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自己写打油诗词(胡适自己写打油诗词)

胡适之点评毛泽东主席《蝶恋花·答李淑一》:为何说“没一句通的”

1958年,毛泽东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随着《毛主席诗词十九首》的问世,广为传唱。彼时《诗刊》创刊,臧克家向毛泽东主席索词,作为创刊首发,这里面就有1957年创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

胡适自己写打油诗词(胡适自己写打油诗词)(1)

词发表后,迅速成为传唱经典,《蝶恋花》词史上,也第一次有了兼具婉约与悲壮气质的作品。要知道,《蝶恋花》虽为最常见的词牌之一,此前无论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还是大才子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苏轼的《蝶恋花/春景》,乃至于王国维《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也都各有特点,写得多了,路都被前人开了,后人就越难突破,但《蝶恋花·答李淑一》问世,还是给诗词界带来惊喜。

胡适自己写打油诗词(胡适自己写打油诗词)(2)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蝶恋花·答李淑一》)

这首词应该是毛泽东诗词中亦刚亦柔的典范。缅怀的悲伤中还是渗透了革命的豪情。语言清新劲健,炽热的情感贯穿始终。词境也是天上人间,转接自如。加之朗朗上口,故一问世,词便极受欢迎。

然而有一个人看到,却对词作了令人大跌眼镜的评论:“没有一句通的!”

此人便是新文化运动白话文倡导者胡适,但文学大家胡适在认真品读毛泽东这首《蝶恋花》后,却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胡适自己写打油诗词(胡适自己写打油诗词)(3)

“看见大陆上所谓‘文物出版社’刻印的毛泽东《诗词十九首》,共九页。真有点肉麻!其中最末一首即是‘全国文人’大捧的《蝶恋花》词,没有一句通的!

这是胡适记在日记里的话。胡适显然读了《毛主席诗词十九首》,并对大热门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最不满意。“没有一句通的”,就是这么含含糊糊的一句,到底指什么呢?胡适后面的日记里还提到,“我请赵元任看此词押的舞、虎、雨,如何能与‘有’韵字相押。他也说湖南话也无此通韵法。

那么问题又来了,胡适这两段评语是分开说的两个问题,还是第二个问题包括在第一个问题里,又或者所谓“没有一句通的”,指的就是原词押韵的问题。

胡适自己写打油诗词(胡适自己写打油诗词)(4)

如果是第三种情况,毛泽东诗词确实出韵。全词8个韵脚,“柳、九、有、酒、袖”这五个字同属于词韵第十二部,而“舞、虎、雨”这三个字却属于词韵第四部。都是仄声,但诗人中途换韵。而《蝶恋花》词牌,是要求8个韵脚一韵到底的。

熟悉诗词格律的毛泽东当然知道,故而对词,早有注明:“上下两韵,不可改,只得仍之。”

这是诗人的个性,也是诗人的自信,只是为了不“因词害意”。大凡写诗填词的人,都会遇到这样的冲突,取舍总是要有的。之前已有不少先例,若胡适因此就认为不通,那李商隐《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原、昏”显然不压,这首诗也不通吗?

胡适自己写打油诗词(胡适自己写打油诗词)(5)

如果说胡适“没一句通的”,指词义的链接,那怎样才算通呢?以“杨、柳”代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革命志士牺牲,忠魂归天,如杨花轻扬,继续天上守望革命,为革命成功一洒热泪,这不通吗?

胡适之一代文英,这里有点抬杠了。文学评论,忌讳夹带识货,连带恩怨,这样未免小家子气了,不是吗?

著名文化名人康震说,《蝶恋花·答李淑一》展示了革命者的“红色浪漫”,是毛泽东诗词中革命与爱情、友情相交织的浪漫主义杰作。

胡适自己写打油诗词(胡适自己写打油诗词)(6)

这样的评价是公允的。作为当代经典词作,《蝶恋花·答李淑一》已经被谱曲传唱了几十年。足见这首词的艺术水平与魅力。

胡适先生人称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不知为何如此草率评价伟人诗词。是因为缺乏诗词修养吗?

印象中,胡适先生倒是写过不少打油诗词,如下面这首《虞美人》:

虞美人·戏朱经农

先生几日魂颠倒,他的书来了!

虽然纸短却情长,带上两三白字又何妨?

可怜一对痴儿女,不惯分离苦;

别来还没几多时,早已书来细问几时归!

其中的诗词水准,自己看吧。不知胡适先生,对自己写作的诗词如何评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