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钉子的精神(一颗钉子的精神)

作者 姚宏斌 2022年3月5日,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现代钉子的精神?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现代钉子的精神(一颗钉子的精神)

现代钉子的精神

作者 姚宏斌

2022年3月5日

“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

这是60多年前,一个青年在日记里提出的设问。这个看似非常简单的问题,每个人都会从不同角度得出不同的答案。然而,这个只有小学学历的普通青年非常有哲理的回答,赋予了这颗钉子无穷的精神。

“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这种对于“挤”和“钻”高度概括的论述,起点就在这名青年的日记本里,这名青年的名字叫做雷锋,后来这种精神被定义为“钉子精神”,成为“雷锋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家喻户晓。

在这种精神力量的感召下,一代代中国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硬是在这片一穷二白的土地上“挤”出了一块新天地,“钻”出一片大世界。

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我们就是凭借这种力量,啃着窝窝头就着咸菜,在一张白纸开始了我们的启航模式。硬是在着一块块坚硬的木板上,“挤”出了属于我们的新时代。

这点在科技领域表现的尤为明显。几十年前,面对国际上技术和材料的垄断,有的国家甚至扬言我们20年也搞不出来原子弹,而我们硬是靠这种“钉子精神”,克服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困难,顺利地进入核大国序列,拿到了最后一个合法拥核席位。随后,我们航天、航空、深海、大型机械、量子技术,到现在的人工智能等等,都是在自力更生中钻挤出属于自己的空间,逐渐登上舞台成为主角。可以说,以雷锋为代表的一代人,为我们践行和传承了“钉子精神”的血脉,成为一茬又一茬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追求崇高理想的灯塔。

然而,随着当前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很多行业空间萎缩,竞争日趋激烈,最终反映到每个个体上的“内卷”出现了。一些人愿意放弃对工作和生活的奋斗,在现有基础上“安逸度日”,不少人自然会想到换一种生活方式——“躺平主义”。而与在身体上躺平的人群相比,那些在岗位上早早失去斗志,消极应对工作的精神躺平者可能也不在少数。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离不开社会的创造性贡献。但是从目前社会发展进程看,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等多方面挑战,相较于“未富先老”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促成的客观趋势,“未富先躺”的现实问题带来的主观倾向同样需要引起我们警惕。

这时我们在回望60多年前的这个青年,他用一颗钉子的智慧,给我们留下了属于那代人的思路和方案。甚至我们不由得感叹,在一个物质生活贫乏的年代,却能产生这么高尚的精神食粮。用“钉子精神”去治疗“躺平”,是前辈给我们开出的一剂药方。

我们同样可以借着这颗钉子的智慧应对这些压力。作为个体,我们要像钉子一样,匹配自己适合的木板,找准适合自己的目标和对象,不要提不切合实际的口号,不去追求与现阶段实力不想当的目标。要像钉子一样,削尖自己聚焦能量,形成强大的穿透力,找准突破口,集中力量聚精会神办好关键的事情。更要像钉子一样,拒绝平庸,要在反复敲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成为抓铁有痕的“好钉子”,而不是在等待中变成锈迹斑斑的废铜烂铁。

从另一方面看,社会也应该营造良好的创业奋斗的环境,当好年轻人创业的好“木板”。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利益固化、行业垄断正在剧烈改变,以前认为不可触碰的制度“藩篱”也正在逐渐破除。当前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新的“风口”随时可能出现在任何角落,人为主导、集团捆绑已经越来越困难。社会正在通过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不断营造“共同富裕”的良好生态。这个时候选择做一颗勤劳的钉子,不仅是正当其时,而且相当智慧。

作为一个产生和拥有“钉子精神”的民族是容不得“躺平主义”的存在。又是一年桃花盛开的季节,我们迎来了春风十里的三月。在中国,三月还有一个特殊的名字----雷锋月。在这万物繁盛的春天,我们不妨借着“钉子的智慧”开启自己一年之际的奋斗旅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