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圣康熙英文名(英文的康熙指的是陶瓷)

清圣康熙英文名(英文的康熙指的是陶瓷)(1)

《康熙字典》 (新华社 宋文/图)

《新华字典》是中国大陆中小学生和教师的必备工具书之一,是几代人学习历程的记忆纽带。《新华字典》曾于2016年获得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英文《维基百科》(Wikipedia)的“畅销书列表”(List of best-selling books)也基本反映了这个事实,惟数据稍嫌陈旧滞后。

放在全球的舞台上与性质近似的语文工具书相较,《新华字典》更是一枝独秀,以惊人的幅度超越两本最畅销的英语词典,即美国的《韦氏大学词典》(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和英国的《牛津高阶学习词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新华字典》的成就傲人,然而许多人或许有所不知,“字典”的名称却是始于清康熙年间的1716年,出现在张玉书、陈廷敬所主编之《康熙字典》。

康熙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不仅在中国,放眼世界,也是评价最高的君主之一。

康熙在文化事业方面,敕令组织编纂了许多规模庞大的重量级图书,许多成果的影响力历三百年不坠,持续至今,如《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其中,冠上康熙之名的《康熙字典》,更是把中国的辞书推向一个历史的高峰,“字典”的名称,也由三百年前书名里的创新,成了如今现代汉语的标准词语。《康熙字典》对汉语语言和辞书编纂的贡献,功不可没。

我从事英语词汇与英语词典的研究,本与《康熙字典》应是两条平行线,然而在查阅《牛津英语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习称“牛津大词典”,英文简称OED)时,这两条线却走到了一起,在“康熙”有了个清楚的交点。

OED以传统的威妥玛拼音(Wade-Giles)收录了K'ang-Hsi,词性为名词,定义开门见山,言其“作定语用,与17世纪后半叶、18世纪前25年的中国陶瓷有关,以极其精细的青花器皿,以及绿地彩和黑地彩的技法而闻名”(Used attributively with ref. to the Chinese pottery and porcelain of the latter half of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and the first quarter of the eighteenth, notable for very fine blue-and-white war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amille verte and famille noire enamels.)。

OED是语文词典,收词量逾60万,收录了“康熙”这个词语,从语言的角度进行解释,讲的是传世陶瓷的特色,不介绍康熙帝生卒年月、文治武功等的百科知识。

美国的《韦氏第三版新国际英语大词典》(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Unabridged,习称“韦氏大词典”,英文简称W3)与OED同级,同属特大型的足本英语词典,收词量近50万。W3也以传统的威妥玛拼音收录了K'ang Hsi(W3的“康熙”没有连字符,其他拼法同OED),坚持语文词典本色的W3也着墨于康熙年间的中国陶瓷,未录与人物历史有关的百科内容。

W3把“康熙”视为形容词,给它的定义是“17世纪后半叶或18世纪前25年的中国陶瓷艺术或中国陶瓷的,或与之有关的,或有其特色的”(of, relating to,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eramic art or Chinese porcelain wares of the latter half of the 17th century or the first quarter of the 18th century)。

这两部英语语文词典的颠峰之作都收录了“康熙”,不过令我们讶异的是,康熙给英语世界留下的印迹和影响,居然都集中在中国陶瓷,而不是许多人想当然的字典。个中原因,估计不脱西方人对中国古董的热爱,而这些古董爱好者,又多半来自有钱有势的上层社会。旧时代的上层社会左右了话语权,他们热中搜藏、谈论中国古董,于是逐渐有了“康熙”的文字记录,随后进入英语为词典所收,当然也就顺理成章了。

2018年底我曾做过一项研究,统计出OED一共收录了500个左右的“汉源词”,其中冷僻专业的考古文物就有50个,占了一成,比例高得出奇。由此看来,词典收了K'ang-Hsi,指的却是康熙年间的中国陶瓷,反映的可能是当时社会的时代氛围,并非特例。

鉴于《康熙字典》的地位与影响力,主观上我其实是希望“康熙”能成为字典的代名词的,这就好像在美式英语的口语里,Webster(“韦氏”,或作Webster’s)可以转指英语词典。然而语言的发展轨迹难以复制,我的一厢情愿能否成真?

网络的英文《维基词典》(Wiktionary)以语文词典为本体,兼收简单的百科知识。它以汉语拼音收录了Kangxi,定义有二,先是康熙帝,再是《康熙字典》的简称。这样的收录,倒是接近了我的愿望:

1. 清朝的中国皇帝(1654-1722)。【A Chinese emperor (1654-1722) from the Qing Dynasty period.】

2. 康熙字典,一部汉字的字典,可交互参照,奉康熙帝之命编纂,于1716年首度出版,沿用至今。【The Kangxi Dictionary, a dictionary and cross reference of Chinese characters, first published in 1716 at the behest of the Kangxi emperor, and used to the present day.】

第二个定义甚至收了两条书证,证明Kangxi作为《康熙字典》的简称有凭有据。第一条书证为“根据康熙,这个字有两种发音”(According to Kangxi, this word has two kinds of pronunciation.),语出1992年的学术期刊《中亚学报》(Central Asiatic Journal)。第二条书证为“他于1827年作《康熙字典考证》,指出康熙的引书讹误2500余处”(He wrote Textual Criticism of Kangxi Zidian, 1827, in which he identified more than 2500 erroneous citations in Kangxi.),语出2003年的学术专著《词典学:跨越时空和语言的工具书》(Lexicography: Reference works across time, space and languages)。

Kangxi作为《康熙字典》的英文简称,有案可考,不过作为字典的代名词,至今似乎尚无迹象。

英文《维基词典》与时俱进,能反映当今语言的现状,然词典内容由志愿者合力编写,虽有尚称严谨的内部审查机制,较之有专家编纂、出版社层层把关的传统品牌词典,其权威性或仍略逊一筹。尽管如此,维基的收录不失为重要的参考,预示着传统品牌词典未来的发展与走向。

以“康熙”的形式而言,OED和W3采用的是旧时代威妥玛拼音的K'ang-Hsi(或K'ang Hsi),未来应会顺应时代,改用汉语拼音的Kangxi。以“康熙”的内容而言,康熙陶瓷在国际的拍卖市场上仍有一席之地,不过《康熙字典》因着免费分享的网络特性迎来了复苏,康熙与字典原本就密不可分的连结,或可搭上这班顺风车,在一般人心里逐渐深化。

曾泰元(东吴大学英文系副教授、原系主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