莱山区先进教师荣誉称号。烟台散文学会会员,莱山区作家协会会员,在职期间,在《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福建教育》,《小学生读写报》等报刋发表论文十几篇。九十年代前后在《农村大众》,《烟台晚报》发表过文章,自2011年先后在《烟台日报》,《烟台晚报》,《今晨6点》,《齐鲁晚报》,《今日莱山》等报刋及《胶东在线》,《胶东文化圈》,《烟台漫步》,《烟台散文微刋》平台发表文章百余篇。2015年12月在莱山区“我身边的红色故事”主题征文活动中,荣获三等奖。2016年5月在《今晨6点烟台文学圈》首届“紫林杯.茶意人生”征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16年10月15日,在《烟台散文学会》“迎中秋,庆国庆”散文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喜欢写一些乡土文字,民风民俗,趣闻轶事,民间传说,世情典故,散文等文章。

壹点号烟台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白色甜地瓜(甜甜面面大地瓜)(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