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精神无私无畏(有一种精神永垂不朽)

有一种精神无私无畏(有一种精神永垂不朽)(1)

悲惨的童年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2月18日出生,雷锋在湖南长沙雷锋镇简家塘一户贫苦农民家里出生,这一年是农历庚辰年,父母给他取乳名叫“庚伢子”。

民国三十二年至民国民国三十六年(1943年至1947年),祖父雷新庭,父亲雷明亮, 母亲张元满, 哥哥雷正德相继悲惨死去,弟弟饿死在家中,年仅7岁的雷锋从此沦为孤儿,在六叔公和六叔奶奶的拉扯下,艰难地活下来。

有一种精神无私无畏(有一种精神永垂不朽)(2)

奋力拼搏

功勋卓著

1957年,望城县委机关工作模范;

1957年,望城县治沩工程治伪模范;

1958年10月—1960年1月 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红旗手,18次被评为标兵,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

1960年7月12日,被授予上等兵军衔;

1960年10月1日,7343部队颁发的奖状,上写“雷锋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成绩优异业经批准记二等功一次,特颁布发奖状以资奖励;

1961年11月20日,7343部队颁布发的奖状,上写“雷锋同志在国防施工中成绩优异业经批准记三等功一次,特颁发奖状以资鼓励;

1962年2月23日,共青团中央颁发的奖状,上写“雷锋同志在担任中国少年先锋队辅导员的工作中积极负责成绩显著特予表扬;

1962年5月8日,共青团抚顺市委颁发的奖状,上写“奖给少先队优秀辅导员雷锋同志:保持光荣,继续前进;

2009年9月10日,雷锋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2018年9月,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评“全军10位挂像英模”之一;

有一种精神无私无畏(有一种精神永垂不朽)(3)

人民勤务员

从一九六一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他出差的机会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也就多了。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有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车站换车,出检票口的时候,他发现一群人围着一个背着小孩儿的中年妇女。原来这名妇女从辽宁去吉林看丈夫,一不小心把车票和钱都丢了 ,雷锋连忙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眼含热泪地问:“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住哪的?是哪个单位的?”雷锋回答道:“我叫解放军,家就住在中国。”

五月的一天,雷锋冒雨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干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雷锋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牵着一个小女孩,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想都没想,脱下身上的雨衣就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她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直发抖,就把自己的贴身衬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们早饭没吃,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便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雷锋说 :“不要感谢我,应该感谢党和毛主席啊!”

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光荣应该归于党,归于热情帮助我的同志,至于我个人做的工作,那是太少了,我这么一点点贡献,比起对我的要求和期望还是非常不够的……”

有一种精神无私无畏(有一种精神永垂不朽)(4)

钉子精神

施工任务中,雷锋整天驾驶汽车东奔西跑,很难抽出时间学习,雷锋就把书装在挎包里,随身带在身边,只要车一停,没有其他工作,就坐在驾驶室里看书。他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

有一种精神无私无畏(有一种精神永垂不朽)(5)

特殊的星期天

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疼得很厉害,他来到团部卫生连开了些药。

开药回来后,见一个建筑工地上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施工,原来是给本溪路小学盖大楼。烧水棚旁有几辆空车,雷锋推起一辆就走,加入到运砖的行列中去。广播员小姐得知情况去采访他,问他为什么来,叫什么,哪个部队的。他说:“我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我和大家一样,只要尽了自己的一点义务,也算是有一份力尽一份力。”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就接着干活去了。广播员广播了有位解放军战士在休息日来帮忙的这件事,工人们受到鼓舞,一个个都更卖力的干起来,还与雷锋比赛。于是这天下午提前了两个小时完成了当天的任务。他干完活还上车取了军装不留姓名就走了,其实管理员爷爷看到雷锋的军装里夹了一封他替王大力捎的信,爷爷当雷锋是王大力,引起了一场误会。

有一种精神无私无畏(有一种精神永垂不朽)(6)

可敬的“傻子”

一九六零年八月,驻地抚顺发洪水,运输连接到了抗洪抢险的命令,雷锋忍着刚刚参加救火被烧伤的手的疼痛又和战友们在上寺水库大坝连续奋战了七天七夜,把手指甲都弄破了,被记了一次二等功。

望花区召开了大生产号召动员大会,声势很大,雷锋上街办事正好看到这个场面,他取出存折上在工厂和部队攒的200元钱,跑到望花区党委办公室要捐献出来,为建设祖国做点贡献,接待他的同志实在无法拒绝他的这份情谊,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辽阳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时候捐献给了辽阳人民,在我国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他为国家建设,为灾区捐献出自己全部的积蓄。

有一种精神无私无畏(有一种精神永垂不朽)(7)

模范班长

一九六一年九月,全团上下一致推举雷锋为抚顺市人大代表。雷锋参加完人代会回到连里就担任了二排四班班长,在他的带领下,四班成了“四好班”,雷锋也成了全连的四好的班长。

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锋见公路上一位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小孩,手里还拉着一个小孩,身上还背着包袱,在哗哗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着。雷锋忙上前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大嫂从外地探亲归来,要去十几里外的樟子沟去,她着急地说:“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浇迷糊了,这还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 雷锋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个大一点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沟走去,宁愿自己淋得透湿,也不让她们受罪。他们一直走了两个多小时,才把那对母子安全送到家。

有一种精神无私无畏(有一种精神永垂不朽)(8)

雷锋精神永垂不朽

1962年8月15日上午8时,雷锋与战友乔安山在准备前去洗车时,雷锋下车指挥倒车,车轮打滑,碰倒了一根电线杆,这根电线杆打到了雷锋左太阳穴上,雷锋当即昏死过去,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2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日12时5分不幸英年早逝,年仅22岁。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曾为雷锋题词及发表号召,此后每年的3月5日都成为官方指定的“学雷锋日”。雷锋精神的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

新时代,我们的残疾人也积极发扬“雷锋精神”,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了自己践行一生的准则。

生于1940年的周俊明,14岁就参加了工作。26岁时因公受伤失去了右臂,断臂之痛还没有复原又失去工作,从此艰难度日。但是,面对命运的捉弄,周俊明没有轻言放弃。65岁那年,他走进了老年大学,开始用左手学绘画、练字。为了克服左手绘画的不便感,他拿出了年轻时干活的那股坚强劲,坚持每天作画练字,终于有所成效。

有一种精神无私无畏(有一种精神永垂不朽)(9)

有一种精神无私无畏(有一种精神永垂不朽)(10)

2012年12月,周俊明老人发起建立了“成都龙泉驿诗书画教师志愿者协会”,随后又招收300余名志愿者教师为青少年学生授课,并逐步延伸到社区和村开设教学分点,让更多的青少年有学习的机会。

人们见周俊明成天从早到晚忙个不停,不像有病的人,倒像一个精力充沛的年青实干家。有人问他:“老周啊,你又出钱,又出力,不顾自己的身体,拼死拼活地干,图个啥?”,他乐呵呵地回答:“我不想让自己白白地来一趟人世,即便是独臂残疾、年迈古稀、身患绝症,我也要把握好有生之年,用左手也要留下对人民有用的东西,诚心诚意向社会无私奉献自己最后的光和热!”。

52年前,陈永根出生在红花村一个普通的农家。一天天长大,家人却发现他不能像其他正常孩子一样走路,因为他的左脚不能沾地。家人带着陈永根去医院检查,结果患了脱骨症,如果不及时截肢,可能危及生命。还不到2岁,陈永根永远失去了左腿,一生都与拐杖相伴。

有一种精神无私无畏(有一种精神永垂不朽)(11)

从懂事起,陈永根就有一个愿望:“自己没了腿,没了健康,但是要通过努力,让更多的人拥有健康。”初中毕业以后,陈永根来到龙泉卫校学习中医。从那时起,陈永根便立志成为一名医生。

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在村里,村民们每天都会见到陈永根穿着白大褂,背着药箱,手杵着拐杖一步步蹒跚的身影。30多年的时间里陈永根走遍了红花村的每一个角落,他几乎给每一户村民看过病,抓过药,聊过天。村里的每一个人都认识他。

“年轻时,陈医生还走得快,手脚正常的人都赶不上,现在年岁大了,他腿也没有那么灵活了,走得很慢了。”家住卫生站旁的村民蒋忠贵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33年里,陈永根拄着拐杖走遍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累计行程18万里。陈永根说,拥有健康的左脚是他今生的遗憾,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保了一方百姓的健康,这让他感到十分欣慰。“只要村民还需要我,我就不会停下出诊的脚步,直到再也走不动的那一天。”

有一种精神无私无畏(有一种精神永垂不朽)(12)

当别人需要帮忙的时候

而你刚好伸出手

这就是“雷锋”

快,关注龙泉驿残联,一起学“雷锋”~

有一种精神无私无畏(有一种精神永垂不朽)(13)

有一种精神无私无畏(有一种精神永垂不朽)(14)

有一种精神无私无畏(有一种精神永垂不朽)(1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