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跟人打招呼要热情(为什么要打招呼)

当你看到标题时,心中的答案是否是:出于礼貌,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为什么跟人打招呼要热情?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为什么跟人打招呼要热情(为什么要打招呼)

为什么跟人打招呼要热情

当你看到标题时,心中的答案是否是:出于礼貌。

出于礼貌向其他人打招呼是日常生活中几乎不需要思考的行为,文化背景不同打招呼的方式迥异。打招呼也经常发生在陌生人之间,是发展其他社会关系的开端。在地球的一个角落,文明似乎尚未高度发达,他们日常打招呼时所常用的语言,似乎能够把“出于礼貌”的含义阐述得更有文明感。

“人为什么要打招呼?”这个问题变也得更有探讨的价值。

乌班图的问候语

在南非纳塔耳(Natal)北部有个叫做乌班图的部落中,人们见面最常说的问候语是“Sawu bona”,就像英语里的“hello”一样。它的字面意思是“我看见你了”。如果你是部落的成员,你可以回答说“Sikhona”,意思是“我在这儿”。这段对话的次序很重要,因为它传达出了一个信息,即:在你看见我之前,我是不存在的。换句话说就是,因为你看见我,我才得以存在。

这段对话暗含了乌班图(ubuntu)精神的一部分。他们是生活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土著居民,这个名词来源于祖鲁族(Zulu)的民间谚语:“Umuntu ngumuntu nagabantu”。这句话字面意思为:“一个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其他人”。如果你在这种观点的熏陶下长大,那么你之所以具有身份是因为你被其他人看见——即周围的人尊敬你,并承认你作为人存在。(引用《第五项修炼-实践篇上》)

打招呼的文字游戏

我们尝试把这个乌班图的日常问候抽象一下,玩个文字游戏:打招呼是源自礼貌,礼貌是出于尊重,尊重是你被承认作为人的身份存在,而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被其他人先看见并打了招呼。

打招呼,其本质是存在,并以人的身份。

假如一个人独自一个人时,那么这个人理论上是“不存在”的,或者不能确定是否以人的身份而存在。如果想要证明一个人的存在,那么首先需这个人被看见,然后这个人被打招呼。

比如猫和狗与人类“友好”打招呼,人类并给予回应,人类不能为猫狗以猫狗身份的存在提供证明。反过来,人类主动与猫狗打招呼,猫狗也不能为人类是以人的身份而存在提供证明。

很多时候猫狗并不回应人类的招呼,或许这意味着它们在告诉人类:你不是猫狗。人类与猫狗相处融洽源自长期的驯化,但并不能确定是人类驯化了猫狗,还是猫狗驯化了人类,但这并不影响彼此以互换身份的方式证明对方的存在,成为彼此的陪伴。

这种文字游戏的描述似乎更符合一种叫做“量子纠缠”的状态,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理论对微观世界的颠覆性描述。

上帝的猫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物理学发现,量子是人类迄今为止在微观世界的最小单位,无论是人,还是猫狗,本质上都是由量子组成,在这个层面上,宇宙万物并无差别。

人类通过科学手段观察到量子带有能量并且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相互影响“,每一个量子存在的状态取决于被观察到的那一刻的状态,我们称这种状态叫做量子纠缠。薛定谔的猫更为形象地描述了这种现象,换成佛教语言就是非生非死、即生即死的状态。

从某种意义上,人类在宇宙环境下,其存在可能犹如上帝放进地球这个盒子里的“猫”一样,由大气或者磁场包裹着,上帝不知道“猫”存在的真实状态,只有“猫”被观察的那一刻才知道他的真实状态。与薛定谔的猫唯一不同是,人类是上帝的猫。

那么上帝的“猫”是怎么知道自己存在的呢?我想应该就是被打招呼,是叫“喵”,还是说“你好”或者“say hello”,亦或“Sawu bona”呢?这取决于其他“猫”向他打招呼的方式吧。

回到现实的宏观世界,也就不难理解当一个人不被其他人表示出符合自己文化行为的尊重时,表现出人类相同的情绪:愤怒,甚至不惜诉诸武力。用礼貌传递尊重,用尊重传递存在。尊重的本意并不是对生理、性别、社会角色的尊重,而是对一个人被看见时,并被承认以人的身份存在所表达的量子纠缠状态。

人类的量子世界

量子理论似乎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人类孤独感、不安全感从哪里来,为什么有得人渴望获得更多关注。显而易见,打招呼会让人类自身的微观世界有意识与其他世界处于“纠缠”状态,被打看见、被打招呼,人们感受到存在感。有其他人的存在,世界变得热闹,人类的安全感随之而来!在每一个生命的重要时刻,总是有更多的人来到你的视野里来见证你的存在。

当人类自身微观世界的量子在其内部纠缠,精神(意识)世界将变得空寂如太空,不被看见,没有人来打招呼,无法确定自身是否为人的身份,甚至无法确定是否存在,其释放的内部能量足以让人心烦意燥,灵魂无处安放。

一方面每一个人需要不断被提醒自己的存在,另一方面越多的其他人与其打招呼,越会增强身为“人”的存在感。我们会用“刷存在感”来形容一个人过于高调的表现。高度的存在感所产生的优越感驱使着很多人通过各种手段获得更高的关注度,或者说这种深层次人性的特质是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根基所在。

换个角度,那些内心丰盈的人,独自一人的时候依然可以获取高质量存在感,源自他们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量子与宇宙中其它量子“完美”的纠缠,不需要通过来自外部世界的关注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