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看到了什么(这部火遍了北美)

2016年5月份,曾被称为最不可错过的电影节之一的西雅图电影节,于北美西雅图正式开展。同时在芝加哥的影展上,一部《冈仁波齐》代表中国唯一的一部电影出展。同期,该影片在北美市场优先上映,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近日在国内上映,有褒有贬,各种声音不断。

冈仁波齐看到了什么(这部火遍了北美)(1)

弥藏肯定不会错过这种影片,我们组团去体验观看。

到底片子值不值得看呢?我来谈谈我的感受。

导演张扬说,“是在观照自我,与自己内心开展对话”,他希望当观众看这部电影时,也是一个观照自我的过程。

为了这部片子,他去了西藏,一路跪拜一路拍摄,冬去冬来历时一年终于完成拍摄。在网上我们能看到很多网友的评论,纷纷表示震撼。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部关于藏人磕长头朝圣的主题影片,但震撼的信仰是导演唯一想表达的吗?这部片子到底在讲述什么呢?

情节简介

西藏芒康的普拉村是一个古老的村子,村民尼玛扎堆在父亲去世后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叔叔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

时正马年,正好是神山冈仁波齐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里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 玛扎堆的朝圣队伍。于是10个普通的藏民和一个孕妇,从村子出发,历时将近一年时间,沿着2500公里长的路,一路向前去神山“冈仁波齐”朝圣。影片中没有强烈的冲突,没有绚烂的后期,有的只是行走,叩拜,平静地面对一路的生、死、成长和放下。

冈仁波齐看到了什么(这部火遍了北美)(2)

1、承诺

出发只为了一句承诺

看《冈仁波齐》的过程,是内心不断惊呼的过程。

朝圣,一个听上去仪式感极强的行动,却从尼玛吃着糌粑的一句话就开始了。大意是,“爸爸去世后,我唯一的叔叔杨培,一直想去拉萨朝圣,我想帮他完成这个心愿,打算年后就动身”。

然后一家人听了之后,美誉任何人表现出吃惊,看起来不简单的事情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就定了。

冈仁波齐看到了什么(这部火遍了北美)(3)

随后,村民们毫无戏剧性的加入就发生了。在各种日常普通生活场景中遇到了尼玛,说一声,听说你要去朝圣,我家里的谁谁谁也想一起去,可以吗?尼玛的反应也是平平淡淡:好的,那就一起去吧!

于是,一个怀孕的妇女,一个幼小的女孩,一个因为杀了很多牦牛,内心有罪恶感想减轻罪孽的屠夫,一个家里不太顺觉得有点倒霉的男人,一个胳膊残疾的年轻人……

十一位各有故事、各怀梦想的普通藏人和一个电影剧组组成了一支特别的朝圣队伍:历时一年,穿越生、穿越死、穿越2500公里绝美的高原四季、穿越肉体和灵魂将面临的一切未知的磨难,直至抵达道路尽头的神圣。

冈仁波齐看到了什么(这部火遍了北美)(4)

2、日常

神圣的出发也不过是日常

他们要做的事情叫朝圣:五体投地前往拉萨和冈仁波齐。

朝圣在我们常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徒手依靠两块木板,木板置于头顶、胸前、腰下拍打,再置于地上进行滑行,叩首,起身,继续,再继续。

每一次的“叩首”,都容不得半点马虎,即使鞋子在旅途中磨破了,即使膝盖因为摩擦起皮,即使周身开过嘈杂的大货车扬起灰尘,也不会消磨“叩首”一毫偏差。

于是,女人们开始准备朝圣磕头用的各种手板、围裙,衣服、被褥,帐篷、炊具。男人杀了一头牦牛,过年放完炮,把东西装上一台带顶棚的拖拉机。

冈仁波齐看到了什么(这部火遍了北美)(5)

当观众还没有反应过来,这些人轻轻松松平平淡淡地就要踏上的那条朝圣路。沿路海拔4000以上,长度2500公里,路上车来车往,风霜雨雪,每天最多10公里,足足要走200多个日子。上路也很简单。从第一步开始,就是磕头的开始,不管大人孩子,没有任何庄重的仪式,也没有什么指导,朝圣者们对朝圣早已心知肚明,坦然出发。

在我们很多人看来,去西藏旅行一次都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可能提前几个月就开始做各种准备。但对于藏人来说,这样的“朝圣”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这些都是他们本就习惯了的生活,已经融到了他们的血液里,在正常不过的事情。所以导演张扬也说,“我就是拍他们的日常生活,一切都在日常的概念里”。

冈仁波齐看到了什么(这部火遍了北美)(6)

3、淡然

生死,蜕变,成长,一路就是一生

出发本身就是一种考验,路上更有太多的不可预计。

几岁的小女孩磕头感觉身体不舒服,一摸发烧了。母亲淡淡的说一句,还是继续磕头,到前面县城买点药就好。

倒霉的男人在路上又倒霉的被掉落的山石砸到了腿。大家淡然地说:没事,我们休息两天再继续走。

孕妇半夜肚子疼起来,马上要临产,立刻起身开拖拉机去最近的医院。男婴产下后,在医院没休息几天,母亲带着婴儿一起又上路了。

冈仁波齐看到了什么(这部火遍了北美)(7)

一切都那么简简单单。甚至那裹婴儿的包袱是出发前奶奶就早就提前准备好的。

这路上的一切,其实他们早已经预计到。

拿生孩子这事来说,对我们这样任何一个城市的家庭来说,临产前几个月就千般计划万般准备,仔仔细细确保万无一失,对于产妇和孩子看得比什么都重。但在这些朝圣的人来看,却只是他们生活中的日常而已,事情来了就来了,淡然处之。

出发时的那台拖拉机,比起路上遇到的连毛驴都舍不得用的朝圣者来说,已经是更先进的装备了。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这台拖拉机失去了机头。

不可想象,这事如果是在内地任何地方,那辆肇事的越野车是不是还能就凭借一句话“我车上有人不舒服,必须两小时赶到拉萨。”就能轻易被放走。

人们简简单单商量了几句后,就决定把机头扔掉,用人力拉着车厢继续前进……

冈仁波齐看到了什么(这部火遍了北美)(8)

他们就这么走着,坦然而无怖地走着,不讲条件没有疑惑。

在朝圣的路上,风霜雨雪、花谢花开、冬去春来,他们和季节、山川、河流一起磕头前进。

整个影片从头至尾没有添加任何主观音乐来渲染氛围,唯有朝圣队伍的真实地行走。

石头掉下来就拍石头;垭口下雪就捕捉下雪;赶上雨季就拍雨戏。吃饭、睡觉、磕头、念经……在一步一趋的重复中,11个平凡的生命历经生、死、成长、蜕变,而在镜头之外,张杨则通过镜头平静地观察着这一切……

导演说:我就是拍他们的日常生活,一切都在日常的概念里。

冈仁波齐看到了什么(这部火遍了北美)(9)

这时候才突然明白,原来影片一直在表达的,是藏人们面对生活时的那种坦然。

它用最朴素本真的生活还原,以及寥廓静美的高原场景,唤起人们对本心的回归和认知。那条漫长艰辛的朝圣之路,也就是藏人的人生之路。

冈仁波齐看到了什么(这部火遍了北美)(10)

恰巧,影片拍摄的那段时间,我本人也前往了冈仁波齐转山。当然,我是徒步去转的,而不是三步一拜的磕长头。事实上我第一次转冈仁波齐,是在2011年,懵懵懂懂的就去了。两天徒步走过50多公里,那时候就听说转山可以消除罪孽也就去了。

记得那一次因为准备不充分,第一天走到山背后的止热寺,仅有的一个可以住宿的地方被印度朝圣者住满了。天下起了大雪,根本就没有藏身之处。结果是一堆藏族母女好心的收留了我到他们的房间才度过了一晚。

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母女两早早起床开始转山的第二天,又怕惊醒还在熟睡的我,悄悄往我的水壶里灌了满满一壶的酥油茶,然后悄悄离开出发。

下图是第一天早上出发时在塔尔钦山头拍下的玛胖雍措与纳木那尼峰

冈仁波齐看到了什么(这部火遍了北美)(11)

我醒来后怎么也没有追上那一对母女。倒是遇见了一对姐弟,姐姐约莫13岁的样子,弟弟10岁。说起来忏愧得很,姐姐看我一路走得挺慢还拿着相机拍照,坚持要帮我背包和我一起走,实在拗不过她,就把手里的登山杖送给了她弟弟。

这姑娘已经在这里转了十几圈,对山形路况熟悉得很。一路上姐弟两跟我讲这里要磕头,那块石头是祈祷父母长寿什么的……

冈仁波齐看到了什么(这部火遍了北美)(12)

冈仁波齐看到了什么(这部火遍了北美)(13)

冈仁波齐看到了什么(这部火遍了北美)(14)

翻过海拔5600多米的卓玛拉垭口,我总是停留下来拍照,恐耽搁两姐弟的时间,便执意要他们先走。姐姐最后取下手上的珍珠手串送我,说这串珍珠陪她转了十几圈神山,想送给我家里跟她差不多年纪的女儿。

直到今天,女儿一直戴着没有取下来过。

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天,她们会在某处相遇,凭借这串珍珠手串能牵起她们的故事。

冈仁波齐看到了什么(这部火遍了北美)(15)

回头一撇,看见飞鸟从朝圣者身边掠过,大自然的一切生命的和谐,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再后来,陪不同的朋友,我陆续又来到这里转山。最后一次便是在影片拍摄的这一年。

木马年,转山年。

也许片里的主人翁也跟我在山下擦肩而过。路上也相机拍过几个磕长头的转山人。

冈仁波齐看到了什么(这部火遍了北美)(16)

你见过磕长头的人吗?他们的脸和身体都很脏,可是心灵却非常干净。

现在回头来想,转山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真的可以洗清罪孽吗?还是心灵的一种寄托?

冈仁波齐看到了什么(这部火遍了北美)(17)

如今,我也是一个追随佛陀的人。在我浅薄的理解来看:

转山途中翻越的5600多米的卓玛拉山口,其实在翻越我们内心的那道坎。大家转的不是山,而是借由这种简单辛苦的行走,来引发我们对内心的察觉,和对众生利他的念头。

就像那对收留我的母女,就好比这途中对我伸出援手的姐弟。影片里然乌湖边的老村长,修房子的藏人,一路上这些无谓回报的善念,就是我们转山的意义。

无论转不转冈仁波齐,这座山都在我们的心里,而我们一直都走在朝圣的路上。

冈仁波齐看到了什么(这部火遍了北美)(18)

我喜欢西藏,可能是源于我有一种天生的西藏情结。所以才会十几年来不断的往返。如今我们以旅行的方式,将更多不只单纯想猎奇风景的朋友带进西藏,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修行。同样于大众而言,每一天的工作、生活、学习,都是朝圣的过程,我们所有的努力不过是想弄明白到底我们是谁,又如何才能既简单又纯粹的幸福生活。

他们将信仰皈依宗教,我们将信仰付诸旅行。一世佛前的诵经与一次追逐梦想的出发,皆为求得内心安宁,这也算是殊途同归吧。

冈仁波齐看到了什么(这部火遍了北美)(19)

关注我的头条号,一起了解更纯粹的西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