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不服就服这张嘴(这张嘴该管一管了)

病毒蔓延,疫情肆虐。严峻形势之下,是全国民众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共同抗击病毒,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心、信心以及卓有成效的行动。

抑制疫情,歼灭病毒,要靠医疗手段,更要知其病源,明其病因,方能预防与对症下药双管齐下,惠及长远。这是地老天荒的道理。

新型冠状病毒源头在哪里?

1月20日,钟南山院士表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来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动物,比如竹鼠、獾等;中国医学科学院专家解读答案是:蝙蝠很可能是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毒源头。在没有找到确切的动物宿主之前,由于疫情是在武汉的海鲜市场爆发的,因此海鲜市场出售的活禽、兔子、蛇等都成为极有可能的动物宿主。

天上飞的蝙蝠、地上跑的竹鼠、兔子、蛇等等,各有自己的家园,各有的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圈子,它们和人一样吃饭睡觉,恋爱交配,养儿育女,唱歌跳舞,郊游远足,自如飞走,为何会混账到把身上的病毒传给人?是它们这些野生群体心存不良、“畜”心不古、存心害人吗?

No。

网上贴出的源自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一张触目惊心的《大众畜牧野味》的照片,让你心惊肉跳,魂出七窍:

活孔雀 500/只;活大雁 350/只;活鸵鸟4000/只;活海狸鼠30;活蝎子 500;活竹鼠85;活豚鼠45;活狗狸獾25;活狐狸500/只;活狼崽25;活果子狸130;小活鹿6000/只;活麋子55;活鳄鱼40;活水貂500/只;活树熊70;大蛇条肉40;活海蛇220……这仅仅是售卖的动物活体,还有成品肉、肠、肝、胆、尾、蹄——仅这个招牌上列出的就有112种。

而且,写在招牌上的只是公开出售的,更血淋淋的是,据网上资料,还有的野生动物不在店面卖,等有货源再通知买家,货物存放的地点陌生人找不到。

这已经不是市场,是野蛮的屠场。

什么都不服就服这张嘴(这张嘴该管一管了)(1)

疾病的“疾”,一个病字框,里面是个“矢”,病都是从外面来的,犹如箭来射你。

“箭”,从何来?

《黄帝内经》云:“生病起于过用”。过,即超出,过度,过甚;不平衡。

晋·傅玄《口铭》云:“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妇孺皆晓。

人何以会“过用”?何以会“病从口入”?

源于深渊一样的贪婪。

蝙蝠有多大?据说分布于东南亚地区的蝙蝠和人一样大,中国好像没有这么大的,我们常见的如网上资料所说,一般的蝙蝠成体约30-40mm、体重7-10g;大一点的如棕榈树上的果蝠,成体约140mm,体重也就100g。如果把它们宰杀,经过厨师的巧手,盛入盘中,请问:一只蝙蝠够不够我们吃一小口?

什么都不服就服这张嘴(这张嘴该管一管了)(2)

孔雀,是最美丽的观赏鸟,“百鸟之王”,是吉祥、善良、美丽、华贵的象征。孔雀开屏,迷醉多少人?还记得杨丽萍的孔雀舞吗?那不是舞蹈,那是对美丽而高贵的生灵的礼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红珠斗帐樱桃熟,金尾屏风孔雀闲。”(温庭筠《偶游》);“鸳鸯钿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张祜)《感王将军柘枝妓殁》;“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欧阳炯《南乡子》);“时空无花情花开,羽绒豪放云天娇。芳情雀艳若翠仙,飞凤玉凰下凡来。”(《咏孔雀诗》)……读这些关于孔雀古诗,你就知道美丽的、被视为“百鸟之王”的孔雀在漫长的岁月里、在世俗灵魂里是一种怎样美丽的存在,有着怎样高贵的地位。

但是,美丽的“百鸟之王”,在惨叫声中成为饕餮之徒的狂欢。

什么都不服就服这张嘴(这张嘴该管一管了)(3)

还有大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钱起《归雁》);“背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李清照《孤雁儿》)……

这样的“尤物”,你舍得动一指头?但是,人吃了它。

还有狐狸。据说成年狐狸的智商等于人类十八九岁的智商,就是一个完全成人的智商。当狐狸被宰杀剥皮的时候,待宰的狐狸看着那血淋淋的惨景,不仅会凄惨而绝望地哀嚎,而且会恐怖到大小便失禁。也就是说,当狐狸面对人类的屠刀时的那种惨绝的恐惧,就是一个成年人身临此境的感受。

什么都不服就服这张嘴(这张嘴该管一管了)(4)

在鸡鸭鱼猪牛羊已经不能满足人的血盆大口的时候,拿什么来拯救灵魂?

当人们面对把血盆大口朝向那些美丽的、聪明的和无辜的动物的时候,那已经不是食欲的享受,那是建立在恶上的冷酷与贪欲的沸腾。

动物们的皮毛,属于他们生命本身,是用来呵护自身的。但是当人类不满足于自身皮肉以及应有尽有的衣物来包裹呵护的时候,他们的魔爪必然伸向可怜的动物。

动物们何以会想到,上天和父母给的皮毛会被人活生生地剥去,凭什么?

生活于海拔800~1600米的寒冷的寒温森林里的珍稀的貂,娇小、美丽、机灵,属重点保护动物,严禁宰杀和私养。但是问题来了,市场上的貂皮衣物从哪里来的?而且,你知道貂皮怎么来的?告诉你吧,是从活生生的貂身上剥下来,在貂的疼痛、惨叫与恐惧中用刀一点点剥下来的;必须这样,因为死了的貂,其皮毛光泽度就打了折扣。

还有富人、明星们炫耀的鳄鱼包。

什么都不服就服这张嘴(这张嘴该管一管了)(5)

鳄鱼皮怎么来的?

美国善待动物组织(PETA)曾经发布了一则越南农场鳄鱼被活剥的残忍至极的场面:

“画面中,这些鳄鱼被固定在桌子上,嘴巴被胶带缠住,脖子被割开。之后,人用钢棍砸向鳄鱼的脊椎,破坏其神经组织,让鳄鱼‘瘫痪’。而这些鳄鱼被剥皮后,仍然能存活4-5个小时,直到完全死亡,过程之痛苦可想而知。很多鳄鱼在被杀前已在仅能容身的混凝土小坑中被囚禁了1年之久。”

还有羚羊。为了得到珍贵的绒,有多少被誉为“高原精灵”的藏羚羊倒在罪恶的枪口之下。

狗是上天赐给人类的慈悲和怜悯。所有的狗,其主人只有一个:人。狗狗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与人相伴。早在几千年前狗就是人们看家护院的伙伴、与人密不可分的伴随。汉代随葬品中的陶狗异常丰富,尤其是东汉,其形象可爱程度非同一般。宋代应该是我国历史上全民养狗时代,几乎家家养狗,有《宋史·孝义传》为证:“江州德安陈昉,家十三世同居。长幼七百口,不畜仆妾,上下亲睦,人无间言。有犬百余,共食一槽,一犬不至,群犬不食。”

狗狗是这个世界上是最懂得爱、忠诚、包容、同情的生灵。达尔文说:“对人的爱已经成为狗的本能,几乎不容置疑。” 德国有个温鲁的说:“狗是唯一爱你甚过你自己的生物。”台湾的杜白说:“狗不会耻笑同类或异类,并且善于包容和同情。”路易斯‧沙宾干脆说:“不论财产有多少,拥有一条狗,你就更富有。” 大诗人拜伦曾经为自己的爱犬写下过这样深情的墓志铭:“埋在这片土地下的遗体,生前美丽却不虚荣,强壮却不傲慢,勇敢却不凶残,具备人类一切的美德,却毫无人性的缺点。这段话若铭刻在任何一个人的骨灰上,必为毫无意义的谀词;然而对波兹旺恩,一只狗,却是最公正的谢辞。”

但是,你不能说你没有见到过街头的“狗肉火锅”。你不能说你没有听说过血腥的“狗肉节”。

我没有去过广西玉林。我想我这辈子也不会去这个血淋淋的城市。当一个城市把屠刀举向与人相伴、依赖人、忠诚人、爱人的伙伴,把屠杀生灵作为一种节日和文化而自得其乐并广为炫耀的时候,这已经不是麻木,而是冷血。

你愿意到一个冷血的城市去吗?

……

什么都不服就服这张嘴(这张嘴该管一管了)(6)

当人类举起贪欲的屠刀、得意于山珍野味的时候,请不要忽略那些无数生灵惨烈的哭泣。

当人类在带着鳄鱼包、貂绒衣招摇的时候,你的身上没有高贵,只有流淌着的生灵们无辜的血,你身上附着着无数的冤魂。

《老子·俭欲第四十六》:“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又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罪、祸、咎从何来?欲。

我们去做个设想:假如不去捕猎、屠杀、吞噬那些无辜的孔雀、大雁、鸵鸟、蝙蝠、麋鹿、熊、蛇这些生灵,不满足我们的欲,让它们在自己的王国里生存与繁衍,人,会有麻烦吗?

于是,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说:某种意义上,动物们安全了、和谐,人也就安全了、和谐了。

无穷的占有、博取、炫耀、征服……源自于欲,源自于不知足。

当美丽成了美味,食欲成了贪欲,人性必坠入兽性,进化必变成蜕化。

当人类无法抑制自己的欲的时候,那些“箭”,就会来找你。

当人类陶醉于自己的恶的时候,那些无辜的生灵的冤魂,就会来找你。

这颗小小的星球上的生命从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它们都是高贵的,平等的,不容侵犯更是不可被剥夺的。

对所有的生命,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尊重和敬畏。狗狗依赖于人而活着,他活着的唯一目的就是与人相伴。

尊重生命,人类才有明天。

所以,弗洛姆说:“尊重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

战胜病毒,阻击疫情,并取得最后胜利,还生命以安全,身体以健康,我们有信心,而且有能力。但是,我们以后怎么办?恐怕真得好好反思一下我们作为人的作为,不让“过用”继续成为常态,​不让欲望持续失控,不让灵魂继续麻木,不让生灵继续哀嚎,不让自然继续无助——把人性深处的一切,拿到太阳底下晒一晒……战胜病毒,阻击疫情,并取得最后胜利,还生命以安全,身体以健康,我们有信心,而且有能力。但是,我们以后怎么办?恐怕真得好好反思一下我们作为人的作为,不让“过用”继续成为常态,​不让欲望持续失控,不让灵魂继续麻木,不让生灵继续哀嚎,不让自然继续无助——把人性深处的一切,拿到太阳底下晒一晒……

网上有专家呼吁国家制定严禁捕杀、食用野生动物的法律。

这样的声音来得及时而庄严。

我们太需要从法律层面来呵护和尊重大自然的生灵,用法律来约束人的“过用”了。

人与自然相互尊重,和谐相处,还动物以尊严、以安宁、以和谐、以美丽,其实就是还人以尊严、安宁、和谐和美丽。不是吗?

​是的,当人类陶醉于财富,陶醉于用财富去满足我们的欲望,以为自己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无所不有的时候,请记得克劳德兰纳斯说的一句话:

“贪婪者总是一贫如洗。”

2020年2月3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