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乳喂养的方法(如何科学母乳喂养)

关于母乳喂养的方法(如何科学母乳喂养)(1)


​婴幼儿喂养,尤其是出生后最初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是儿童营养的重要基础。保护、支持和促进婴幼儿时期的合理喂养,是控制和降低营养不良的关键措施。



怎样实现母乳喂养?

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

关于母乳喂养的方法(如何科学母乳喂养)(2)


一、重要性的认知


母乳喂养对孩子、母亲、家庭及社会均有益处。


对孩子的益处


关于母乳喂养的方法(如何科学母乳喂养)(3)


对母亲的益处


关于母乳喂养的方法(如何科学母乳喂养)(4)


对家庭的益处



1.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2.可增进家庭的联系

3.方便的(可随时随地完成)


对社会的益处



1.母乳喂养是环保的

2.能发展成为更好的人力资源

3.可为国家节省大量医疗费用支出和社会资源


二、基础知识


乳房的结构


关于母乳喂养的方法(如何科学母乳喂养)(5)


乳房包括乳头和乳晕、乳腺组织、支持性的结缔组织和脂肪、血液和淋巴管,以及神经。


泌乳的机理


关于母乳喂养的方法(如何科学母乳喂养)(6)


母乳喂养受催乳素(由脑垂体前叶分泌)和催产素(由脑垂体后叶分泌)直接影响,雌激素等一些激素间接参与乳汁分泌。婴儿吸吮乳房,神经冲动从乳头传到大脑。


三、各种支持


母亲应该认识到母乳喂养是一个自然过程,是大自然赐予母亲的伟大权力,健康的母亲产后都具备哺乳能力。


催产素反射促进乳汁排出,如果母亲身体不适或者情绪低落,就会抑制催产素反射,乳汁分泌会突然停止。如果母亲能及时得到支持和帮助,感觉(心情)好起来,并且继续哺乳,乳汁分泌也会恢复。


四、喂养的方法及技巧



开奶时间、喂养频率及时长


1.产后最初几天对于成功、持续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2.母婴同室、按需喂养

3.根据孩子的情况可在不同时间母乳喂养

4.推荐每次母乳喂养时让孩子先吮吸/吸空一侧乳房


正确的哺乳姿势和哺乳要点


关于母乳喂养的方法(如何科学母乳喂养)(7)


哺乳要点:

1.宝宝的头和身体呈一条直线。

2.宝宝面向母亲并整个身体靠近母亲。

3.宝宝的脸贴近母亲的乳房。

4.宝宝的下巴触及乳房。


正确的乳头含接方式和含接要点


关于母乳喂养的方法(如何科学母乳喂养)(8)


乳头含接要点:

1.孩子开始用力吸吮后,将其小嘴轻轻往外拉约5mm,目的是将乳腺管拉直,有利于顺利哺乳。

2.妈妈能听到孩子吞咽的声音,并感受到孩子慢而深地吸吮。

3.整个喂哺过程妈妈没有感到乳头疼痛。


乳汁分泌的影响因素


几乎每个母亲都能分泌足够喂哺一个甚至两个婴儿的乳汁。


有时候孩子吃不到足够的母乳,常常是因为孩子吸吮不够或没有进行有效的吸吮,很少是因为母亲泌乳不够的原因。


另外,妊娠期间乳房发育不良,乳母既往接受过乳房外科手术、隆胸术,母亲使用了可能减少乳汁生成的药物(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乳母睡眠不良、情绪不好、抑郁、食物摄取量不足、多种营养素缺乏等因素常常会影响乳汁生成不足。


关于母乳喂养的方法(如何科学母乳喂养)(9)


如何观察母乳喂养良好



1.大便


如果婴儿喂养适当,则应在出生后约3日内排空胎便,并逐渐转为正常大便,这个过程与乳汁生成Ⅱ期(即乳汁分泌增加期)的开始时间正好吻合。


关于母乳喂养的方法(如何科学母乳喂养)(10)


2.小便


关于母乳喂养的方法(如何科学母乳喂养)(11)


排尿次数减少,尿液呈深黄或橙色,或尿布中有砖红色尿酸盐晶体时,通常表明婴儿的液体摄入量不足,如增加液体摄入量后这种状况仍不能得到改善,应及时就医。


3.体重


关于母乳喂养的方法(如何科学母乳喂养)(12)


除了看当前的体重值之外,还要连续监测婴儿的体重变化,并将体重值标在生长发育曲线(建议用WHO2006版)上,绘制婴儿“生长发育曲线”,通过生长变化趋势判定喂养状况是否合理。


乳母膳食安排及喂奶期间注意事项


关于母乳喂养的方法(如何科学母乳喂养)(13)


哺乳期饮食关注要点:

推荐阅读:摆脱“传统思维”,规划属于自己的哺乳期膳食!

1.增加乳母进食量

2.增加液体摄入量

3.营养素补充

4.避免某些食物

5.避免使用某些药物

6.饮酒

7.吸烟

8.含咖啡因的饮料


最后,

婴幼儿期的营养不良可导致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后果,近期表现为体格和智力发育迟缓、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远期后果为影响儿童智力潜能的发挥、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生殖能力及患慢性病的危险性增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