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注意错别字(注意别再读错了)

要注意错别字(注意别再读错了)(1)

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shuāi)。”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白云生处有人家。”

“一骑(qí)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类似的还有不少,如下:

“说客”的“说”原来读“shuì”,但现在规定读“shuō”,另外还有说(shuō)服;

“粳米”的“粳”原来读“jīng”,但现在要读“gěng”;

要注意错别字(注意别再读错了)(2)

要注意错别字(注意别再读错了)(3)

这几天,网友针对一则拼音的微博引发热议,许多人称“怕自己上了个假学”。

不少网友查字典发现,许多读书时期的“规范读音”现如今竟悄悄变成了“错误读音”;经常读错的字音,现在已经成为了对的……

大家纷纷表示有些“发懵”,不知道现在我们到底应该读哪个字音才算正确。

其实在2016年教育部就发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征求意见公告(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全文)来征求大部分同学的读音习惯。

要注意错别字(注意别再读错了)(4)

为全面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进普通话推广工作,国家语委于2011年10月启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三次普通话审音工作,主要内容是研制普通话审音原则,根据当前语言生活发展需要修订1985年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建立健全普通话语音规范标准体系。为此,特成立了由语言学、教育学、普通话研究以及播音主持、科技名词、地名、民族语言等领域专家组成的普通话审音委员会,设立了“普通话审音原则制定及《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课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承担。

课题组经过3年多的努力,完成《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初稿研制,并采取多种形式征求意见:向国家语委成员单位和各地语委发函征求意见;在北京、上海、广州分别召开座谈会听取部分省市代表意见;通过搜狐网及手机新媒体等渠道收集网民意见,共有5万多人参与了网上读音调查。在广泛听取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

而后又在2017年也发表了关于读音修订的文章↓↓↓

部分异读字改为统读字

小编在发布的《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2018)》中,找到了更改拼音的具体情况。

于2017年修订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将原审音表未收的条目进行了收录,如“拜拜”表示再见、告别的含义。

还有一些原审音表有异读的词,修订不再保留异读,改为统读。如,“荨麻”“荨麻疹”分别读qián、xún,本次修订为统读音xún。

对部分用字引起的异读,从用字层面进行了调整。比如,“脖梗子”从音韵或词义角度,本子当作“梗”,俗写作“颈”,本次修订建议“脖梗子”不再写作“脖颈子”,并相应淘汰“颈”字异读音gěng,统读为jǐng。

中小学生有了正规学习性词表

小编了解到,目前我国使用的汉语词表主要有“面向社会一般应用的通用词表”“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中文信息处理用词表”三类,而适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性词表一直空缺。经多年研究,2017年《义务教育常用词表》完成研制。

词表收录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需要学习、比较稳定、使用频率较高的普通话常用词语16600多个,并给出词语的字形、拼音词性与分级。词表将所有词语分为四级,一至四级词语分别对应义务教育第一至四学段。

收录原则需“以字带词,词不越字”,充分注意与汉字分级学习要求的对接,高学段要求的汉字不出现在低学段词汇中, “吮吸”“怠工”“嘲笑”不出现在小学词汇中;超出3500常用字范畴的词不予收录,如“集腋成裘”。

词表收词语的原形,不收无别意作用的重叠形式、如收“摇头”“点头”“船”,不收“摇摇头”“点点头”“船儿”。

词表收典型的普通话,非典型的普通话词语一般不予收。收“爸爸”“父亲”,不收带方言色彩的“阿爸”“爹爹”。

要注意错别字(注意别再读错了)(5)

要注意错别字(注意别再读错了)(6)

要注意错别字(注意别再读错了)(7)

要注意错别字(注意别再读错了)(8)

要注意错别字(注意别再读错了)(9)

要注意错别字(注意别再读错了)(10)

要注意错别字(注意别再读错了)(11)

……

为何字词的读音会不断变化呢?

南开大学语言学教授马庆株表示,语言是社会交流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的发音也会出现变化。

“就比如说‘确凿’的‘凿(záo)’字,大家都这样读,读着读着就成了‘对的’。”“进行普通话审音也是为了适应大众的需要。”

他进一步解释,为了顺应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日益发展与需求,语言文字也要相对地做出适应与调整。

不过马庆株也表示,汉字语音的调整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应该符合字面本身所有的意思。

北京大学中文系退休教授王理嘉说,因为中国所有的字音都是表意的,每一个字音表达一种意思。

也有专家对于一些汉字的统读发音提出了异议,比如“下载”一词,念四声zài,表达的是“搬运”的意思,现在被改为三声,就失去了原有的特殊含义。

一位小学老师说,《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是教学中的要用到的重要工具,但现在教师的教学主要以教育部公布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主。

荀子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不宜。”

语言也是同理,作为交流沟通的工具,根据约定俗成做出的改变,似乎更方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但是也有人认为,按约定俗成改动,我们学习汉字正音还有什么意义呢?

你怎么看?

欢迎留言区讨论

来源教育部官网、新华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