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驭球结构力学基础教程电子版(拳法的物理力学基础)

对于内家拳的力学基础,台湾刘康毅先生出过一本专刊《台湾武林杂志•内功-武术能量学》,里面是节选的各家各派讨论内功的文章,《台湾武林杂志》在当今还真是武术界的良心之作,比起大陆很多武术杂志要办的真诚,可惜读完整本书,还是搞不清头绪,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龙驭球结构力学基础教程电子版?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龙驭球结构力学基础教程电子版(拳法的物理力学基础)

龙驭球结构力学基础教程电子版

对于内家拳的力学基础,台湾刘康毅先生出过一本专刊《台湾武林杂志•内功-武术能量学》,里面是节选的各家各派讨论内功的文章,《台湾武林杂志》在当今还真是武术界的良心之作,比起大陆很多武术杂志要办的真诚,可惜读完整本书,还是搞不清头绪。

在之前的第一章中,我给大家介绍了内家拳的来源、发展历史,传承特点及功法体系,有人赞之,有人诽之。在这里,我继续介绍《内家拳的科学》第2章第1节:拳法的物理力学基础。

出拳打人靠的是什么?有人说我肌肉发达,有力气,能举起上百公斤重物,我打人厉害?这是真的吗?但,我们有时也可以看到某些看起来瘦弱的人,却能发出很大的力气打人。这又是为什么呢?

打人,从物理学上来说,就是两个物体相互之间的碰撞。我们先看这样一个简单的高中物理实验:在光滑的地面上,左边一个向右匀速运动的小球A撞击右边一个静止的小球B,那么,撞击之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学过高中物理的人都知道,被撞击后,右边的小球B接受了小球A的动量和动能,将会被撞开。

对于这个撞击过程的物理力学分析是,运动的小球A撞击前受两个力:重力、地面的支持力,而静止的小球在被撞击前也受两个力: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不同的是,小球A具有向右运动的趋势,也就是具有动量和动能,其动量的大小P = mv(m为小球的质量,单位为千克,v是速度,单位为米/秒)。

在撞击后,运动的小球A将动量传递给静止的小球B,即P = mv,从能量传递来看,小球A传递给小球B的动能为:K = ½mv2 。

力和时间的乘积在物理中称为冲量(I),表示力在一段时间或位移中持续发生的作用。I = F·t,冲量是矢量,单位是牛秒。物体所受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增量。公式:Ft= m(v2-v1)=mv2-mv1

从这个简单的物理实验,我们可以看出,小球撞击的动量和传递的能量是与其质量和速度密切相关。物体受撞击时受到的力大小是F = m(v2-v1)/t =(mv2-mv1)/t。

我们再分析拳手挥拳击打时的物理力学原理,如把两个人都当做整体来看,出拳击打时,其实也就是拳手通过肌肉的运动,使部分或全部身体产生运动及速度,并将所产生的动量和动能传递给对方,来达到击打目的。

以下图为例,发拳击打时,出拳者蹬腿、扭胯、扭腰、转体、出拳,当拳头击打沙包的瞬间,出拳者共受4个力:重力、地面对人体的支持力、沙包对拳头的阻力及地面的摩擦力。

重力和地面对人体的支持力是很好理解的,当平稳站立在地面上,这两个力就一定是平衡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出拳者予沙包的击打力与沙包对拳头的阻力为一对瞬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同时,为保持出拳者的身体平衡,沙包对拳头的阻力与发拳者所受地面的摩擦力也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这样才能保持平衡。人体同时在承受以上四个力时,并保持了平衡。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出拳者予沙包的击打力量是与其动员的身体质量及出拳终末速度有关,而不是与出拳者感受到的手臂肌肉的紧张程度相关。出拳者击打对方身体时肌肉需瞬间紧张使自身成为一个刚体,保证动量有效地传递给对方,减少动量损失。正如李仲轩老人在《逝去的武林》中告诉大家的:“形意比武发力时,只在碰到对手身上的瞬间,手才握紧。同样的道理,只在打倒敌人的一瞬间,才露真形——这是五行拳的用法,只用一点,一点即可。大部分时间是存而不用,神经上有储备就行了。《西游记》里的妖精,关键时候才显原形,‘真身只在刹那’。”

所以,拳法为了增加击打力,就要尽可能动员更多的身体质量及加快出拳终末速度,出拳就应当在以上两点达成完美的统一。

不管是外家拳,还是内家拳,打人靠的都是身体产生的动量,发拳击打人体时作用的实效是动量冲击,而不是发拳者所感受到的自身肌肉紧张感觉。为了提高击打力,就必须动员尽可能多的身体质量,并提高动量传递的速度。

由于内家拳和外家拳训练方法不一样,动员的身体质量不一样,发力的动力肌肉不一样,动量在身体内传导的路径和加速方式不一样,训练出的力量不一样的,击打的效果不一样,所采取的应敌策略也就不一样。这就是内家拳与外家拳之间的重要区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