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服明代服饰(等为戏剧谁能先)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明代可以说是汉族服饰发展的最后一个朝代,因为到了清朝的时候,很多人都开始穿满族服饰,所以明代的服饰可以说是中国古典服装最后的发展阶段。

戏服明代服饰(等为戏剧谁能先)(1)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长时间还算稳定,所以对于中国服装的发展也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

一、画罗织扇总如云,细草如泥簇蝶裙

明朝时期的服饰上承周汉、下取唐宋,服饰上也有了自己新的制度。明代时期的男装基本上都是沿袭唐宋,明朝的男子普遍都穿通裁袍衫或者直锯深衣。

而明代女装流行穿法则是上衣穿在裙子的外面,上衣还常常会加上一圈白色的护理,下面长搭配的是马面裙。

虽然明朝统治者极力避免元朝带来的影响,但在服饰上,早期明代的衣裙比例依然延续了一定的元朝风格,上衣很短。

戏服明代服饰(等为戏剧谁能先)(2)

但在随后的发展中,明朝服饰中的上衣的长度越来越长,而下衣则缩短,形成了完全不同于之前朝代的衣裙比例风格。

到了明朝中后期更是出现了前所未见的衣服款式,比如立领和衣服上显眼的纽扣等等。到明朝中期的时候,衣服形式变得更加多元化。

衣服的袖形与裙门逐渐加宽,袖口处还有突出的袖缘结构。根据文物发掘可以发现,当时宫廷体系中出现了竖领襟衫,并且还有金属子母扣来固定这些衣服。

戏服明代服饰(等为戏剧谁能先)(3)

即便当时处在内忧外患之中,明朝的达官贵人们在服饰上还是不断推陈出新,最显著的表现就是“立领”和“窄袖门细百褶的马面裙”的出现。

而关于马面裙的样式,在明朝也有着诸多的发展与变化。例如,在明朝中期的时候,梯形褶与宽门袖风靡一时,这样的服饰样式能让人的比例更佳,看起来也更加富态。

等到明朝晚期之后,裙门逐渐变窄,多以平行褶马面为主,此时的服装看起来更加贴合身形,少了分大气,多了分柔美。

戏服明代服饰(等为戏剧谁能先)(4)

万历中前期在文献图绘及文物上,有出现一波窄袖到直袖的流行趋势,并且将这些在袖子搭配在长衣之上,这样的“穿搭”在当时的元朝可谓是显得十分“时髦”了。

但是到了明朝后期又重新回归到了以大袖为主流的穿衣状态。直领大襟在明朝后期也逐渐退出了“流行”地位,取而代之的是竖领大襟。

此外,当时衣服的上衣长度也在逐渐的增加。到明朝末期的时候,上衣长度已经由过膝变成了过脚踝。裙子也不再是明朝中前期的宽裙门梯形褶马面,而是多为窄裙门平行褶马面。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之后,就下令将衣冠制度恢复为唐朝的制度,用来复兴汉族服饰的正统地位。

戏服明代服饰(等为戏剧谁能先)(5)

当时明朝政府规定了商贾等行业的百姓则不得穿上等布料所制成的衣物,并且他们的衣物上还不许有绣花等图案出现。

只有当时的朝廷贵族或者朝中宦官人家才可以在衣物上刺金或者绣花,用各色碎布拼接起来的水田衣又被称为“百衣家”,也成为了这个时代的另一种典型服饰。

到了明朝中后期,女子的服饰更加繁琐。皇室的头冠也更加精细繁重,服装的刺绣看起来更加细腻大气,美丽异常。

戏服明代服饰(等为戏剧谁能先)(6)

二、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后人在探索文物的过程中发现过一处明朝时期的墓穴,经过研究发现后推算出墓主人死于永乐时期,而墓主人浑身上下最值钱的就是身着的纺织品衣物,并且在衣服的领子上还有用金线缝制而成的绣花。

要知道,这种衣服在明代可谓是十分亮眼的。且这个出土的服饰上还绣有许多带花纹的丝带,上面绣着很多各色各样的图案。

戏服明代服饰(等为戏剧谁能先)(7)

从明朝的习俗上来说,衣服上的花纹通常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更替。这位墓主人身着的衣服材质是为绸缎,要知道当时的绫罗绸缎可是明朝富裕家庭的象征之一,因此这个墓的主人应该也不是一般人。

此外,在这个墓穴中还出土了一件短袖,在明朝短袖又被称为“被子”,被子的材质十分轻薄且透气,由于衣服领口比较窄小,可以直接套在长袖的外套上。

戏服明代服饰(等为戏剧谁能先)(8)

明朝末年时期,女性的服饰经过了发展已经逐渐形成襟在右侧的习俗,这个墓中出土的衣服在左襟开间,这类服饰还是很少见的。除了当时明朝太湖当地以外,其余的地方几乎都保持着右侧开襟的特点。

而明朝服饰的多元化发展肯定离不开手工业的发展,明朝时期纺织手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当时还出现了能够在物品上绣出花纹的纺织机。

这种机器最早适用于丝绸制作工艺,在墓穴出土的这些服饰来看,上面的花纹十分工整、十分精致。

戏服明代服饰(等为戏剧谁能先)(9)

那么有服饰自然也会有鞋子、裹脚布等等,从这个鞋子的大小看出这个墓室主人必是一个“三寸金莲”,而小巧美观的鞋子旁边就是裹脚布,但是这个裹脚布的尺寸上却比其余朝代的裹脚布要大了许多。

三、须生花脸朝靴厚,老旦青衣水袖长

从这个墓室出土的衣服品质就可以看当时明朝的手工业十分发达,不仅仅衣服制作的十分精美,工匠们制作的饰品也十分的精美。

戏服明代服饰(等为戏剧谁能先)(10)

手工艺的发展使得明朝的首饰在造型上变得更加立体,工匠们可以使用最少的原料制成最复杂的饰品,同时也让金银本身变得更加的柔和、轻盈,让人们在穿戴这些饰品的时候不被伤及皮肤。

所以明朝手工业的发展也推动了明朝服饰多元化发展,而在如今京剧里的“帔”就是在明代褙子的基础上经过装饰和美化所形成的,那么明代的褙子又是什么呢?

戏服明代服饰(等为戏剧谁能先)(11)

明代的褙子这种衣服始于隋朝,发展至宋朝时期的褙子都是直领对襟。到了明朝的时候,褙子既有宽袖褙子、也有窄袖褙子两种。

在明朝时期,穿帔的人,上至皇帝、达官贵人,下至地方的地主、富豪及其家眷,是他们在闲暇的时候所穿着的服装

通常帔的款式是对襟、长衫、半长大领,阔秀、带水袖、左右胯下开叉。

当时男士身着的帔衣服长度到脚面;女士身着的帔衣服长度稍微短一些,仅仅是过膝而已。

戏服明代服饰(等为戏剧谁能先)(12)

当时的帔有大缎和绉缎这两种材质,绉缎在重量上比较轻盈,衣服的材料、质地也十分的柔软,而大缎衣服材质得比较坚硬。

当时帔上隽秀的字样有龙、凤、花、寿字、以及梅兰竹菊等这些图案,也预示着我们的生活是和谐的、是富贵的、也是平安的。

此外,帔在色彩上的分类更是十分鲜明,黄色的帔是皇室以及贵族成员所穿的,红色的帔是状元登科或者有人结婚,就是那些喜庆团圆的场合所穿的,而蓝色的帔一般是中年以上的人穿的,秋香色的帔则多是老年人所穿的。

戏服明代服饰(等为戏剧谁能先)(13)

由此发展到京剧里后,京剧中的帔就成为了一种宽松的日常性戏服,帔上那些简洁的图案文雅清秀,代表着人物的相对性格。

这独特的美感既符合了当时人物闲居场合的情景需要,也展现出穿这类衣服的人的“奢侈地位”,因此穿帔更有助于当时京剧角色的舞台表演。

戏服明代服饰(等为戏剧谁能先)(14)

那么如果是在京剧中扮演普通平民的人,他们穿的就是便服,也就是明朝的“褶子”。

还有一种平民所穿的服装,就是在黑色的褶子上缀有许多杂色的布丁,这种衣服被叫做“富贵衣”,这些衣服是目前贫穷但以后富贵的人所穿着的衣服。

用我们如今的话来说,穿富贵衣的人在剧情中其实就是一个“潜力股”,顺着他的故事发展必然会成为达官贵人。

戏服明代服饰(等为戏剧谁能先)(15)

如今在我国的京剧表演中,你经常会看到一些表演者他们的袖口缝了一块白色的袖子,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水袖”,因为传统京剧中的服装其实都是仿照继承明代的服装而来,而水袖就是明朝“套袖”的夸大形式。

如今的水袖早都已经成为戏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耍水袖的技艺也堪称登峰造极。

戏服明代服饰(等为戏剧谁能先)(16)

结语

由此可见明朝的服饰继承和发扬了前朝时期服饰的优点,并且自己进行了改革与创新,这对如今我国的京剧服饰也有着很深的影响。

因为京剧的剧目主要以历史题材为主,涉及的内容时间跨度很大,既有春秋战国时期,也有明清时期。

所以明朝的服饰,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讲,做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京剧服饰程序化规范也起到了推进的作用,使得身着戏装的表演者不用受到自身的限制,他们可以穿着离自己最近的朝代:明朝的服装。

戏服明代服饰(等为戏剧谁能先)(17)

因此无论京剧演出的剧目是春秋战国时期、三国时期、还是唐、宋、元、明时期,他们所使用的演出服饰都是以明代的服装为基础的。

而京剧艺术本身的特殊性就决定了京剧服饰必须大规模的借鉴明朝的服饰,因为明朝的服饰色彩艳丽、个性鲜明、打破了原有的传统观念和封建等级制度观念、明朝时期的人们都追求的服饰多姿多彩、多种多样。


参考文献

《云髻凤钗:中国古代女子发型发饰》

《服饰与伦理》

《明鉴——明代服装形制研究》

《衣冠大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