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地貌的形成阶段(何为丹霞地貌2)

昨天给大家介绍了丹霞地貌的概念,其中有一条特别重要,那就是丹霞地貌是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坡面表现为“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其存在反映了中-新生代没有发生构造活化的稳定地区。

其实,广大学者对丹霞地貌中的“丹崖”也有一定的共识。一般来说,“丹崖”高度应大于10米,“丹崖”的坡度则应满足悬崖坡的条件:55°至90°之间。高度和坡度低于上述标准的丹崖不能算是丹霞地貌,应归入红层丘陵山地中,这是划分丹霞地貌与红层地貌的界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们常说的张掖红层丘陵山地不是丹霞地貌。

1、丹霞地貌产生的物质基础:红层

所谓红层,在我国主要是指中生代以来即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新生代古近系的湖相、河流相、河湖交替相或是山麓洪积相等陆相碎屑岩,多以夹层互层出现,从外表来看主要颜色为红色。

红层所在的大型盆地,一般边缘堆积洪积相泥砾,往中心渐变为洪冲积砾岩、砂砾岩、砂岩,河湖积细砂、粉沙岩或泥质岩。砂砾岩胶结物以泥、砂、硅质、钙质和铁质,比较坚硬。大部分丹霞地貌发育在砾岩、砂砾岩、砂岩地层组合上。

丹霞地貌的形成阶段(何为丹霞地貌2)(1)

我国不同时期的红层分布广泛,其中最大的连片分布区就是四川盆地。

丹霞地貌的形成阶段(何为丹霞地貌2)(2)

中国红层的分布

丹霞地貌主要发育于红层之上,根据前面丹霞地貌的具体定义我们知道有红层发育的地方并不一定能形成丹霞地貌。我国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在我国南方、西南以及西北三个区域。

丹霞地貌的形成阶段(何为丹霞地貌2)(3)

中国丹霞地貌分布

2、 丹霞地貌的发育条件

(1)大地构造对沉积盆地的控制。

红层大多存在于沉积盆地,而沉积盆地的产生主要受大地构造控制。

丹霞地貌的形成阶段(何为丹霞地貌2)(4)

我国构造分区

(2)断层、节理对山块格局的控制。

丹霞地貌的形成阶段(何为丹霞地貌2)(5)

岩石的节理

丹霞地貌的形成阶段(何为丹霞地貌2)(6)

受岩石节理控制,丹霞山体的分布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网格状

(3)岩层产状对坡面形态的控制。

岩层产状水平或倾角较小是形成丹霞地貌“顶平、身陡、麓缓”特征的重要条件。因为岩石倾角较大,无法形成陡崖,就像甘肃的彩丘地貌,均是岩层大角度倾斜。

丹霞地貌的形成阶段(何为丹霞地貌2)(7)

岩层产状对坡面形态的控制

(4)地壳升降对丹霞地貌发育进程的控制。

如下图所示,广东丹霞山地区山顶面整体分布在5级平面上,每级高差约100m。这5级山顶面反映丹霞山红层自形成之后经历了5次的区域地壳间歇性抬升。受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和外力作用加剧的影响,原先沉积的红色沙砾岩层暴露出地表,从而形成了今天的丹霞山地貌。

丹霞地貌的形成阶段(何为丹霞地貌2)(8)

山顶面所反映的区域地壳间歇性抬升

(5)其他外力作用,如流水侵蚀,风化作用,崩塌作用等对丹霞地貌进一步的雕刻、塑造,形成复杂多样的丹霞地貌形态。

丹霞地貌的形成阶段(何为丹霞地貌2)(9)

丹霞地貌区内的山体崩塌

丹霞地貌的形成阶段(何为丹霞地貌2)(10)

风化作用形成岩体表面的各种洞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