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青春留不住那就再走回头路(青春若有张不老的脸)

如果青春留不住那就再走回头路(青春若有张不老的脸)(1)

上午一个人在办公室看完了科比的最后一场比赛。关于告别赛,在科比之前,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三场。

第一位,叫查尔斯巴克利,巴克利爵士的最后一场比赛,是我在初中第一次购买的《体坛周报》上读到的,只记得巴克利抱着一个篮球,笑嘻嘻地挤在簇拥的人群中,图片下面刻印着一组数据:6分钟,2分,我对这个数据的第一反应是惊讶,因为当时并不知道巴克利因为跟腱拉伤已经休息了四个月,但依然觉得,曾经叱咤风云的老将,怎能落得如此田地。

第二位叫做丹马耶尔,曾与巴克利一同效力于太阳,我清晰记得他的最后一场比赛对阵小牛,诺维斯基们放松的跟跑和佯防,只等着“雷电丹”投出个人生涯的最后一记三分球(三分球曾是马耶尔赖以成名的绝技),结果丹连投连丢,最后直到第七个球:皮球砸在篮筐上弹起一米多高,然后缓缓下坠,最终,直落入网心,丹马耶尔、诺维斯基、小牛和太阳的大部分球员,都被这样一个进球逗乐了,笑嘻嘻地,拍着丹的后背,放他下去休息,一个曾经叱咤球场的三分射手和扣将,就这样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

第三位,叫做迈克尔乔丹,准确的说,我看过两场他的最后一场比赛,对爵士的“the shot”那场我还小,那天正赶上发烧,自己在家冥冥中打开电视,看到那个日后被无数人铭记的跳投时,并没有太多的兴奋,只是想:这就是乔丹么?为什么电视上看起来瘦瘦的,三分球投的好平啊!一点都不像灌篮高手里那种“完美的弧线”;第二次是乔丹的最后一届全明星,肖恩马里昂亦步亦趋,将乔丹逼到底角,随着乔丹的起跳像弹簧一样地蹦起,手臂伸得直直,偌大的手掌完全罩在乔丹的脸上,而乔丹潇洒的后仰跳投,出手点只比马里昂的封盖高一点点,那个球飘得很高,很慢,就像当年樱木花道的最后一投,干净利落的空心入网。

整场比赛,乔丹27投9中,20分,总得分262分,超越贾巴尔,成为全明星得分第一人。

虽然那场比赛并没有因为这个球而被终结,但我总觉得,这才是一个适当的告别:临走了,也要破一个记录给你们看,让你们记得老子!

今天,科比布莱恩特的告别比赛:51分钟,出手50次,破个人单场出手纪录;命中22球,史上告别赛最高的60分,个人赛季最高分,罚球破万列NBA历史第五,最后,逆转战胜爵士,带着胜利退役,同样的,临走了,留下这些记录,至少够你们念叨十年的。

当然会有人说爵士放水,但整场比赛的观感,是科比确实手热,他享受了比赛,爵士并没有拉稀摆带,如果是一个月前的常规赛,论整体,湖人未必赢得了。

看罢比赛,我忽然有点伤感,说实话,我从没有迷过科比,甚至可以说,有点讨厌。20年的职业生涯,至少跨越了NBA两拨球员,前有公牛王朝天下无敌,后有金州勇士纵横四海,科比这20年,全部是在没有绝对霸主的“战国时代”下度过的:十七年间,强悍如科比,也只拿过5个总冠军,其中第一个三连冠还是做着鲨鱼小弟时到手的,这期间,GDP闷声发财平分五冠,LCD两冠,绿军三巨头全力一冠,诺维斯基带领老男孩夺取最动人的一冠,鲨鱼生涯后期携手韦德一冠,底特律铁打的营盘一冠,似乎这20年间公认的天才们,除了纳什、甜瓜、答案、魔兽和姚明,都被总冠军的雨露滋润过了。接下来的三年,不出意外,我们会迎来狼王的退役,或许,新老更替几近完美的马刺,也不像以往那样需要邓肯了。

记得大学时,在宿舍楼里看球,正是姚明的火箭热潮席卷全国之时,那时我们最盼望火箭碰到的两个队:一个是太阳,因为要看姚明对抗小斯,顺便欣赏纳什纵贯全场的组织和妙至毫巅的传球;另一个就是湖人,因为总觉得湖人是块试金石,无论多好的刀,跨得过紫金军团,才算作一只强队(那时的科比,刚刚增重 背身,完全成长为了一流的攻击手)。

火箭对湖人的比赛,大家总是提前一个小时就跑下去占座位,泡面、盒饭、辣酱和男生宿舍独有的油腻汗臭,五味杂陈在一个不足百米的房间,比赛还没开始,就有人啧啧念叨:姚明还是软,不过湖人也没有好中锋。。。

比赛开始,前半场总是很热闹,拉不开比分,其实当年的科比,就有一个和乔丹很相似的地方,就是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在用飘忽的走位和稳定的跳投在“偷分”,半场过后就已经逼近或超越了20分;随着比赛的进行,到了决胜的第三节末尾,或是第四节中段,才开始展示各种令人绝望的技巧,交叉运球抹过防守人,贴住对方的身体上篮;幅度极大的变向,获得空间后稳稳地跳投;底线空档突破,在空中闪转腾挪,换手,入篮!跟麦迪比起来,科比似乎总是在起跳之前,就已经预备好下面的动作了,而当科比的这些动作和得分,将刚刚看到追赶希望而喧腾的小电视间瞬间冷却后,我们总是从鼻孔里长长叹出一口气,彼此看上一眼,撇撇嘴:“哎,还是拿他没招”,“嗯”。

所以当科比的最后一支Nike广告播出的时候,我非常理解这种仇恨:论合理性和大局观,不如纳什;论弹跳暴扣,不比卡特AK;论中投,不如诺维斯基稳定;单论突破,不如马努般水银泻地;但似乎有时候,他就是所有这些人的集合体,哦对了,还不知什么时候多出一个背身,这个男人,总会在正确的时候,做出或合理,或匪夷所思但流畅异常的技术动作,进攻,三威胁,攻击篮筐,要罚球,那几年我们总是像面对自己喜欢的姑娘一样,装作从未在意过科比的变化和进步,每每聊到他,也还是那句:“哎,拿他没招儿”,“嗯”。

上班以后,我逐渐远离了赛季里每天盼着看比赛的日子,只看季后赛和总决赛,过几年缩水成了只看总决赛,时至今日,如果有条件,就看看总决赛的决胜场和全明星,今天科比退役的赛后,有人发朋友圈说:没有了科比,我很难过,因为从此以后nba我谁都不认识了,其实细想想,也有几分道理。这几年和上了年纪的球友谈起nba,不禁也会唏嘘:现在的NBA,真的越来越陌生了,詹姆斯刚出来的时候,大家觉得,就一肌肉男,只会横冲猛撞,今天看到他的胡子,才想起,连他也几乎要算作一名老将了。我常常想,球迷真是一个无比可爱的群体,他们很容易在青春懵懂的日子里,为自己找到一个性格的代言人,和他一起去经历,去追随。今天的球场上,依然有很多个性出众、球技精湛的球员,作为一名80后,我真心羡慕你们,我的哥哥们说他们时代的偶像是乔丹,我一开始觉得很牛逼,后来想想他们应该是在吹牛逼,央视1994年才开始直播NBA总决赛,加上那几年中国足球格外的火,他们或许只是“认为”自己经历过乔丹的时代,但我们却是真正陪伴着科比、加内特、艾弗森、雷阿伦们成长起来的一代,我们见证过2001年总决赛艾弗森跨过泰龙卢时怒目圆睁的双眼,感受过科比的81分、麦迪的35秒13分,陪着狼王跨越季后赛首轮这个现在看来不值一提的魔咒,体会过诺维斯基带领老男孩们夺冠后的欣喜,姚明轰然倒下又“王者归来”后,我们再不会苛责他的软;当艾弗森吞下口中的鲜血,问裁判还可不可以上场,我们再不会反感他的独;当我们意识到科比和詹姆斯们的伟大后,才明白他们并不想做上帝的拥趸,“开创一个自己的时代”,是多么的艰辛与无奈。

一个伟大的攻击手,驱使其不断前行的,并不只有天赋,工作若干年后,我渐渐发现职场如球场,我从未惧怕任何天赋异禀的少年,只有当他的内心被好胜的火焰熊熊烧灼,不断突破和改变自己的勇气和行为逐渐诞生时,我才会感到恐惧和欣赏,科比今天的三分球,已经几乎是时下流行的one-motion shot,为什么?因为库里在用,有效,能迅速刷分,能赢球,仅此而已。这个意大利后裔的篮球生涯,代表的是一个砥砺前行的时代,作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球员之一,入选名人堂、球衣退役板上钉钉之时,他还在迫使自己改掉几乎用整整一个生涯雕琢出的手型和肌肉记忆,再联想到这些年他不断打磨和进步的背身、组织、中投,我想,如果身体允许,“拿他没招“这件事,搞不好会持续多久。

若干年后,我们会看到成功的球队老板,没落球员酗酒滋事的花边新闻,插科打诨的评论员嫌场上的球员太软,就像当年他们的前辈嫌弃他们一样,依然面无表情的金牌教练,指导手下的小伙子打着我们闻所未闻的战术,他们一个一个的进入名人堂,入选100大球星,排队来中国当教练,后来他们胖了,秃了,就像身为球迷的我们一样,弯不下腰去捡起一只曾经玩弄得出神入化的篮球了。

但我依然会记得他们当年带给我的感动,和我们一起度过的岁月。我们还会偶尔卷起一个纸团,瞄着墙角的垃圾桶,“还剩5秒钟下课”,

5 4 3 2 1……

青春若有张不老的脸,但愿他永远不被改变。

—— end——

PS: 我最好的朋友叫大林,当年我们一起看球,一起打球,有一天他问我,为啥这么爱看NBA,我说,每次看了NBA,就想立刻穿上球衣和球鞋去球场打球,他说,操,我也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