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的二部创意曲是乐曲还是复调(巴赫二部创意曲)

巴赫的二部创意曲是乐曲还是复调(巴赫二部创意曲)(1)

巴赫的二部创意曲是乐曲还是复调(巴赫二部创意曲)(2)

文稿|雨轩

编辑|雨轩

前言

巴赫的《二部创意曲》是一系列作品,通常指的是他的《二部创意曲集》(Two-Part Inventions),由30首小型钢琴作品组成。这些作品是巴赫早期创作阶段的产物,创作于1720年左右。

《二部创意曲》展示了巴赫作为作曲家和键盘演奏家的才华,并且被视为练习和教学的杰作。这些作品旨在锻炼学生的手指灵活性、独立性和技巧,并使他们熟悉对位写作中的常见模式和技巧。

巴赫的创作目的是通过这些作品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音乐基础,并培养他们对于音乐结构和和声规律的理解。

巴赫的二部创意曲是乐曲还是复调(巴赫二部创意曲)(3)

《二部创意曲》中的每一首作品都以两个声部进行,展示了对位写作的不同技巧和风格。这些作品结构简洁、清晰,旋律优美、流畅,同时注重声部之间的和谐与对话。

巴赫在这些作品中巧妙地运用了转调、复述和对位变化等手法,展示了他对于音乐构思和编排的高超技巧。

巴赫的二部创意曲是乐曲还是复调(巴赫二部创意曲)(4)

曲式结构

在《二部创意曲》第一首中,巴赫巧妙地运用了主题和对题作为构建音乐作品的关键元素,使其充满内涵、结构完整且流畅。

主题以弱起的节奏型开始,呈现出巴赫精心设计的抑扬格语气。其次,主题中隐含了上行级进的骨干线条c1-d1-e1-f1-g1,为旋律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最后,在下属音f1之后,出现了向下迂回的动机f1-d1-e1-c1,成为旋律装饰的重要材料。

巴赫的二部创意曲是乐曲还是复调(巴赫二部创意曲)(5)

因此,主题可以拆解为两个部分:材料I为上行级进四音列c1-d1-e1-f1,材料II为小三度下行模进四音列f1-d1-e1-c1。这两个材料在后来的音乐发展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另一块重要的"砖头",对题,同样具备严谨的构思。从横向看,高声部从主题到对题的连接自然流畅,形成了一条迂回上行的旋律线。具体来说,对题延续了主题中c1-d1-e1-f1-g1的上行骨干音列,并通过(a1)-b1-c1-d2继续上行,非常流畅。

巴赫的二部创意曲是乐曲还是复调(巴赫二部创意曲)(6)

虽然a1在作品中是装饰音,但它在结构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原因有两个:第一,该音的加入让上行级进的旋律骨干音获得了延续;第二,它使得两个声部在拍点上的四度碰撞得以下行解决。整个第1小节可以看作是C大调主音c1到c2的高八度转移,和声整体可视为主和弦的延伸。

到了第2小节,骨干音运动到了d2,和声也进入属和弦。从纵向看,高声部的对题与低声部的下八度模仿通过强功能的和声设计结合在一起。因此,对题与主题之间存在着横向和纵向的双重联系。

巴赫的二部创意曲是乐曲还是复调(巴赫二部创意曲)(7)

尽管《二部创意曲》第一首只有22个小节的长度,却展现了完整的巴洛克时期二部曲式结构。作为奏鸣曲式的前身,巴洛克时期的二部曲式灵活而简洁,已经包含了呈示、对比、展开、再现等重要的结构要素。

具体而言,第一部分呈现了主题并在主调和属调上发展。第二部分兼具展开和再现的功能,可以看作奏鸣曲式展开部和再现部的前身。然而,在巴赫的作品中,很少有直接原样再现的主题,甚至展开和再现的分界点也较为模糊。

巴赫的二部创意曲是乐曲还是复调(巴赫二部创意曲)(8)

在《二部创意曲》第一首中,作品的第一部分为1-6小节,采用了2 4的分句结构,并以G大调的完满终止作结。第二部分为7-22小节,旋律从G大调开始,经过C大调转向a小调,并在第15小节形成a小调的完满终止。

随后,曲子朝向d小调、F大调等下属调性方向进行。最后,乐曲并没有明确呈现主题的再现,而是将调性回归到C大调。从调性布局来看,形成了"主-属-下属-主"的平衡结构,体现了调性的呈示、展开和回归的结构思维。

巴赫的二部创意曲是乐曲还是复调(巴赫二部创意曲)(9)

“变化”与 “重组

在《二部创意曲》第一首中,巴赫通过对主题和对题材料的原型和变体进行多次重组和呈现,跨越不同的调性和调式,实现了作品的高度凝练和统一,犹如一首精心构思的诗歌。通过谱例3可以看出,将原谱第5-6小节置于中间,并将其中的材料分解为A、B、C、D、E、F六个部分。

巴赫的二部创意曲是乐曲还是复调(巴赫二部创意曲)(10)

高声部中的A部分来自材料II-2,通过对题的移位衍生出来,将第二个音符d2下移八度,并进行节奏微调。这样的处理使得高声部紧密结合对题材料,同时使高声部旋律获得有效的低音点d1和随后七度的大跳发展形态。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材料II-2的变体使用描绘了G大调属七和弦的形态;从微观的角度来看,材料II-2中装饰音的加入使得第二拍不稳定的四度瞬间下行解决,形成了宏观上的属七和弦内部的V7-I-V7的微观和声细节。

巴赫的二部创意曲是乐曲还是复调(巴赫二部创意曲)(11)

B部分是主题的倒影I-5,去掉了尾音,并与材料I-4顺势向上模进相结合。

C部分通过对题原型的分解成II-3、II-5,在前者的四度框架上通过32分音符的装饰得到II-4(这一装饰与对题中逆波音的节奏形态相呼应),对后者进行倒影和节奏变化得到II-6,然后将II-4和II-6重新组合。

低声部中的D部分来自主题原型,改变了尾音,使其与G大调的V7-I和声相适应。E部分是由主体分解而来的材料I-1,经过时值扩大后,顺势级进并与上声部进行对比。F部分则是由对题分解而来的II-5,经过节奏变形和微调得到。

巴赫的二部创意曲是乐曲还是复调(巴赫二部创意曲)(12)

“表层”与 “深层”

《二部创意曲》第一首的第3-4小节展示了从深层骨干设计到表层材料填充的过程。谱例4A下方提炼出了作品中深层的二声部对位框架。

高声部从最高点a2开始级进下行,依次经过g2-f2-e2-d2-c2-b1到达低点a1。低声部则以d1-e1、b-c1、g-a-b-c1的上二度材料模进。两声部对位框架的结合暗示了功能明确的和声,即VII7-III、V7-I、III7-VI的根音上四度强功能进行。

巴赫的二部创意曲是乐曲还是复调(巴赫二部创意曲)(13)

接下来,作曲家以骨干音为支点延伸出音乐的基本轮廓。具体过程是,高声部分别以a2、f2、d2、b1作为支点向前延伸,形成下行和上行的四音列。低声部则通过将d1、b、g三个骨干音下方的三度向前展开,并通过经过音形成连续上行的四音列。

这些四音列的设计都与作品的主题材料相关。在此基础上,作曲家在高声部填入了主题材料的倒影,并将其尾音的跳进调整为下行级进,使主题材料完美地融入到下行级进的骨干音中。

低声部的材料通过主体的分裂形成四音列,并进行了时值扩大处理。在表层材料中,两个声部以三度和六度为主进行结合,满足了八度二重对位的技术要求。

巴赫的二部创意曲是乐曲还是复调(巴赫二部创意曲)(14)

“横向”与 “纵向”

巴赫巧妙地设计了连续的根音上四度的强功能和声进行:vi - V7/ii - ii - ii2 - V56 - I - V2/VI,并从中提取了一个连续级进下行的旋律线a2 - g2 - f2 - e2作为高声部的骨干。

在装饰方面,第15小节中,巴赫巧妙运用了主题倒影的变体,将a2 - g2的声部延长了整整一个小节,并与低声部下十一度模仿后的声部e1 - d1相契合。

巴赫的二部创意曲是乐曲还是复调(巴赫二部创意曲)(15)

第16小节中,两个声部都使用了主题的原型,但调整了尾音。伴随着高声部g2 - f2的延留音解决,低声部下十二度模仿后形成了d1 - c2 - b的声部进行,与ii - ii2 - V56的功能序进相匹配。

第17小节中,通过使用主题倒影材料,高声部保持在f2的位置,形成有准备的和弦七音,直到第18小节的装饰后级进下行解决到e2。

巴赫的二部创意曲是乐曲还是复调(巴赫二部创意曲)(16)

笔者观点

巴赫的《二部创意曲》以其独特的音乐结构和曲式特点而闻名。这部作品的音乐结构以两个声部的对位为基础,并通过精妙的和声处理和曲式构建展现其艺术魅力。

音乐结构方面,作品由多首独立的创意曲组成,每首创意曲都是一段短小而精练的音乐片段。每首创意曲以清晰的主题开始,并通过对位技巧和和声处理进行发展和变奏。整个作品以前奏曲作为引子,引出后续的创意曲集。作品的结构紧凑,旨在展示对位和和声的精妙结合。

巴赫的二部创意曲是乐曲还是复调(巴赫二部创意曲)(17)

曲式特点方面,巴赫在《二部创意曲》中运用了多种曲式形式,包括对位曲式、变奏曲式和序列等。创意曲的主题被巧妙地进行变奏和发展,展示出巴赫卓越的作曲技巧。

对位技巧在作品中得到充分展示,声部之间通过对位的交错、反应和对话来创造音乐的丰富层次。同时,和声处理的巧妙运用使声部之间的纵向结合更加和谐和富有音响效果。

巴赫的《二部创意曲》不仅展示了对位和和声的完美结合,还体现了他在音乐创作中的创新和表达能力。

这部作品通过其精心设计的音乐结构和曲式特点,创造出富有情感内涵和美感的音乐世界。其对位和和声的技巧被后世作曲家广泛借鉴和发展,并对音乐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巴赫的二部创意曲是乐曲还是复调(巴赫二部创意曲)(18)

参考文献

[1]官宇.凝练之笔,纯粹之诗——巴赫《二部创意曲》第一首的结构主义美学[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22(03):142-153.

[2]谭雁丹.浅谈巴赫《二部创意曲》装饰音的演奏[J].戏剧之家,2021(36):67-68.

[3]雷超仪.巴赫二部创意曲的创作特征与演奏分析[J].艺术评鉴,2019(12):62-63 69.

[4]孙洋.巴赫《二部创意曲》BWV772的演奏分析[J].北方音乐,2018,38(01):93.

[5]魏鹂娆.浅述巴赫《二部创意曲》中部分曲目的分析[J].黄河之声,2016(21):7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