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经纬路未来发展(榆次经纬路现顺城西街)

榆次位于晋中平川,是石太线和同蒲线的交叉点,运输条件极为便利,燃料资源非常充足。晋中、晋南又是棉花主要产区,正太铁路的建成催生了榆次的近代工业之一的纺织业。解放后,在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管理下,几个与纺织业相关的大型国有企业相继落户榆次,榆次的工商业得到了快速扩张,并使榆次成为山西重要的轻纺城市之一,同时也对榆次城市格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榆次经纬路未来发展(榆次经纬路现顺城西街)(1)

1954年经纬厂开工庆典

榆次解放后,在华东纺织管理局领导下,中国最大的纺机制造企业——经纬纺织机械厂筹委会于1950年9月在上海成立,经专家考察,认为山西榆次纺织工业基础比较雄厚,纺织业发展前景十分可观。于是,筹委会决定将厂址建在地形开阔,水源充足,排水条件良好,适宜于大规模建设工厂的郭家堡村附近。1952年,郭家堡村广大农民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献出肥沃土地3000多亩,相当于本村土地的二分之一。同时农民积极参加了建厂劳动,有的让出住房供建厂使用,有的组织马车队承担运输任务,有的为建厂人员供应蔬菜食品。使赵、寇村、韩村、高村、东营村组织成千上万妇女儿童打碎石、抬搬运送建设材料。外县外地纷纷支援,解放军运输车辆大力协助。整个工地呈现出一派工农联盟、军民合作共建的繁忙景象。 1954年 8月经纬纺织机械厂建成投产,对加快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了重大作用。经纬纺织机械厂的建成,也对榆次经济文化特别是纺织工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经纬纺织机械厂带动了榆次大批民营纺机生产企业的发展。经纬厂建厂初期大批技术人员来自上海,因此经纬厂区又有“小上海”之称。

榆次经纬路未来发展(榆次经纬路现顺城西街)(2)

经纬厂原厂门

1952年建厂时,经纬厂至同蒲铁路之间,除郭家堡村外还是大片农田。如今,经纬厂区已经与市区连为一体,尤其是顺城西街穿过厂区与108国道连通后,经纬厂已完全融入市区。经纬厂与顺城街(原八一饭店处)连接段街道原名为“经纬路”(拓宽改造后更名为“顺城西街”),顾名思义通向经纬厂之路。可是,建厂时的经纬路,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路两侧是郭家堡、窑上村彼此交错的田地,其中不乏草荆丛生的坟地,今液压厂宿舍处是有名的寇家坟,每逢清明寒食节到来,早晨在今三中操场之偶便可拣到祀奠的苹果和糕点。当时郭家堡村通向城里的土道有两条:一条是从郭家堡村北绕窑上村入北门;一条从郭家堡村南入西门。这两条路并非是通向厂里的捷径,所以在建厂时规划了一条铁路、一条公路。铁路从过去的西车站北直通厂车间的中心。公路是将原来无名的草荆丛生的弯曲小道扩建而成。它穿过郭家堡的东西门通向榆次城北门。

榆次经纬路未来发展(榆次经纬路现顺城西街)(3)

经纬路东端的潇河商场

此后经纬路又进行了多次大规模修建扩建,1956年,将原4米宽的土路扩为5米,上铺碎石,东与西顺城路衔接,与太长(太原一长治)公路在潇河商场处成垂直交叉。

榆次经纬路未来发展(榆次经纬路现顺城西街)(4)

1958年建成的榆次市第一人民医院

1958年,在路东头南边兴建了榆次市第一人民医院。1961年经纬路的农副产品集市贸易也活跃起来。由于经纬厂规模日益的扩大,1964年在离市医院西100米处创建了榆次液压件厂。此后,经纬厂又集资20万元,将此路扩建为6米宽的沥青路。路面拓宽后,集体、个体企业、私人摊贩接踵而来。从1958年后在路两旁兴建的企事业单位大多数进行了扩建和重建,郭家堡供销社、晋中地区外贸公司、郭家堡乡政府、榆次三中及西边的郭家堡村委会等原都是砖木结构的红瓦房,又都重建成了楼房。陆续兴建了路西派出所、郭家堡电影院、医院、电力结构厂、液压厂、水泵厂、市医院,潇河商场等。

榆次经纬路未来发展(榆次经纬路现顺城西街)(5)

榆次液压厂

如今,经纬路已更名为顺城西街,它穿过经纬厂区与108国道连通,使经纬厂完全融入了市区。经纬路相关视频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或关注“如蚁人生234”头条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