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川古镇逛几个小时(关于青木川古镇的六个故事)

青木川古镇逛几个小时(关于青木川古镇的六个故事)(1)

青木川古镇逛几个小时(关于青木川古镇的六个故事)(2)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青木川古镇

“金鸡一鸣,三省相闻。”打开陕西地图,我们会发现,陕西最西端的宁强县青木川镇,就像一个楔子,深深地嵌入甘肃、四川两省的接合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会处的青木川镇,始建于明朝中叶,成形于清朝后期,鼎盛于民国年间,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被誉为“最有故事、最有味道的古镇”。这里有大量保存完好、风格迥异的古街、古栈道、古建筑等历史遗迹。一条回龙场老街,从南到北,把小镇拉得悠长,两边的明清民居错落有致地连缀在一起,雕刻精美的窗棂、门楣、瓦当风格典雅,古朴的青石板街道尽显古镇的静谧安详。

青木川古镇逛几个小时(关于青木川古镇的六个故事)(3)

随着改编自叶广芩小说《青木川》的电视剧《一代枭雄》的热播,青木川镇成为旅游热点。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青木川镇累计接待游客16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2亿元。

今年中旬,省委书记胡和平在宁强县调研时,要求青木川镇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旅游内容,提高文化品位,不断提升景区知名度和吸引力,让旅游为群众带来更多收益。宁强县以贯彻落实胡和平书记指示精神为契机,深入实施“文旅兴县”战略,着力讲好青木川“六个故事”,在保持青木川历史文化风貌的同时,弘扬羌、汉民族崇文、守信、公平、自律的文化传统,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青木川古镇逛几个小时(关于青木川古镇的六个故事)(4)

青木川历史的见证者徐种德老先生

历史故事:沧桑巨变青木川

步行在青木川古镇回龙场老街的青石板路上,两旁巍然屹立着百年前的古建筑,闭上眼似乎能听到百年前天下客商云集于此的人声鼎沸,能看到鳞次栉比的店铺摊点,繁忙交易的买卖商客,能感受到盛极一时的繁荣。

青木川历史悠久,曾是羌汉杂居地区,春秋战国时期,今青木川境为白马氐所辖,南北朝时期是氐人杨氏藩王国的领地,明以前属四川管辖,明初划归陕西,明朝始建成被称为草场坝,后建回龙寺院,遂改称回龙场。清同治年间称永宁里,民国时称凤凰,乡民以大青木树为象征代称为青木川。

青木川古建筑历经百年沧桑,现留有大量保存完好、风格迥异的古街、古祠、古栈道、古建筑群等历史古迹。古镇老街始建于明成化年间,街长868米、宽4米,总面积达4万余平方米,现在遗留有历经百年沧桑保存仍然完好的清末民初古建筑20余处,当初都是繁华的商铺。

时至今日,青木川老街上近百户人家的房子大都是四合院,二进出的两层结构,建筑风格有明清时期的旱船式,也有西方教堂式。这些明、清、民国时期不同风格的古建筑群,古朴独特,雕梁画栋,风格典雅,尽显古镇的静谧安祥,是不可再造的历史文化遗产。

当年魏辅唐的新宅老宅与回龙场遥相呼应,老宅子是典型的中式二进二院建筑,四周石狮托柱雕梁画栋,门窗精雕镂空。新宅紧依老宅而建,却是西洋风格,庄重肃穆。

时光烟云的深处,多少名噪一时的人物都湮灭得无影无踪,青木川也逐渐为世人所遗忘。幸运的是叶广岑先生还原了这一段历史。2014年,小说《青木川》改编成的电视连续剧《一代枭雄》的热播使得青木川犹如被舞台上的追光牢牢圈定,独特丰厚的历史和文化仿佛一股重生的力量,将这个昔日辉煌的小镇从沧海桑田中重新凸显在世人面前。

青木川古镇逛几个小时(关于青木川古镇的六个故事)(5)

魏辅唐画像

家族故事:“一代枭雄”和他的家族盛衰

说起传奇古镇青木川,就绕不开“一代枭雄”魏辅唐。魏辅唐(1902年——1952年4月),原名魏元贵,宁强县青木川魏家坝人,名元贵,字辅唐,以字行。兄弟3人,行三。

父亲魏达帮,母亲杨氏,以务农、卖油为生。魏辅唐少时曾入私塾,但不肯读书,勇猛好斗,14岁即辍学回家,放牧、打柴、种地。民国15年(1926),成为新任团总瞿文章属下的3个队长之一。次年,翟文章病故,魏辅唐成为团总,开始了他管理、统治青木川的历史。

魏辅唐任民团团总后,多次接受宁羌府征调,因功受赏,名声渐震,而他也乘机从中夺得大批枪支,壮大自己的武装力量。统治青木川期间,魏辅唐兼并土地,占有200多亩良田美地和大片耳山林木,侵吞几处祠堂、庙宇的房、地产。开办“辅友社”百货店、手工制革厂、“唐世盛”绸布店、“同济堂”中药铺等,垄断市场。

魏辅唐曾征调农民兴修水利,开堰抬田;修建桥梁和道路,便利交通;兴办地方文化教育,网罗人才,组建戏班,创办私立辅仁中学,送乡里贫困孩子出去念书,而向往山外生活的魏辅唐却从没有出过山;客观上对当时经济文化的发展,维持地方治安,稳定社会秩序,产生过一定影响。

1949年秋,魏辅唐将原有武装扩编为“宁西人民自卫总队”,任总队长,被授予上校军衔。同年12月宁强县城解放,魏辅唐即派代表赴县办理交枪手续。

1952年4月,宁强县人民法院以反革命恶霸杀人罪判处魏辅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本人全部财产。4月27日,魏辅唐被枪决于青木川辅仁中学操场。同时被枪毙的,还有他的大哥魏元臣。

1986年4月,中共陕西省委将原国民党宁西人民自卫总队定为投诚部队。1987年5月,宁强县人民法院对魏辅唐一案重新审理,撤销了1952年的刑事判决,宣布“对魏辅唐不予追究刑事责任”。1988年3月,魏辅唐儿子领到了1700多元的补偿费和财产折价款。

红色故事:刘甲三、黎民觉策反魏辅唐

在20世纪中期促成宁西人民自卫总队魏辅唐部投诚、稳定中共在青木川及至陕甘川交界地带的政权,有两个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是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任青木川辅仁中学校长的刘甲三,另一个就是曾先后任宁强县人委副主任、汉中市副市长、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等职的黎民觉。

1949年,国共两党在陕南川北的战斗到了关键时刻,一面是解放军的步步进逼,一面是国民党残余势力的负隅顽抗。这时,接受过国民政府军正式委任、堪称陕甘川交界地带最具实力的地方武装的魏辅唐部的何去何从,则显得举足轻重。当年春夏之际,中共地下党员、当时受聘担任青木川辅仁中学校长的刘甲三,认为做魏辅唐策反工作的时机已成熟,便致信黎民觉,邀其回宁强策反魏辅唐。

9月中旬,黎民觉从甘肃碧口再次来到青木川,在刘甲三领导下工作,以经商客人身份住在魏辅唐开办的旅店里。刘甲三促魏辅唐设宴招待黎民觉和辅仁中学的几位老师。

此后六七天,魏辅唐白天接待国民党撤退部队和其他过往人员,晚上即应约与黎民觉交谈,黎民觉给其耐心讲解国内形势。通过“晓之以大义、明知以利害”的宣传,和阐明共产党的“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的政策,渐渐消除了魏辅唐的疑虑。最后,魏辅唐答应了刘甲三、黎民觉提出的事前商定的5项要求中的4项:一是不听信国民党的反动宣传,不上山入川(指逃深山或到四川为匪);二是不接受国民党任何军队的拉拢、收买和利用;三是解放军来了不做任何抵抗,一切听从解放军的命令;四是保境安民,维护好地方治安。1950年1月,黎民觉第三次赴青木川,劝说魏辅唐投诚,黎民觉的耐心、真诚,最终说服了魏辅唐。魏辅唐当即带领警卫队同黎民觉到宁强县城,同县长、公安局长和驻地部队负责人等商谈了交枪、整编、学习培训等事宜。随后,魏辅唐接受整编,交出了大量武器和其他军事装备。

青木川古镇逛几个小时(关于青木川古镇的六个故事)(6)

边界故事:秦蜀陇文化、习俗荟萃之地

从宁强县城沿着蜿蜒的阳青公路一路向西,在连绵不绝的群山中,一幅山水家园画卷跃然眼前。在缭绕云雾下,依山而建的古建筑群若隐若现,美不胜收。

青木川西连四川省青川县,北邻甘肃省文县、康县,曾是入川的要道之一,秦蜀之咽喉,兵家必争重地,商贾云集之边贸重镇。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国民党军第1师、第64师曾驻扎青木川,企图入四川、甘肃阻挡北上抗日的工农红军。1949年10月胡宗南骑兵第二旅旅长吕继化率残部在青木川驻扎9天,企图利用自然地形负隅顽抗,在解放大军强大攻势下,溃逃入川。

青木川古建筑群始建于明代,历经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持续建设渐成规模,建筑样式兼具川西和陕南两种风格,部分民国时期建筑还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色,极具观赏价值。青木川陕南、秦巴风格的民居建筑,更是既体现了楚汉文化和巴蜀文化的主格调,又充分吸收了徽派建筑的特点,这些结合陕南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设计建造的具有浓郁秦巴地方特色的住宅设计新颖,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是青木川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省交界的特殊地理方位,使青木川成为秦蜀文化荟萃之地,当地文化风俗亦川亦陕,并带有部分陇南文化特色。羌族文化及民国时期形成的“乡绅文化”对青木川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各种文化并行碰撞、交相辉映,是青木川文化的最大特色。

在民风习俗上,青木川也融合了三省特色,婚嫁、丧葬习俗保留完整,独具特色。尤其是傩戏表演、唱川剧、吼秦腔、赶场、逛庙会、正月闹春、跳关公、过刀山等民俗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三月三庙会、七月十五鬼神会、牛王会、马王会、文昌公庙会等地方特色浓郁。

青木川交通便捷,上通秦陇,下达巴蜀。青(木川)——姚(渡)公路从秦家垭出境,西行25公里就到四川青川县姚渡镇,与211国道相接,距九寨沟景区227公里;从甘肃陇南、九寨沟方向,可经甘肃文县碧口镇进入青木川。

沿古镇西北方的金溪河逆流而上,有一条在巨大山岩上凿出的台阶路,这就是明清年间留下的商运古栈遗址。栈孔周围石壁的石刻依稀写着“崎岖之路”,这条通往甘肃的秦陇古栈道长30公里,从此翻越西边的凤凰山,可以到达甘肃的陇南市,是千百年来陕甘重要商道。

青木川古镇逛几个小时(关于青木川古镇的六个故事)(7)

生态故事:梦里江南乡诗意青木川

“五盘虽云险,山色佳有余。仰凌栈道细,俯映江木疏。地僻无网罟,水清反多鱼......”。诗圣杜甫途经青木川时,如此描绘了这里的山水。

岁月如梭,外界变化日新月异,但这个边陲小镇风貌依旧。一路走来,随处可看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山上青翠欲滴,河面波光粼粼,小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游来游去,好不快活。

清晨,清溪河哗哗的流水声把游客从沉沉的睡梦中唤醒。打开窗户一看,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呈现眼前:鸟儿在河面飞翔跳跃,牛马在河滩悠闲地吃草。一位少妇,提了一桶待洗的衣服,领着一条狗,优哉游哉地走到河边,先将衣服泡上水,然后涉水过河去街上办事。狗忠实地守在原地看护衣物。

河边,一眼清泉,以条石砌成,水碧池澄,清澈见底。泉旁,三条小径,连着古镇家户。人们挑着水桶,慢慢悠悠地自不同方向来到泉边。舀满水桶后,彼此淡然一笑,又晃晃悠悠地原路返回。

河东,一户临水居住。石砌的房基高出水面10余米,石台阶直抵河底。晨光中,女主人将一群鸭子赶入河中。鸭子戏水觅食去了。她走入河边自家的菜地,拔一捆葱,就地剥净,顺手在水中淘洗。另一户,建房时索性将二层的阳台伸入河水上方。时值暑假,孩子一大早就站在阳台上玩起了钓鱼的把戏。不用钓竿,手持鱼线,像吊水桶一般直线“垂”钓,饶有情趣。

沿着古镇金溪河一路向西,就进入青木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内的马家山,野生动物学家发现金丝猴与猕猴同域分布现象在2003年11月1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发表,引起了世界野生动物界的好奇,是野生动物界待解的“谜”。保护区属秦岭山系与岷山山系交汇处,呈明显的间断分布和特定自然气候,被动、植物专家们誉为:“天然的动植物基因库”。

而顺着金溪河一路向南行进大约20公里,就是位于陕甘、川三省结合部的白龙湖风景区。从山上向下俯视,白龙湖象一条巨龙睡卧在群山之中,碧绿的湖水象硕大的翡翠镶嵌在湖底,其间点辍着闪着白光的渔船,和一个接一个的渔网,那就是遍布龙体的鱼鳞了。你也可轻松地平视对峙的青山,那群山亲吻着白云,在薄雾中象极中国传统的泼墨画,让人感觉酣畅淋漓。

青木川古镇逛几个小时(关于青木川古镇的六个故事)(8)

民居故事:光阴里的文明传承

初秋时节,雨后的青木川格外清新,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

坐在风雨桥木质靠椅上的游客大口呼吸着,陶醉在幽静山谷。两年前,成功申报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后,青木川镇古村落群,已成周边游客魂牵梦萦的地方。

古民居、古宗祠、古栈道、古井……仿佛在一段尘封的历史中穿行。站在金溪河边梁坪山高高的山顶上,可以看到深约8公里,宽约3公里的古镇全貌。民国时期,魏氏、赵氏、瞿氏三大家族在这里聚居,类型丰富的庄园式古民居,工艺精湛的宗祠,还有那选址独特的古墓群、古山寨,最早可追溯到明朝中叶时期。

青木川风景秀丽,民风古朴,古建筑群保存较为完整。以回龙场老街为主,金溪河将古街拉成了弧形,远观形似一条卧龙,街道从南向北蜿蜒沿伸866米,两边的明清民居商铺错落有致地连缀在一起:四合院式的、船型的,中西合璧式的……古街中段,一座盖顶华丽的“飞凤桥”横跨金溪河两岸。整条古街呈现出“平盘端凳,雕窗扇门,院落集中,四水倒淌”的格局。现留有古朴独特,雕梁画栋,风格典雅,古建筑房屋260间,里面有回廊、天井,宽大舒展,是不可再造的历史文化遗产。

青木川古镇逛几个小时(关于青木川古镇的六个故事)(9)

古镇保存最为完整的是魏氏宅院,系魏辅唐所建。现遗存有魏氏宅院两处,商贸用房5处,保存度达85%。临近8公里处有明清时瞿氏、魏氏、赵氏、屠氏祠堂,并有立碑刻字,保存度达70%。

镇上现有的民房,大多建于明、清两代。兴许是因为当初房子造得雄奇坚固,这些年来才无人拆毁。这样,镇上的人们又形成了一个不轻易打动房舍的习惯。因之,陈年标语才得以保留至今。一堵旧墙上写着“打倒地主,拥护土改”;一座老楼的门楣上写着“一天节约一两粮,十年要用仓来装”;一家商店的门板上写着“歌唱伟大的毛泽东,歌唱伟大的工农兵”。历史的沧桑,在这里烙印清晰,历历在目。

在老街回龙场开办“种德书屋”的村民徐联邦,家里的房子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木质结构的老房子遭受2008年地震有一定程度的损坏,在重建中家人本想修建砖混结构的房子,但被徐联邦坚决否定了。在徐联帮看来,青木川是近千年的古镇,既有渊源流传的故事,又有别具一格的建筑,这是历史留给青木川人民的财富,千万不能图一时方便而毁了古镇的原有面貌。最终,徐联邦帮按照原来风貌,对房屋进行了加固维修。

徐联邦说,老街上有近200户住户,其中30多户的房子在地震中有损坏,但截至目前,他们的房子仍是原汁原味。这都得益于政府组织专业机构来设计维修,既保持了原有风貌,又保证了群众安全。

青木川古镇逛几个小时(关于青木川古镇的六个故事)(10)

微风吹过,这一片饱经风霜的土地进入了缓缓的夜幕,为什么青木川这块土地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吸引成千上万的人前来探访,想来想去,我发觉可能是两样东西,曾经看到过一句话,也许可以用它来解答这个疑惑:

我走过的路是徐霞客曾经留宿过的

我走过的关隘是六国曾经骏巡而不敢前的

我驻足远眺的城墙是于谦曾经坚定守卫过的

我现在能驰骋由缰的西北草原是霍去病曾经为之奋战过的

我还能吃到苏东坡当年不停箸的红烧肉

我还能饮到太白当年举杯邀月的花间美酒

我还能在众多浩劫后读到前人的筋骨血肉

我还能在大喜大悲后脱口而出一句他们曾经用来形容自己的爱恨离愁

这片土地留给我们后人最大的礼物应该就是这么两件了吧

一件是历史、一件是文化,前者可鉴世、后者可润心

想来,青木川亦是如此

青木川古镇逛几个小时(关于青木川古镇的六个故事)(11)

小镇一夜听风雪

(夏听雨声,冬观落雪,青木川,一个给你诗情画意的地方)

青木川古镇逛几个小时(关于青木川古镇的六个故事)(12)

青木川古镇逛几个小时(关于青木川古镇的六个故事)(1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