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扦插育苗方法(杜鹃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杜鹃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杜鹃花(学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又称山踯躅、山石榴、映山红,系杜鹃花科落叶灌木[1- 2]。由于杜鹃花期特长,开花量又非常大,施以适量的无异味的速效肥,对植株花谢后的恢复生长非常有利[3]。扦插的理论基础在于植物的再生作用[4],即当植物体的某一部分受伤或被切除而植物整体的协调受到破坏时,能够表现出一种弥补损伤和恢复协调的机能,又称为植物的补充反应[5]。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试验条件

从生长势均匀一致、株体强健的母株上选取当年生半木质化的嫩枝作插条。实验基本条件如下:

1.1.1 光照。自然光照,光照时间长短随季节自然变化;夏秋季的晴朗天气采用遮阳网进行遮荫,保持透光率为60%左右。

1.1.2 温度。采用恒温温床进行扦插,保持基质温度在22~26℃之间; 气温的季节变化为冬季白天在18.4~29.8℃,夜晚在12.0~23.8℃之间,夏季白天在24.0~37.7℃,夜晚在14.1~25.5℃之间。

1.1.3 湿度。采用全封闭保湿法扦插,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基质湿度在60%~70%之间。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的扦插基质对插条生根的影响

7 月12 日,每试验小区按井字型取样10 株,分别量取根的长度,然后计算平均数,结果见表2。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个区组间没有显著差异,说明插条的质量和管理方法对生根的影响不显著。处理间差异却十分显著,说明试验15 个处理对根长的总体平均数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表2 不同扦插基质的生根长度的比较 单位:mm

杜鹃扦插育苗方法(杜鹃扦插繁殖技术研究)(1)

应用新复极差测验(LSR 法),由表3 可以看出,处理10~14 效果最佳,处理9、15 效果其次,处理4~8 稍差,处理1~3 最差。也就是说,纯的珍珠岩或蛭石与珍珠岩混合使用,即处理1~3,杜鹃生根时间与其他处理一致,但生根后苗的长势和根生长的速度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表现在叶色黄化严重,苗瘦弱、僵化,根的生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根长是最佳配方的20%左右。因此,珍珠岩、蛭石不能单独用于杜鹃的扦插生根,即使单独用于生根时,将苗生根后及时移栽至合适的基质中。当泥炭土含量为20%、40%时,即处理4~8,杜鹃生根时间与其他处理一致,但生根后苗的长势和根生长的速度与处理10~14 差异显著,表现为叶色稍有黄色,苗生长无力、叶小,根长是处理10~14 的40%~50%。当泥炭土含量为60%、80%时,即处理10~14,杜鹃生根时间和其它处理一致,但根生长速度快,表现为叶色、叶的大小与母株一致,长势旺。因此,为了获得壮苗,必须将泥炭、珍珠岩、蛭石混合使用,且泥炭土的比例控制在60%~80%,珍珠岩和蛭石的混合比例控制在40%~20%。当泥炭土含量100%时,即处理15,杜鹃生根时间和其它处理一致,生根后苗的长势与处理10~14 一致,但根生长的速度与处理10~14 差异显著,因此纯泥炭不宜直接用于种苗的扦插、生长。

表3 新复极差测验

杜鹃扦插育苗方法(杜鹃扦插繁殖技术研究)(2)

2.2 不同生根处理对插条生根的影响

从表4 结果表明,不同生根处理的插条均于20d左右开始生根,其生根时期并无明显差别。

这3 项指标均无明显的差异。但相较之下,用温水(30~35℃)和2 号生根粉处理的插条在试验期的各项指标均好于丁酰肼和VB12 针剂处理。另外,由表5可知,2号生根粉处理的插条的整体生根动态较温水(30~35℃)处理更为接近理想模式。由此可推断,对于杜鹃扦插繁殖来说,试验采用的促进生根的插条处理方法均有良好的促生根作用,在试验后期均可获得100%的生根率,以2 号生根粉处理的效果最好。

表4 各时期不同生根处理插条生根量比较

杜鹃扦插育苗方法(杜鹃扦插繁殖技术研究)(3)

表5 各时期不同生根处理插条生根个体生根数区间比较

杜鹃扦插育苗方法(杜鹃扦插繁殖技术研究)(4)

3 结论

珍珠岩、蛭石、泥炭土不能单独用于杜鹃的扦插生根,即使单独用于生根时,也应在苗生根后及时移栽至合适的基质中。为了获得壮苗,必须将泥炭、珍珠岩、蛭石混合使用,且泥炭土的比例控制在60%~80%,珍珠岩和蛭石的混合比例控制在40%~20%。

对于杜鹃的扦插繁殖来说,现有的几种推荐的促进生根的插条处理方法均有良好的促生根作用,在试验后期均可获得100%的生根率,但以2 号生根粉处理最好。

杜鹃扦插育苗方法(杜鹃扦插繁殖技术研究)(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