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和臣子的cosplay(皇帝也爱Cosplay)

皇上和臣子的cosplay(皇帝也爱Cosplay)(1)

皇上和臣子的cosplay(皇帝也爱Cosplay)(2)

《雍正帝行乐图·道装像》,绢本设色,34.9×31cm,清

皇上和臣子的cosplay(皇帝也爱Cosplay)(3)

“Cosplay“是“costume”和“play”的合成词,简单来说就是角色扮演。现在当我们提到这个词时总会联想到日本动漫,但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早有皇帝对此感兴趣,其中以雍正与乾隆两代帝王为最,这类皇帝画像又被艺术史学家称为“变装肖像”。

皇上和臣子的cosplay(皇帝也爱Cosplay)(4)

皇上和臣子的cosplay(皇帝也爱Cosplay)(5)

变装达人:雍正

雍正皇帝是妥妥的工作狂,史书中对他评价:“宵衣旰食,夙夜忧勤。”不过他也有另一面:喜欢尝试新奇的东西,也爱在奏折批语里卖萌……所以不难理解,他让人把自己和妃嫔们的脸画到了献给康熙的《耕织图》上,堪称古代Cosplay第一人。

皇上和臣子的cosplay(皇帝也爱Cosplay)(6)

雍正批示

皇上和臣子的cosplay(皇帝也爱Cosplay)(7)

《雍正像耕织图册·浸种》,设色绢本,39.4×32.7cm,清

雍正对变装的兴趣最早可见于他令画师作的《十二美人图》。自皇太极开始,不论是满、蒙或汉旗成员都严禁穿戴汉族服饰。但这幅画中的十二位美人全部身着汉服,唯有她们的花簪头饰,不经意间透露了她们的满族身份。

皇上和臣子的cosplay(皇帝也爱Cosplay)(8)

《十二美人图·烘炉观雪》,绢本设色,184×198cm,清

在雍正对“汉族美人像”的热情逐渐褪去之后,他授意画师在画中将自己描绘成不同形象。于是,《雍正行乐图》由此诞生,描绘了装扮成各式各样人物的雍正。

皇上和臣子的cosplay(皇帝也爱Cosplay)(9)

皇上和臣子的cosplay(皇帝也爱Cosplay)(10)

皇上和臣子的cosplay(皇帝也爱Cosplay)(11)

《雍正行乐图》里的“文人”雍正

“行乐图”原本是指较小的画像,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道:“古无小照,起于汉武梁祠画古贤烈女之像;而今则庸夫俗子,皆有一行乐图矣。”但如此与众不同的行乐图,在雍正之前,不论是汉族还是满族皇帝都不曾有过。

皇上和臣子的cosplay(皇帝也爱Cosplay)(12)

雍正化作黄教喇嘛在洞中修炼,《雍正行乐图》

皇上和臣子的cosplay(皇帝也爱Cosplay)(13)

“洋人”雍正拿着武器和猛虎僵持,《雍正行乐图》

皇上和臣子的cosplay(皇帝也爱Cosplay)(14)

拿桃逗猴的雍正,《雍正行乐图》

除了经常穿着汉服扮演文人,雍正还会穿上其他宗教、民族服饰,甚至西洋服装出现在画面中。雍正在位13年,从未像康熙那样巡游南北。但在画中,他摆脱了宫廷的束缚,身份千变万化,一会儿是升仙的老者,一会儿是作诗的米芾等,反倒没有任何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帝王的威严。

皇上和臣子的cosplay(皇帝也爱Cosplay)(15)

雍正还原柳宗元所描述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情景,《雍正行乐图》

异装行乐图是雍正乾隆父子十分喜爱的主题,艺术史学家巫鸿称这类皇帝画像为“变装肖像”,认为其受到18世纪欧洲化装舞会与肖像画的影响。假面舞会和雍正的变装画册之间存在着一种有趣的关联:这位满族皇帝好像是在上演一出“单人化装舞会”。不过,雍正当时究竟是真的装扮成画中描绘的模样,还是仅仅让画师在人物造型上加上自己的面容,我们不得而知了。

皇上和臣子的cosplay(皇帝也爱Cosplay)(16)

趣味传承:乾隆

皇上和臣子的cosplay(皇帝也爱Cosplay)(17)

郎世宁《平安春信图》,纸本设色,68.8×40.8cm,清

在青竹、寒梅以及湖石点缀的田园环境中,两位身着汉服的男子正在以梅枝相递送。根据乾隆皇帝晚年所题“写真世宁擅,缋我少年时”可知,画中描绘的是雍正皇帝胤稹和当时尚为皇子的乾隆。

皇上和臣子的cosplay(皇帝也爱Cosplay)(18)

冷枚《赏月图》(左)与《高宗赏月图》(右)

或许在早年,雍正对变装的兴趣就影响到了乾隆。以至于到后来,虽然乾隆在变装肖像上的种类没自己的父皇丰富,但数量却远超。除了“Cosplay”名画人物,乾隆在题材选择上更为大胆。在宫廷画家丁观鹏仿明代画家丁云鹏《扫象图》绘制的《乾隆洗象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乾隆扮作文殊菩萨的情形。

皇上和臣子的cosplay(皇帝也爱Cosplay)(19)

丁云鹏《扫象图》,纸本设色,140.8×46.6cm,明

皇上和臣子的cosplay(皇帝也爱Cosplay)(20)

丁观鹏《乾隆洗象图》,纸本设色,132.5×62.6cm,清

乾隆在其统治期间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佛教文化体系,同时他还自诩是佛教中“文殊、普贤”的化身,意味着他不仅是人间帝王,也是佛界要神。所以他并不满足于普通的换脸画作,还让郎世宁画了一幅自己正在观赏这幅图照的画像,用来宣扬其宗教信仰。

皇上和臣子的cosplay(皇帝也爱Cosplay)(21)

郎世宁《弘历观画图》(局部),纸本设色,136.4×62cm,清

《是一是二图》又名《乾隆鉴古图》,画中乾隆身着汉族服饰,端坐于罗汉床上,观赏着皇家收藏的器物。有趣的是,在其身后的山水画屏风上悬挂着与他容颜一样的画像,呈现出一番文人高士的形象。这种画作构图来源于《宋人人物图册》,乾隆特别喜欢这些画并让宫廷画师仿制。用这种画中画的形式表现皇帝的肖像,在中国历代皇帝中,仅乾隆一人。

皇上和臣子的cosplay(皇帝也爱Cosplay)(22)

《宋人人物图册》,宋

皇上和臣子的cosplay(皇帝也爱Cosplay)(23)

皇上和臣子的cosplay(皇帝也爱Cosplay)(24)

《是一是二图》,纸本设色,118×61.2cm,清

在画作的右上角,乾隆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是一是二?不即不离;儒可墨可,何虑何思?”这看似写的是一位帝王对治国策略的思考,但又像是乾隆对自己扮装的阐释和对自我身份的思考。

皇上和臣子的cosplay(皇帝也爱Cosplay)(25)

身份、情趣与文化

社会身份往往限制了一个人的日常角色,雍正、乾隆作为清朝帝王,一言一行皆受旁人关注。那皇帝的这种乔装打扮与绘画记录究竟仅是个人趣味还是有其他目的?

皇上和臣子的cosplay(皇帝也爱Cosplay)(26)

《乾隆帝写字像》,绢本设色,100.2×95.7cm,清

心理学家荣格指出,“我们的灵魂有许多侧面,并非单一的存在。”所以这些帝王无法达成的心愿只能在画中实现,角色扮演成为他们不露声色却可以大肆完成心愿的方式。在作品《弘历采芝图》中,郎世宁巧妙构思,让青年乾隆(左)和少年乾隆(右)同时出现在一个时空里。少年乾隆望着身着汉服的青年乾隆,表现出他在年幼时期就对汉人服饰以及汉文化十分喜爱。

皇上和臣子的cosplay(皇帝也爱Cosplay)(27)

郎世宁《弘历采芝图》,纸本水墨,203×131cm,清

众所周知,清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要求所有子民“剃发易服”的非汉族统治政权朝代。然而在清代宫廷绘画中,身着汉装的帝王肖像与行乐图数不胜数,可见汉文化的影响深远。

皇上和臣子的cosplay(皇帝也爱Cosplay)(28)

郎世宁等《弘历雪景行乐图》,绢本设色,486×378cm,清

皇上和臣子的cosplay(皇帝也爱Cosplay)(29)

《雍正行乐图·围炉观书》,动图由故宫博物院制作

这些变装画作还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创素材。故宫博物院之前就推出了《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的动态图片,以《雍正行乐图》为基础,让雍正“活”了起来。在这寒冬中,能像雍正这般烤着火看书实在是太惬意了。

皇上和臣子的cosplay(皇帝也爱Cosplay)(30)

编辑、文杨麒冰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