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文化主题餐厅(咱家洒家杂家)

Hi,诸位明公安好,咱家or洒家是漫谈山野杂家,在这厢给诸位见礼了。

那到底是咱家还是洒家呢?还有,“咱家”、“洒家”和“杂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下面,咱们细细的来说一下。

“咱家”读音是zá jiā,在早期的白话文中是“我自己”的意思。是一种比较口语化的称呼,不亢不卑,却谦中有傲,类似我国评书中的“在下”一词。现在许多电视剧中,都是太监自称“咱家”,所以很多人误认为只有太监才能这么称呼,其实是错误的。 "咱家"在明朝以前的一些朝代,最早是和尚和道士对自己的称呼 。这一词意味着清平、寡欢、淡泊世事的一生,明清以后太监们也用这一词 ,顾名思义也是指自己已经没有性能力,清平地过一生,故称"咱家"。

咱家文化主题餐厅(咱家洒家杂家)(1)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就算是太监,也不是人人都可以自称为“咱家”的。因为在明朝,宫廷有外三监,分别是国子监、钦天监、上林苑监。国子监是国家最高学府,钦天监是管理气象天气的部门,上林苑监是管理畜牧种植的部门。除外三监外,有内十二监、司礼监、内官监、司设监、御马监、尚膳监、御用监、直殿监、印绶监、尚衣监、都知监、神宫监、尚宝监,这内十二监都是由宦官管理。所谓监就相当于宦官的部门和职责,十二监总领事叫做提督太监,十二监里掌管事物的宦官才叫太监,而且太监位居四品。只有这些四品宦官太监才能自称为“咱家”。

现在“咱家”已经十分罕见,而“俺”之类的方言口语则十分流行。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另一个词,叫做“洒家”,拼音同样是zá jiā(大家可别读错了哦),是宋元时代北方口语。类似现代的“俺”、“咱”等,宋代含义中有粗鄙的意思,同时也是因有洒为厮杀汉的意思。

那什么人会自称为“洒家”呢?据考证,“洒家”是宋元时代北方口语。《辞海》修订本说:“洒”(音sǎ)是“宋元时关西方言‘洒家’的略语,犹咱”。“宋元时关西一带人自称为‘洒家’。”《辞源》修订本则说:“洒”(音zá)与“咱”“喒”同,“洒家”即“咱家”。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了陆澹安的影响,陆著《小说词语汇释》说:“关西人自称为‘洒家’。‘洒’即‘咱’之转音。”明杨慎在《古音猎要》中曾有比较正确的考释,指出“余”字《说文》“舍省声”,舍与蛇音近。五代宋初人自称“沙家”即“余家”之近声,杨慎《古音余》六麻“悇”字条下也说“余有茶音”,又在《转注古音略》卷二中说:“余,音蛇,人姓6767今俗书作佘”。近人章太炎《撰新方言》也持此说,在《释言》篇中云:“明朝北方人自称洒家,洒即余也。余从舍声,古音如舒,舍转书野切,故余亦转为书野切。”杨、章二家关于“洒家”之“洒”即“余”之中古音的卓越见解,未为《辞海》《辞源》二修订本吸收采用。

咱家文化主题餐厅(咱家洒家杂家)(2)

图片来源于网络

“洒家”其含义比较粗俗,甚至有玩世不恭、自以为是、妄自称大、以老大自居的意思。如同今人俚语骂人话中的“老子”,所以在《水浒传》里会有书中第五十九回,一个太守喝骂鲁智深说:“几曾见出家人自称洒家。”的故事发生。一般自称“洒家”的多为宋元时代绿林好汉、江洋大盗等江湖人士。记得初中的时候,有位物理老师总是自称“洒家”。当时还不觉得,现在回过头来再想想确实比较好笑。

而“杂家”却是中国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学派。其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之一。杂家著作以战国《尸子》、秦代《吕氏春秋》、西汉《淮南子》为代表,分别为战国时期商鞅门客尸佼秦相吕不韦和汉淮南王刘安招集门客所集,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但略显庞杂。又因杂家著作皆以道家思想为主,故有人认为杂家实为新道家学派。“杂家”并不是一门有意识、有传承的学派,所以他也并不自命为“杂家”的流派。纪昀在《杂家类叙》中则认为“杂之广义,无所不包”。胡适先生在其《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中指出:“杂家是道家的前身,道家是杂家的新名。汉以前的道家可叫做杂家,秦以后的杂家应叫做道家。研究先秦汉之间的思想史的人,不可不认清这一件重要事实。”

杂家在历史上并未如何显赫,虽然号称“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实际上流传下来的思想不多,在思想史上也没有多少痕迹。现代科学越来越细化,“杂家”这称号,现在基本上说的就是此人没有专业本事,什么都知道一点,但什么都不精通的意思。本人取名为漫谈山野杂家,也是自嘲自己什么都知道一点,但什么都不精通。

说到杂家,还有一个有趣的知识点和大家分享一下。杂家有一代表人物叫尸佼(约前390-前330年),魏国曲沃(今山西省曲沃县)人。亦有鲁人、楚人之说。“尸”这个姓恐怕大家见到的不是太多吧?根据《左传》的记载,东周时期,姬姓的一部分后人,经过迁移最后定居在尸乡(今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西侧),现在甘肃省还有此姓,但也少之又少了。尸佼是秦相卫鞅门客。秦相卫鞅从前360年到秦,执政选20年,尸佼为其“谋事画计,立法理民”,提供重要决策意见,为秦国富强,统一六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第三个时期在蜀。秦孝公二十四年(前338年),秦惠公处死商鞅,尸佼惧恐株连,便离开政界,逃往了蜀地,在那里生活了近10年,便去世了。 尸佼之学在古代颇受重视,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刘向说“《尸子》,晋书”,这是有道理的,得到历代学者的承认。说明尸佼其学具有先秦战国时期三晋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征,他的《尸子》一书,含有他对秦国社会改革的总结,实质上是对魏国思想的总结,集中体现了三晋思想的精神。

综上而言,“咱家”和“洒家”都是古人对自己的自称,读音也都一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词都没什么好的含义,大家用的时候千万要慎之又慎。而“杂家”代表的是一个小众的,并不显赫古代哲学流派。即便如此,它也是中国思想文化历史的一部分。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聊到这里。以后会陆续的和大家分享一些历史文化方面有趣的知识点,一家之言,大家姑妄听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