讴歌要求首保三个月或3000公里(孟老师讲讴歌试车报告)

要说对讴歌的印象,很多都是拼凑出来的:2008年11月MDX的四驱特性;2010年5月RL的内饰工艺,2011年10月RDX的个性跨界,再有就是2016年8月CDX超越同级的动力总成,每一项都是和测试车的记忆,也算是各自的亮点。如果把这些点抽几样再加几个会怎样?之前没想过,现在有了,来自一个叫TLX-L的全新车型。

讴歌要求首保三个月或3000公里(孟老师讲讴歌试车报告)(1)

有几个关键词很重要:加长125mm、车长4米98,轴距2米9、中型车、8速双离合变速器,内饰质感很棒,驾驶和乘坐都带着高级感,可以和3系Li、C级、A4L叫叫板。为了让你更简单的了解TLX-L,我只选择最有特点的说,其它能写出长篇大论的一概忽略。

讴歌要求首保三个月或3000公里(孟老师讲讴歌试车报告)(2)

加长后的TLX参数上很漂亮,再也不会因为尺寸小拿不出手了。4981mm的长度和1854mm的宽度直接碾压同级BBA,甚至比标轴E级还长56mm;2900mm的轴距没有优势,比BBA整体短了8-20mm。说实话视觉效果也的确如此——又大又宽。

讴歌要求首保三个月或3000公里(孟老师讲讴歌试车报告)(3)

前脸儿精致度很高,(钻石五边形)中网上的发散设计很洗脑,晶莹剔透、好像每个角度都反着光,官方叫做Precision Concept Design;大灯更狠,矩阵式的LED灯组几乎把灯腔空间全部占满:5个带透镜的主灯、一条行车灯外加LED转向灯都是标配,只有LED前雾灯从中配以上才有的。

讴歌要求首保三个月或3000公里(孟老师讲讴歌试车报告)(4)

讴歌要求首保三个月或3000公里(孟老师讲讴歌试车报告)(5)

原本以为车型定位终止于精致熟男的形象,没想到车尾却流露出小躁动。故意添加的扰流板、对称设计的双边共两出的排气、尾部扩散器以及大5辐轮圈都给TLX-L带出年轻感,漂亮也协调。车轮尺寸:中高配用的是245/45 R18,其它为225/55 R17。

讴歌要求首保三个月或3000公里(孟老师讲讴歌试车报告)(6)

中规中矩的内饰不够出彩,整体造型偏保守,这倒是讴歌的一贯风格。屏幕尺寸不算抢眼,但它有两块,上面的显示导航,适合平视看;下面是娱乐和空调系统的显示区,可触屏,操作也顺手,属于实用主义。

讴歌要求首保三个月或3000公里(孟老师讲讴歌试车报告)(7)

挡把是传统的,而并非海外版9AT的按键式,是遗憾也能理解。如果放在BBA竞品圈子里,是个车型都是电子挡把,且一个赛一个有设计感,但如果放在日系高端序列中,英菲尼迪、雷克萨斯也都差不多,即便是顶级的LS也不例外的用了传统挡杆,也许这就是日系车对机械部件的理念吧。其实讴歌CDX已经在用了,看着确实不赖。

讴歌要求首保三个月或3000公里(孟老师讲讴歌试车报告)(8)

有个观点我很认同,“本田总部”应该在车型研发上更有偏向性,挂本田标的车做到实用好用便宜,而讴歌才是拉升档次的主力军,可现状两者差距太小。如果想整体保证高品质也行,那就把差异放在设计上吧,至少高端、豪华的氛围要浓,夸张的设计也可以尝试下。

讴歌要求首保三个月或3000公里(孟老师讲讴歌试车报告)(9)

内饰的材质和手感都是讴歌的高水准,座椅、皮革触感很好,接缝处很见功底。我印象最深的是按键阻尼,自打早年间MDX、RL就真心喜欢,键程短、手感肉肉的,特别棒。不得不再次说起日本人的偏好风格,他们很会抓人,尤其是从小东西的用户体验。

讴歌要求首保三个月或3000公里(孟老师讲讴歌试车报告)(10)

刚才说了,屏幕分上下两块。下面的可以手触屏,操作时会有震动回馈,挺少见的。要说菜单设计、配色真的太美式了,按钮很大,瞥一眼就能看清;而蓝色就像老美的最爱,很多源自美国开发的车都类似,需要打个比方吗?比如……塞纳。我倒是很喜欢,一直做图写字都偏爱深蓝底色 白字,干净清楚,透着沉稳和高雅,绝对安全色。

讴歌要求首保三个月或3000公里(孟老师讲讴歌试车报告)(11)

我从来不怀疑本田家族的空间设计,甚至带着期待看每辆车。挡把前大片的开阔地可以让设计师玩耍,搁别的车直接加个防滑垫就能拿满分,可在讴歌设计师手里却偏偏要做个夹层,关闭时下层能当暗格,打开后又能成为大片开阔地,我猜想,这位强迫症设计师八成是个处女座。

讴歌要求首保三个月或3000公里(孟老师讲讴歌试车报告)(12)

中央扶手里很热闹,忽略掉乱七八糟的零食,12V电源和USB插口也可以看一眼就过,我在意的是两侧预留的走线槽会让手机充电很方便,走心的设计。

讴歌要求首保三个月或3000公里(孟老师讲讴歌试车报告)(13)

座椅得好好看看,身为高端品牌,讴歌就该在舒适上下功夫,做出档次感的差异。先说结果:第一印象挺好的,座椅厚重又充实,靠背的柔软度也到位,与身体的传达很明确——属于软乎的,但至少保留了30%的运动和包裹感。

讴歌要求首保三个月或3000公里(孟老师讲讴歌试车报告)(14)

前排坐垫提供长和变态长两种选择,按钮在座椅的左前侧,我建议你把坐垫整体向上翘,承托感会非常明显。棕色的皮质与黑色缝线有点考究,色彩超喜欢,早知道穿同色系的中帮皮靴合影了。

讴歌要求首保三个月或3000公里(孟老师讲讴歌试车报告)(15)

拉开右后门,紧凑的按键一下子就有高级感带入。老板键、电动后遮阳帘、天窗和窗帘控制、座椅加热都在这。细看还有更讲究的,就在木板和电镀装饰条的旁边暗藏了一条氛围灯,据说晚上车里特梦幻;天窗在关闭状态下轮廓一圈也能亮,只可惜我等不到天黑就要离开。

讴歌要求首保三个月或3000公里(孟老师讲讴歌试车报告)(16)

TLX-L比外海版加长了125mm,一点没剩全留给了后排,从今往后,你可以在BBA、英菲尼迪、凯迪拉克之外又多个高端选择,剩下的就是纯粹的比比风格、聊聊喜好了。另外,如果一辆中型车轴距超过2900mm,基本就等于保送学生,车内空间一定不会差。

讴歌要求首保三个月或3000公里(孟老师讲讴歌试车报告)(17)

身高1米8的乘客坐后面相当宽敞,腿部空间超两拳没问题;椅垫同前排一样的质感,柔软度没问题,靠背角度也合适,稍有不足的是座垫偏短,腿的承托一般。

讴歌要求首保三个月或3000公里(孟老师讲讴歌试车报告)(18)

椅垫的两侧尤为软,要是拍视频一定会说片腿下车的便利性。我们试驾的是顶配车,后排中央扶手上有个显示屏控制区,主要是针对音响的调节。总的来说,有空间、配置也够、又带着点逼格,行了,可以拉出去互怼了……

讴歌要求首保三个月或3000公里(孟老师讲讴歌试车报告)(19)

这回国产的只有一个排量,2.4L自然吸气发动机配8速DCT双离合变速箱,听着有点熟悉,但在TLX-L上,功率已经拉到208马力,相当可以了。海外的3.5L 9AT版本应该不会或很难投放国内了,据说,在调研中实际购买的需求很小,投入产出比太低。也好,省得选择性障碍。

讴歌要求首保三个月或3000公里(孟老师讲讴歌试车报告)(20)

2.4L发动机挺有劲,日常驾驶完全有富余;低车速下1500-2000rpm略有一点点抖,之后会很快缓解;8速双离合变速箱匹配得不错,整个升挡过程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其实这是个很好的状态。动力敏感的阶段从2500rpm开始,如果换成运动模式会很好玩。

讴歌要求首保三个月或3000公里(孟老师讲讴歌试车报告)(21)

四种驾驶模式能让TLX-L从沉稳变乐趣,ECO、NORMAL、SPORT和SPORT 在设定上可以做到明显差异,无论在转向力度、变速箱反应还是四轮转向的灵敏度上。感觉最清晰的是油门响应和降挡速度,ECO模式下属于不着急不着慌,同样的油门力度,标准模式下会等上1-2秒后降一挡;而运动则大不同,稍微多踩一点油门就降挡,通过变速箱和加速力度的反馈,经常会神速的降2挡以上,之后的玩法就刺激多了。

讴歌要求首保三个月或3000公里(孟老师讲讴歌试车报告)(22)

底盘和减震器的风格就像座椅一样,初次接触会觉得柔软舒服,明显比之前的车沉稳收敛多了;可一旦速度起来,驾驶模式切换到运动,骨子里透出的运动基因就开始暴露,偏沉的转向,并不笨的加长车身,以及悬架的快速回弹都传递着相同的意思——运动与舒适三七开。TLX-L和标轴版都提供了PAWS四轮转向系统,幅度在±1.8度,数值不大,日常驾驶也很难感觉到,等拿到测试车吧,让它去同事许云鹤的玩车节目里溜溜,一定能直观的了解并激发更大运动潜质。

讴歌要求首保三个月或3000公里(孟老师讲讴歌试车报告)(23)

关于TLX-L,我喜欢:

1、外观有新鲜劲,尤其车头的LED矩阵大灯,很有气势

2、讴歌的内饰品质,触感都非常好

3、发动机参数有料,变速箱表现不错

不喜欢:

1、内饰的新鲜度不够,有点过时。

2、个别下放的配置没有出现,比如CarPlay、右侧摄像头并线辅助

讴歌要求首保三个月或3000公里(孟老师讲讴歌试车报告)(24)

这不是个详细的试车报告,只是对讴歌TLX-L的短暂接触分享,找一些重要的和兴趣点。好消息是讴歌终于拿出了针对中国市场的全新车型,“轴距加长125mm”是个很棒的广告语,我倒是希望日系和德系的三大品牌可以相互对垒,看的精彩,选着过瘾。当然最关键是价格,TLX-L会在11月10日上市,目前得知的会有5款车型,我猜起售价应该不会超过30万,好了,10号见。(图/文/摄 孟庆嘉)

本文来源于:老司机App,更多内容请打开“老司机”观看或点击了解更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