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气足不思食精足不思淫(古人讲老不泄残精)

岁月不待人,总如风归去。时间作用在人身上,最直观的体现便是:脏器的衰竭,身体的腐朽,面容的老去。不可避免,但也不能随之而去。所以很多人,很多年,做了很多事,于是,诞生了很多养生之道。

从“少”到“老”,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如何让我们的身体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加安稳、更加缓慢、更加舒适,古人总结了很多经验。

其中最为经典的一句,便是“老不泄残精,少不食壮火”,其实还有下半句,学习下别出错,让我们一一分析。

黄帝内经气足不思食精足不思淫(古人讲老不泄残精)(1)

老不泄残精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悠忽几十年,人的人生就是这般短暂,从呱呱落地起,慢慢记事,开始学习,走上社会去经历漫长的打拼沉浮。有一天,终于得空了,回首过去,蓦然发现自己已经老去。

年老,是一个生理过程,心理往往会慢半拍。没有人规定什么阶段就必须做什么事,比如现在就有很多老年人对年轻人的游戏感兴趣,虽然接受能力差,但耐不住空闲时间多,总能玩出些名堂来。

黄帝内经气足不思食精足不思淫(古人讲老不泄残精)(2)

“不服老”是值得敬佩的,但同时也需要警惕,不为别的,只为能多看几年风景。

很多人执着于过去,该放下的,不该放下的,全部藏在心里,哪怕岁月变迁,白发将至,仍然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殊不知“精力”是老人最重要的东西。老来不泄残精,“不泄”的要领在于少思、少想、多运动。

随着身体器官的衰竭,人渐渐走向归途,不可逆,但却可以减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对老年人来说,怎样让精力充沛,无外乎休息、饮食、运动。

黄帝内经气足不思食精足不思淫(古人讲老不泄残精)(3)

少不食壮火

年轻,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岁月,当时年少春衫薄,谁没有放纵的一段年岁,作为生理上最为强盛的一个时期,恢复力、免疫力、体力、精力都处在巅峰时刻,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隐患。

所谓:“刚过易折”。吃东西需要讲究,吃了不该吃的,上火、发炎,甚至引得诸多炎症,在最美好的时光里,却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实为人生憾事。

随着生活品质提高,很多人都开始盲目养生,年轻人也加入行列,吃些大补之物。年轻人本就精气旺盛,若再吃些补元之物,很容易“补大于求”。

黄帝内经气足不思食精足不思淫(古人讲老不泄残精)(4)

轻则身体走样、身材肥胖,重则还会引发诸多炎症。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吃膨化零食,比如辣条。这类零食一定要少吃,最好不吃。

明哲保身、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由此也诞生了很多说法,便是这句俗语的下半句,上半句关于养生,下半句则关于人情。

富不住大屋

世上财富大多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自古就是如此。总有些人从出生起便拥有很多资源,无可厚非。但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握有大量资源、更多财富的人,往往十分低调。

黄帝内经气足不思食精足不思淫(古人讲老不泄残精)(5)

“不住大屋”是为了低调,“闷头发大财”,总给人一种见不得光的感觉,事实上这真的是哲理。

历史上多少炫富之人不得善终,比如富可敌国的和珅,已经拥有了泼天富贵,行事却不低调,皇帝尽收眼中,结果家产充公,几十年的经营毁于一旦。

另一个说法,“不住大屋”是为了藏气,卧室太大需要人气填充,古人将人气理解为阳气,阳气减少,易生病灾。

黄帝内经气足不思食精足不思淫(古人讲老不泄残精)(6)

穷不行远路

人常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古代,出门更难。古人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是双亲尚在,子女不能远游,倘若一定要走,必须有正当理由。

远行要准备很多东西,富人不必多说,几辆马车收拾得妥妥当当。可对于穷人来说,一旦离开故土,可能真的是生离死别。

路上艰险未知,古代丛林茂密,多有猛兽出没,没有家丁护卫,一人走于野外,是非常危险的。

黄帝内经气足不思食精足不思淫(古人讲老不泄残精)(7)

“穷不行远路”也是为了告知后人,一定要学会适可而止。“力微休负重”,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切不能好高骛远。

结语

岁月无情,年少时且行且珍惜,不要过度纵欲,年老时“不泄残精”,珍惜当下,好好生活。富裕时,要学会明哲保身,财不露白方能长久。穷困时莫行远路,脚踏实地,才能安然。

俗语:“老不泄残精,少不食壮火;富不住大屋,穷不行远路”,就介绍到这里,生活仍在继续,愿诸君共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