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在电影行业的传播方式(电影新媒体宣言)

从娱乐到艺术之路

1911年,当“法漂”意大利影评人乔托·卡努杜发表了一篇名为《第七艺术宣言》的论著时,可能连电影的发明者爱迪生先生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一定会想:你们这些法国小青年吃了几头蒜才会有这么浪漫的想法!

电影怎么会是一项艺术呢?在美国人的眼里电影本来就是为了给没有艺术修养的人看的“魔术”而已,它的发展和足球运动的发展轨迹差不多,都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城市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为了满足城市中下层蓝领工人肤浅的娱乐需求而已。

彼时的电影确实很难和艺术有什么关联,电影工业首先在美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美国电影工业的动机很简单就是为了满足老百姓的视觉刺激,就是为了赚钱。电影一开始的放映基本都在类似于夜总会这样的场所,因为内容都差不多。并没有多少人会觉得这是一项艺术活动,跟现在的好莱坞电影工业运作理念基本变化不大。但是在塞纳河边上端着咖啡思考人生的乔托·卡努杜却敏锐的觉察到了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未来的可能性。

新媒体在电影行业的传播方式(电影新媒体宣言)(1)

新媒体在电影行业的传播方式(电影新媒体宣言)(2)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的综合体基本上是一种“降维”呈现,它之所以一直存在着艺术和商业的争论也就在于此。如果看表演你可以去看舞台剧,如果听音乐你可以去听交响乐,如果看美术你可以去看画展甚至摄影展。电影这种大杂烩很难在某种垂直艺术形式上创造出超越单项艺术的可能,当然如果剪辑也算是一种艺术的话,蒙太奇算是电影产业创造出的独特艺术手法。

美国人从始到终都致力于电影的商业化,这就是美国人的思维,从电影发明后到现在一直如此,电影在绝大多数美国人的眼中就是一个赚钱的机器和娱乐工具。美国这边的商业电影发展的如火如荼,而欧洲这边以乔托·卡努杜为代表的理论家和电影艺术家却把电影这个新技术推向了“艺术化”的之路。电影的“艺术化”之路首先就是在近现代艺术中心的法国开始的。

新媒体在电影行业的传播方式(电影新媒体宣言)(3)

法国真是一个神奇的国度,任何思潮和思想都可以在温柔的塞纳河畔找到生存的土壤,既有浪漫的印象派,也有虐恋鼻祖“萨德大帝”;既有法国大革命,也有“存在主义”。当“ME TOO”运动在世界大行其道的时候,是法国女人站出来大喝一声:你们这群虚伪的婊子别指望在法国这里立牌坊!法国就从来不存在什么女权主义,如果你看过《法国悲情城市》(原谅我不能用这部电影另外一个更加直接表达法国意识的名字,因为是敏感词)。《法国悲情城市》其实就是意大利的《不可撤销》,同样是受到了侵害法国女人选择了竖中指和像男人一样的复仇。法国女人从来就没有感觉需要平权。

新媒体在电影行业的传播方式(电影新媒体宣言)(4)

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是中心,那么近现代艺术的中心当之无愧的就是法国,它诞生过无数文学和艺术大师,巴黎的左岸咖啡馆容纳了无数被自己的国家驱逐了的流浪艺术家。包括像美国著名作家亨利.米勒这样离经叛道的作家,他的作品在美国都不被接纳,还是二战时解放了巴黎的美国士兵把他的书带回到了祖国。

电影在法国的“艺术化”其实是印象派艺术在美术界获得了肯定之后的一个跨界延伸。当莫奈的“日出”照亮了欧洲古典艺术殿堂的时候,整个西方艺术界就充满了肆无忌惮的人文气息,让上帝的光环从森严的教堂走到了民间。莫奈他们这些印象派大师最辉煌的时候正好是电影技术被发明出来的时候,兴奋的塞纳河畔艺术家们充满了无限的创意,他们甚至把照片都进行过“印象派”创作,当然电影也逃脱不了艺术家们的“毒手”,早期带有实验性质的“印象派电影”就是电影艺术化道路上的一次大胆的尝试,虽然就像艺术派画家把照片进行再创作一样没有成功。

新媒体在电影行业的传播方式(电影新媒体宣言)(5)

1917-1928年间的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可以说是电影从娱乐到艺术的一次比较前卫的尝试,当时的很多欧洲电影人对于电影的认知有点过于前卫和偏激,但是电影作为“第七艺术”已经深入人心。直到1958年的法国新浪潮运动才真正树立了现代艺术电影的核心理论:强调拍摄具有导演“个人风格”的影片。

电影的艺术化之路再精神上是印象派艺术在其他艺术领域的延伸,在商业层面是欧洲为了和美国电影工业竞争而进行的一次探索之路。这个格局至今依然泾渭分明。美国负责商业电影创新,欧洲负责文艺电影创新。

对于电影首先应该是艺术还是娱乐的问题,至今仍然是困扰很多中国电影创作者和影评人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电影之所以能成为第七艺术是因为有很多艺术家参与了电影创作,而不是什么人来了都能从事艺术电影的创作。

就好比行为艺术,并不是任何人做一个行为就可以称之为艺术,而是艺术家把一些行为进行艺术化创作而诞生的一种可以解读的艺术形式。

无论在行为艺术领域还是电影领域都存在大量滥竽充数的人,他们往往喜欢把自己平庸的审美和一事无成的人生解释成为“艺术的一生”,就像梵高一样的活在未来。

新媒体在电影行业的传播方式(电影新媒体宣言)(6)

电影如果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繁荣一定要根植于沃土中,我们回过头来看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香港电影之所以繁荣是因为他们有李碧华、亦舒、金庸、古龙、黄霑这些从大陆过去的文学大师,这才有了吴宇森、王家卫、周星驰这些电影大师。就像当年的无论是法国先锋派还是新浪潮运动同样是因为电影生活在一片艺术沃土上才会滋生出电影的艺术化之路。

原则上任何一项活动都可以变成“艺术”,行为艺术、语言艺术、饮食艺术……只要有艺术家群体广泛参与。

首先你得是一个艺术家才有可能创作出艺术电影。而我们这个时代具有超前艺术家审美和前卫思想的人少之又少。可能绝大多数电影从业者连个“匠人”的技术活儿都做不好。

新媒体在电影行业的传播方式(电影新媒体宣言)(7)

从娱乐、艺术到“第五媒体”之路

电影自从诞生之日起首先是因为它的娱乐属性,后期是艺术属性,而一百年后的今天电影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方方面面,电影观众的群体不断扩大。它的媒体属性也越来越强。譬如无处不在的植入广告,无处不在的意识形态,更加有技巧和层次的精神表达,都让电影成为一种通过制造娱乐和艺术内容而进行广泛传播的“多维度媒体”,并且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包括中国。

2018年中国电影局从广电分离并入到了中宣部,这一个举措看似只不过换了一个部门其实也意味着电影从娱乐、艺术属性到媒体属性的彻底转变。这对电影而言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信号。

而在美国好莱坞方面的电影媒体化趋势也很明显,就是“ME TOO”运动封杀的“性侵制作人”哈维、凯文·史派西等明星。如果在一个纯艺术领域很难存在“封杀”的可能,因为艺术领域并不太重视私德,甚至一度传为佳话,艺术领域更看重艺术家的作品本身。只有在媒体领域才会因为创作者的“私德”而进行封杀,毕竟是要传播正能量。因此好莱坞“封杀”劣迹艺人也是电影从艺术转向媒体的一个最好佐证。

新媒体在电影行业的传播方式(电影新媒体宣言)(8)

1998年联合国主席安南把互联网定义为“第四媒体”,互联网成为了继报刊(纸媒)、广播(声媒)、电视(综媒)之后的第四大媒体形式(互动媒体)。如今的世界,报纸存在的意义已经不大,刊物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而广播则局限于特定的空间环境还是有它的价值,而电视未来一定是和互联网进行融合,成为互联网终端的一部分。而如今我想说“电影”已经成为了最具有纵深和层次的“第五媒体”。而电影作为“第五媒体”的意义不仅限于自己的阵地“电影院”。电影既是媒体形式也进行内容输出,它还可以作为延伸内容出现在任何一个媒体的任何一个话题上,像《战狼》拓展了军事话题,《红海行动》拓展了外交话题,《嘉年华》拓展了社会话题等等,甚至电影还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法律,甚至一个国家的命运。

新媒体在电影行业的传播方式(电影新媒体宣言)(9)

虽然前面四种媒体在内容和形式上略有不同,但是形式都是以新闻为重要的传播内容,而电影则完全抛弃了新闻,它更重要的在于“社会人文”、“意识形态”、“审美情趣”等这些深度文化意识形态的传播,更具有思想性和启蒙色彩。

2017年,中国地区的银幕数量递增到52179块比美国多了一万多,稳居世界第一。而全国观影人次为16.2亿,也是世界第一。而且这还不算电影带动的其他媒体的话题影响力,应该说电影虽然在产业上只有几百亿的产值但是它对一个社会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绝对是“国之重器”。

不管您愿意不愿意,电影作为“第五媒体”的时代真的已经到来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