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记生字的方法(解决听写难题做学霸)

我前段时间有一篇文章教孩子们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生字,有的家长反映效果很好。

可是也有家长私信我,说有的生字孩子就是记不住,写了很多遍还是写错,怎么办呢?

如果一个字孩子老是写错,那多半是从第一次就没写对,错字的印象深深地刻画在了孩子的脑子里,因此很不容易改正过来。

那我们就要尽量从第一次就让孩子把字写正确,也就是解决短时记忆问题,短时记忆没问题了,再去解决长时记忆的问题。

巧记生字的方法(解决听写难题做学霸)(1)

今天,我就教孩子们一些巧记生字的方法,有的方法大家可能在其他地方看到过,有的方法是我自己发明的,是大家没有看到过的。一起来学学吧:

一、巧记形声字

其实中国的汉字大多是形声字,即一半边是形(偏旁),一半边是音(读音)。

A、例如“妈”字,左边的“女”字是形旁,表示“妈妈”是一个“女人”;右边的“马”字是音旁,和“妈“字读音相近。

B、再比如“愿”字,上面是“原”字,和“愿”字音近;下面是“心”字底,表示愿望是“心底”所想的事。

巧记生字的方法(解决听写难题做学霸)(2)

二、音近形近字

有一些字,他们音相近,形相近,孩子很容易混淆。

A、例如:

躁:急躁,急得直跺脚,所以是“足”字旁;

燥:干燥,有火烤才干燥,所以是“火”字旁;

操:做操,做操需要用手,所以是“提手”旁;

澡:洗澡,洗澡需要用水,所以是“三点水”;

噪:噪音,噪音就是有人吵,所以是“口”字旁。

B、再如辛苦的“辛”和幸福的“幸”。

“辛”字除开上面的“一点一横”,“幸”字除开上面的“土”,下面部分都像一个人民币的符号“¥”,代表钱。

“辛”的人民币符号是上面一横长,下面一横短,表示钱越来越少,所以日子过得越来越辛苦。

“幸”的人民币符号是上面一横短,下面一横长,表示钱越来越多,所以日子过得越来越幸福。

巧记生字的方法(解决听写难题做学霸)(3)

三、无关形近字

还有一些字,音不同,形有点相近,孩子们特别容易写错。例如:

A、柳树的“柳”和仰头的“仰”,右边部分很多孩子总是容易搞混。

大家仔细观察,“柳”字的右半边比“仰”字的右半边多一撇(丿),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会多一撇呢?

孩子们每次写春天来了,都会写柳枝随风摆动,大家想想这一撇是不是就像柳树垂下来的枝条;而仰着头,则不会有枝条垂下,所以“柳”字有一撇,“仰”字没有一撇。

B、融化的“融”和奉献的“献”。

“融”字的左边是一个“鬲”,上面一个“一”一个“口”,里面一个“丫”加“一横”,那就记为“一口一个丫头,叫得人心都融化”。还有隔,膈等字,都是重点记“一口一个丫头”。

“献”字的左边是一个“南”,上面是“十”字头,里面是一个人民币符号“¥”,代表钱,那就记为“买十个南瓜需要钱”。

巧记生字的方法(解决听写难题做学霸)(4)

四、易错字

A、比如武术的“武”,很多孩子容易在右边的斜勾上加一撇,写成一个错别字。

我们可以用故事的方法让孩子记住:如果武字加一撇,就像一个武士在腰间插了一把大刀。

可我们写的这个练武之人呢,他特别厉害,从来不需要带大刀,徒手就可以打败所有人。

以后只要一写“武”字就问孩子,他带不带刀呀?多问几次,孩子就记住了:不带刀(即不加一撇)。

B、再比如“荒”字,很多孩子容易在中间那个亡字的后面加一点。

教孩子这样理解:这个地方“植物”都“死亡”了(所以上面是草字头,中间是“亡”字),“一点”生气“都没有”(一点都没有,所以不加一点),因此看起来很荒凉。

巧记生字的方法(解决听写难题做学霸)(5)

大家看,只要大人带着孩子一起仔细观察,用理解记忆的方法,孩子就能把很多字记牢。

家长引领一段时间后,如果能够让孩子自己观察,自己用字词来编故事,那孩子的记忆效果会更好,更不容易忘记。

同时,我们家长也不要太着急,有的字就算我们给孩子讲过两三遍,可能下次孩子还是会忘记或写错,只要我们有耐心,孩子忘记了我们就再讲,家长反复讲,孩子反复背,总有一天孩子会记牢。

讲一遍就全部记住的是天才。

这世上不会有那么多天才,只有一天天坚持不懈的孩子才会成长为参天大树。

孩子的短时记忆解决以后,就可以利用我原来讲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巩固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问题都解决了,孩子就一定能把生字记牢,解决了生字问题,才是为孩子将来所有科目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恭喜你,今天又学到了新的学习方法,让孩子离学霸又进了一步。

如果你觉得我的文章有用,一定记得点赞关注。

如果你的孩子在学习上有什么困惑,也欢迎给我留言,我一定会回复大家的。

巧记生字的方法(解决听写难题做学霸)(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