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冻和霜冻的区别(霜冻是什么时候怎么形成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非常关注天气变化。霜降和霜冻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出现的状况是完全不同。我们都知道,天气变化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霜冻是一种天气现象,那霜冻是什么时候怎么形成的?霜冻和霜降的区别是什么?下面wed114结婚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内容。

霜冻和霜冻的区别(霜冻是什么时候怎么形成的)(1)

霜冻是什么时候

我国各地早、晚霜冻出现的大致时期是:东北、内蒙古一带早霜冻出现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晚霜冻出现在4月中、下旬;华北一带早霜冻出现在10月上旬至11月上、中旬,晚霜冻出现在3月中旬至4月上、中旬。防止霜冻的根本方法在于事前预防。主要方法有:选育耐寒早熟品种,短期早播,避过低温、霜冻危害期;加强田间管理,提高作物的耐寒力。

霜冻是指在一年的温暖时期里,土壤表面和植株表面的温度下降到足以引起农作物遭受伤害或死亡的温度。因此霜冻发生时,近地层的气温一般可以在0度以下;也可在0度以上、5度以下的范围内。有霜冻发生时,不一定有白色冰晶出现,这种情况有的地方把它叫作暗霜。箱冻又分春霜冻和秋霜冻。春霜冻出现在春末许多农作物已恢复生长的时期,这时期农作物的抗冻力较弱,容易受低温的伤害而影响生长。秋霜冻特别是早秋的霜冻出现时,天气还比较暖和,农作物还没有停止生长就进入越冬期,因此霜冻出现,会使秋熟作物过早地停止生长,引起产量降低,收获物质量变坏。

霜冻和霜冻的区别(霜冻是什么时候怎么形成的)(2)

霜冻和霜降的区别

从表面的意思看,霜降是渐冷、开始降霜。确切地说,霜并非从天而降,而是近地面空中的水汽在地面或地物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疏松的冰晶。随着霜降的到来,不耐寒的作物已经收获或者即将停止生长,草木开始落黄,呈现出一派深秋景象。

霜冻是指在生长季节里,夜晚土壤表面温度或植物冠层附近的气温短时间内下降到0°C以下,植物表面的温度迅速下降,植物体内水分发生冻结,代谢过程遭受破坏,细胞被冰块挤压而造成危害。

霜冻是什么时候怎么形成的?霜冻和霜降的区别是什么?霜降和霜冻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出现的状况是完全不同。我们都知道,天气变化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

霜冻和霜冻的区别(霜冻是什么时候怎么形成的)(3)

霜冻怎么形成的

霜冻定义:当某气象站某天观测到地面有白霜或地面最低温度≤0℃或地面有结冰时,则称该地出现霜冻或结冰。

(1)平流霜冻

由于较强的冷空气入侵而降温至0°C或0°C以下,导致霜冻形成,这种霜冻侵袭范围广,降温幅度大。

(2)辐射霜冻

晴朗无风或有微风的夜间,辐射冷却使地面或近地物体的温度降到0°C或0°C以下,导致霜冻形成。这种霜冻发生的范围相对小些。

(3)平流辐射霜冻

冷平流和辐射冷却共同作用而发生的霜冻。这种霜冻影响比较严重。另外,还有一种局部地区产生的洼地(谷地)霜。夜间,近地层空气冷却,坡地的冷空气下滑堆积于洼地或谷地而形成霜,多于秋季出现。这与“霜打洼地”的青海农谚相一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