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协60周年座谈会(从救亡图存到共赴建国大业)

科协60周年座谈会(从救亡图存到共赴建国大业)(1)

中国科协成立60周年系列报道1

科协60周年座谈会(从救亡图存到共赴建国大业)(2)

【编者按】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适逢中国科协成立60周年。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中国科协始终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基本职责,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号角催人奋进,改革永不停滞。为系统回顾中国科协的发展历程,讲好参与见证改革开放的精彩故事,传承科技群团优良传统,“科协改革进行时”国庆期间将为您推出“科协60年”系列报道。今天是第一篇,敬请关注!

科协60周年座谈会(从救亡图存到共赴建国大业)(3)

1949年9月21日,

中南海怀仁堂,

肩负着协商创建新中国重任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开幕。

毛泽东在会上庄严宣告: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

从此站立起来了!”

科协60周年座谈会(从救亡图存到共赴建国大业)(4)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刻也标志着

中国的科技社团真正登上了政治舞台,

中国科协因此成为全国政协的组成单位。

虽然此后名称随着时代略有变迁,

但总的来说,中国科协作为全国政协中的

一个原始界别的地位不容动摇。

这是怎么回事呢?还要从

那份著名的“五一口号”说起:

1948年4月30日,

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

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

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得到科技界的热烈响应。

科协60周年座谈会(从救亡图存到共赴建国大业)(5)

为响应中共中央号召,

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香港分会

首先倡议召开全国性科学会议

并建立全国科学工作者的组织,

提出团结起来为新中国建设事业

贡献力量是科学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1949年7月13日,

中国科学社、中华自然科学社、

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和

东北自然科学研究会共同发起召开的

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

筹备会(简称“科代筹”)在北京举行,

会议选出15名正式代表和2名候补代表,

出席了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参与筹建新中国的大业。

科协60周年座谈会(从救亡图存到共赴建国大业)(6)

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会开幕式合影

来看一下这17名代表,

那可都是科学界的泰山北斗,

列出来大家感受一下:

梁希、李四光、侯德榜、贺诚、

茅以升、曾昭抡、刘鼎、严济慈、

姚克方、恽子强、涂长望、乐天宇、

丁瓒、蔡邦华、李宗恩

候补代表:靳树梁、沈其益

一年后的8月18日-24日,

科代会正式召开。会议决定成立

党领导下的新型全国性科技团体

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

(简称“全国科联”)、

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

(简称“全国科普”),

这两个组织便是中国科协的前身。

科协60周年座谈会(从救亡图存到共赴建国大业)(7)

1958年9月23日,

全国科联和全国科普联合召开的

全国代表大会作出决议,两个团体合并建立

全国科技工作者统一的全国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

这次大会也被称为“中国科协一大”。

自成立以来,

中国科协已经走过了一甲子,

但若追溯中国科协的渊源,

则远不止这60年的风雨历程。

在全国科联和全国科普之前,则可追溯至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解放区的科技社团。

至于中国科技社团的历史,则可溯源于

400多年前的一体堂宅仁医会。

1568年(明隆庆二年),

明代医学家徐春甫在顺天府

(现北京)组成医会,规范医德医术,

提出“宅仁以为会,取善以辅仁”,

由此确定医会名称为一体堂宅仁医会。

这是中国迄今有据可考的第一个科技社团,

但此后300多年,再未发现其他科学社团

诞生的记录。

直到19世纪末,

西学东渐的持续影响使得

现代科技社团在中国萌芽和发展,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亦投身“科学救国”

“开启民智”“传播新知”的历史洪流。

有识之士认为西方强盛有赖于科学组织的活跃,

强调应把创建学会与兴学堂、办报纸

作为“救亡图存”的变革措施。

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满怀忧愤的谭嗣同在家乡湖南提倡新学,

呼吁变法,与同乡好友唐才常等人

一道力主废经课、兴算学,

他们的主张得到老师欧阳中鹄的全力支持,

后者发起捐资成立了浏阳算学社,

刻印谭嗣同所撰写的《兴算学议》,

广为宣传变法与新学。

算学社是

戊戌维新时期的第一个科技社团。

同年,孙中山于广州首倡农学会。

1896年12月,中国现代农学开拓者罗振玉

在上海发起设立务农会(后改名农学会)。

次年5月,《农学报》问世。

科协60周年座谈会(从救亡图存到共赴建国大业)(8)

梁启超1896年在

《时务报》发表《论学会》,提出

“今欲振中国,在广人才,

欲广人才,在兴学会”。

其后,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促进了西方先进科技知识在中国的传播,

科技社团在这一过程中成为重要力量。

到20世纪30年代,现代意义的科技社团

在中国初具规模:

更具现代科学学会性质的专业学会,

由清末留学生开其端,以成立于

1900—1920年间的中国化学会欧洲分会、

中华药学会、中国地学会等为代表。

20世纪30年代,中国化学会、中国物理学会、

中国植物学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数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等相继建立,

通过出版会刊、召开年会、审定名词等工作,

促进中国各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使得中国科技社团日益专业化。

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

科技工作者及其相应社会组织的发展。

从井冈山到延安,乃至重庆等地,

一直活跃着党领导下的科技团体。

以1933年成立的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卫生研究会为源起,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边区国防科学社、

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

晋察冀边区自然科学界协会、

东北自然科学研究会等团体

在根据地和解放区陆续成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新中国成立前,

各类科技社团已有100余个,

成为推动民族解放的重要力量,

主要服务于共产党的军事和经济需要,

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

反击敌人的文化宣传政策,

推进抗战与建国大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广大科技工作者更以满腔热忱

投入到新中国建设事业中。

科协60周年座谈会(从救亡图存到共赴建国大业)(9)

左:1950年8月,傅鹰、叶笃正、涂光炽、余国琮、邓稼先、庄逢甘等128人在威尔逊总统号上合影

在党的领导下,

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着力争取

留学生回国,发展新中国的科学技术。

20世纪50年代前后回国的这批科学家和

留学生成为共和国科技事业的主要奠基人。

全国科联成立后,大量学会相继加入。

全国科联从1950年的19个学会、

3个科联分会、1.7万名学会会员发展到

1957年底的42个学会、35个科联分会、

758个学会分会、9.25万名学会会员。

全国科联所属各学会

举行了100多次全国性学术会议,

各地分会举办的共计1.5万余次,

各学会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94种,

发行量全年达500万册。

全国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

明确提出要“普及科学知识”,

因此中央人民政府在文化部设立科普局。

全国科普成立后不久,

文化部科普局及其他部门的

相关科普职能都集中到全国科普,

科普进入了以科普团体为主的新阶段,

紧密围绕工农生产开展科技普及,

把科技知识普及到群众中去!

未完待续……

文/科协改革进行时 编辑整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