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热情带给苍茫的大地(将热血洒在丰收的土地上)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开栏的话: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江西这片红色热土上,各行各业涌现出一批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们坚守为民情怀,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展现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先锋形象,即日起,江西省委组织部新闻宣传处联合人民网江西频道,推出“我身边的共产党员”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把热情带给苍茫的大地(将热血洒在丰收的土地上)(1)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原院长颜龙安是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的开拓者、先行者和主要发明者之一,他几十年如一日投身于农业科研事业,将满腔热血洒在丰收的土地上,为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立志学农 致力农业矢志不渝

颜龙安出生于江西萍乡一个农民家庭,他的成长过程,少不了忍饥挨饿的艰苦生活。

从祖辈三代务农的经历中,颜龙安自小就受到“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刻骨铭心的教育,这深刻影响了颜龙安的求学与科研之路。

1958年,颜龙安从萍乡中学毕业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江西农学院。

“上大学以后,‘吃不饱’这个问题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所以我对于能吃饱饭的事情很关心。”颜龙安从此树立了“让稻田高产,让天下吃饱饭”的人生理想,他想为“吃饱肚子”的天下大事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毕业后,颜龙安毅然写出申请,希望回老家萍乡工作,到农业科研和推广生产一线进行水稻科学研究工作。他于1962年8月被分配至萍乡市农业局农技站,开启了50余年与泥巴、水稻打交道的农业科研和推广生涯。

1972年,颜龙安带领团队育成“二九矮4号A”和“珍汕97A”籼型水稻不育系,经过南繁北育连续四代回交,不育株率达100%,在杂交水稻育种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紧接着1973年,颜龙安及其团队成功选育出“汕优2号”“矮优2号”“汕优3号”等一批强优势杂交水稻组合,最早实现了野败“三系”配套。

1981年,籼型杂交水稻成果获国家发明特等奖,“珍籼97A”和“二九矮4号A”等不育系的发明是该奖项的核心内容。1987年发现的“萍乡显性雄性核不育水稻”,属世界首创。

据国家农业农村部统计,仅1982年至2003年,“珍汕97A”不育系配组的杂交稻累计推广种植18.744亿亩,占全国种植杂交稻总面积的47.59%,增产稻谷1874.4亿公斤,为国家粮食丰产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颜龙安为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应用和推广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得了国家发明奖特等奖1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江西省科学大会奖1项、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还获得中国作物学会科技成就奖、江西省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中华农业英才奖、袁隆平农业科技奖等奖项。

心系百姓 坚守科技服务“三农”初心

潜心农业50余年,育颗颗良种,攀科学高峰,作为一名农民的儿子,颜龙安始终怀揣“质本农来还农去”的初心。

多年水稻育种生涯中,颜龙安与农民结下了深厚情谊。农民把颜龙安当成自家人,每年收获的季节,各地的许多种植户都像走亲戚一样,到颜龙安那里说说当年的收成,谈谈来年的种子。

他曾兼任农民制种大军的免费技术指导,带出了致富一方百姓的萍乡杂交水稻制种产业,这些制种专业户,无论老少,都亲切地称颜龙安为“师傅”。

颜龙安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后,有些人认为,如果科研成果能够得到颜龙安的鉴定,价值必定会翻倍上升,而他只需轻轻签个名,便可以得到数目不菲的“咨询费”。

但这么多年来,他都坚持原则,不忘初心,抵制诱惑,不轻易给人鉴定。针对时下科学界出现的浮躁之风和弄虚作假的不端行为,他也十分痛恨。

“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要实实在在。搞研究是1加1等于2,多一点都不行。”颜龙安表示,搞科研来不得半点虚假,要能重复才是真实;科学研究不能急于求成,只有以客观的眼光去探求未知物质世界,才能获取事物内在的本质规律;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为了自身的利益驱使去扭曲事实。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和江西省土生土长的院士,他始终坚守科技服务“三农”初心,把保障人民粮食安全作为使命、让人民吃饱作为其毕生追求,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科技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颜龙安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永不停蹄 争做一棵科研常青树

“水稻育种研究是我一生的追求,已成为我生命中的重要部分。”颜龙安先后担任了萍乡市农业局副局长、科委主任、江西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无论身处哪个岗位,他都执着于农业科研,从未停止杂交水稻研究。

在漫长的水稻科研工作中,颜龙安作为一名研究人员时,夜以继日,寻找测交组合;成为院士的他依然没有脱离科研活动,经常以指导人的身份参加重要课题,并且对研究人员高要求、高标准,面对稻种培育方面的问题,他绝不马虎。

与此同时,颜龙安十分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颜龙安便积极培养年轻人,让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勇挑重担,在他的悉心指导和扶持下,团队中的技术尖子迅速成长、成熟。“我们愿意做年轻人的垫脚石,和他们协作攻关。”近年来,颜龙安带领团队选育出了多个超高产水稻新品种组合,有力促进了我国水稻优质化发展。

颜龙安还十分注重种质资源的“源头创新”,建立了江西省种类最丰富的野生稻种质资源库,把收集到的1000多份野生稻和优异种质资源作为基因源,从中提取高产、多抗、优质、适应性广等有利基因,将其集成到现有优良品种。

“颜院士特别叮嘱我,做研究一定要做创新性的工作,像我们育种的品种特别多,但是突破性的东西不多,所以我们团队一直坚持做突破性的种子资源的创制。”颜龙安团队成员、江西省超级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谢红卫深有感触,严谨与创新,是颜龙安这一生科研的写照与追求。

他和团队选育的“野香优航1573”,2019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该品种荣获 “江西省首届优质稻食味品质鉴评金奖”。“野香优航1573”的育成对江西水稻优质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2年6月,颜龙安团队的“矮秆密穗优质水稻恢复系R225及衍生系杂交稻的选育与产业化”成功入选2021江西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典型案例。该成果创新性提出“矮秆密穗”为核心的育种思路,选育的系列品种在江西、湖南等地大面积应用,近三年销售杂交稻种子2193.8万斤,新增利润6581.07万元,该项目荣获江西省2020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

“人的生命不单是岁月的刻画,最重要的是精神的谱写,多一点对人民的奉献,就等于延长了自己的生命。”颜龙安表示。年过八旬的他,依然和自己的团队奋斗在一起,努力整合江西全省的杂交水稻科研力量,实现他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攻关目标:再育成一个杂交水稻新品种,大幅度提高杂交水稻产量,向着优质高产多抗绿色超级稻新目标前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